北部篇
台灣的城門與砲台 北部篇 | 中部篇 | 南部篇 | 離島篇 | 年表 | 參考資料

二砂灣砲台
白米甕砲台
淡水紅毛城
淡水滬尾砲台
台北市北門
芝山岩隘門
竹塹城

淡水紅毛城

  現今屹立在淡水五虎岡上的紅毛城,上插青天白日旗,已成為一觀光景點。登臨其上,遠眺觀音山及淡水海口,令人心曠神怡,在這裡欣賞夕陽,更是美不勝收,文人墨客將之取名「戍台落日」,曾被列為「淡江八景」之一。

淡水紅毛城
淡水紅毛城

  只是紅毛城目前的外觀早已不是西班牙人築城時的原貌。西班牙人最早是以黏土、蘆葦、竹子和木材構築簡單的城砦,後在當地民眾反抗下被焚。崇禎10年(1637)西班牙人平亂後才改以石塊及石灰重建,但自淡水撤軍時又自毀之,現今其主體為荷蘭人重建時所打造之兩層建物。整座城呈四方形,牆壁內砌以磚,中堆石塊,外層則以石灰覆之,故厚度達二公尺,幾乎已達銅牆鐵壁之境界。為了減少讓敵人可以攻擊的目標,連門窗都很小,且數量亦減至最少。荷蘭時期的紅毛城外牆是白色的。

  其後,英國人據城辦公,大幅改建紅毛城。將清雍正年間興築的四個城門拆毀三座,只留下南門。又在屋頂上增設雉堞,雉堞以磚堆成,最上方以長石板做壓條,故其外觀和中式城牆大不相同。屋頂東北、西南二方位設有「角樓」,用以觀測淡水河上船隻來往的情形。英國人甚至還將整座城樓粉刷成朱紅色,這也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顏色。

 

紅毛城僅存的南門入口
紅毛城僅存的南門入口

  走訪紅毛城,今日的大門就是昔日的南門,一塊塊由花崗石砌成的牆上爬滿綠色的植物。門後是一條略有坡度的步道,兩旁樹木成群,蓊蓊鬱鬱,使人忘卻塵囂。紅毛城室內仍維持英國領事館時代的裝潢,一樓設有四間地牢,是「領事裁判權」制度下,用以監禁在台犯罪之英人。地牢外有石牆圍成的「放封院」,是讓犯人暫時活動的空間。


  紅毛城二樓則是昔日辦公的所在。有領事辦公室、會計室、秘書室與助理領事辦公室,如今則成為西、荷在台殖民史及淡水地區文物的展覽場所,圖表、模型立於四周。

南側露台下方的古砲
南側露台下方的古砲

  南側露台下方擺設著四尊古砲,為1813年的中國火砲。這些古砲原本置於附近中國水師營中,其後英人將其移來此地,用來虛張聲勢,所以不具任何軍事價值。

  站在紅毛城寬廣的屋頂上,抬頭望見迎風飄揚的國旗,百年來的滄桑史又再度湧上心頭。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