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歌結緣十年寒窗特殊音樂教法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日本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台灣重回祖國懷抱。光復後,民生物資缺乏,人民生活困苦,郭子究原來任職的工作及音樂研究會,也都自然解散了。
 由於日據時代以日語為國語而禁說漢語,因此,光復後產生學校課堂教學以日語、台語、國語三種語言交錯使用的怪現象,學生也大多不會唱本國國歌。於是,在省立花蓮高工任教的同鄉鄧先生,藉由郭子究結婚當天,邀請他到花蓮高工教唱國歌及進行曲。由於成果顯著,他也成為各校爭相約聘的對象。
 後來經過輾轉的介紹,郭子究接受花蓮高中林民和校長的邀約到花蓮高中教唱國歌。教唱期間,郭子究認真的教學態度及豐富的專業知識,受到林校長的讚賞,並長聘郭子究為代用教員。自此,郭子究步上教育之門,一輩子為花蓮音樂奉獻心力。
 郭子究成為花蓮中學的代用教員後,深感所教的科目是自己的興趣-音樂,能夠發揮所長,相當理想。為了能長久擔任教職,郭子究必須通過國家檢定考試,才能成為合格的音樂教師。從民國三十五年到民國四十五年取得高中音樂教師資格,經歷了十個寒暑,苦讀的滋味可說是「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
為了準備檢定考試,郭子究白天在花中代課,晚上學習鋼琴,平均每天做四小時的密集練習,在音樂的相關科目的測驗,對原有音樂基礎的他來說並非難事。然而小學接受日本教育的他,對國語文方面的學習深感困擾,三十歲才開始學習「ㄅ、ㄆ、ㄇ」,使得郭子究感到非常吃力。  
 然而為了教學需要,為了通過檢定考試,郭子究決定克服困難學好國文,每天抱著書自修苦讀,遇有不明瞭的問題,就向花中的國文老師請教。考試前家中的牆壁上全貼滿了字條,睡前要再溫習一遍的重點。因為這樣的努力,終於在民國三十九年六年考上初中音樂教師,民國四十五年成為合格的高中音樂教師。
 郭子究在花蓮中學教書,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就是他那獨特的音樂教學法「la、la、la」,不知點化了多少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更造就了許多音樂人才。什麼是「la、la、la」音樂教學法呢?郭子究上音樂課的重心,在於節奏和視唱,他認為節奏和視唱這兩個項目,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只要這兩項基礎打穩,不論是學聲樂,還是學習樂器,甚是當作曲家,或純粹做個音樂欣賞者,都會覺得得心應手,游刃有餘。
 受到郭子究的音樂課薰陶,花中的學生都學會了唱歌的本事及膽量,後來進入大學,大多數的人仍會選擇參加合唱團。雖然音樂並不是一門相當重要的學科,但是,郭子究把音樂深深地植入每個人的心中,那是一種可以尋求自我滿足、感情寄託的感覺。每當憤怒和憂傷的時候,唱一首歌,一切的煩惱、苦都拋到九霄雲外,就像一艘飽受風雨摧殘的船,又重新張滿風帆,繼續向人生旅途揚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