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簡介 篆書的演變 印章的名稱

 

 

書具有調和、勻稱、挪讓有序的特點,千年來不曾稍廢,一路發展下來,遂成為一種豐富、綺麗的文字。由於時代性和社會性的更易,篆書在歷史承傳中幾經演變,分為幾個時期,各自具有不同的特色,使得文字在本身實用之外,更煥發出動人的光采。

一、古文:古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凡是在秦以前的書體,都叫古文,時間包括周宣王時的改革文字,叫做大篆或籀文。但是大篆在周代並未完成通行,只在京城附近通行一段很短的時間,所以先秦文字,仍然稱作古文。古文因鑄刻材質的不同,可以分成三種型態。


 


商金文

 


甲骨文

 


商金文

 

3、石經古文(俗稱蝌蚪文):漢代在孔子宅壁中找出來的古書,經過傳寫摹刻在石經上,仍是 先秦的文字風貌,這種文字以竹沾漆書寫,入筆粗、收筆細,所以頭大尾小,型似蝌蚪,又稱蝌蚪文。

 


商金文
2、金文(俗稱鐘鼎文):鑄刻在銅器上的文字,以商周時代為大宗。
1、甲骨文: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契刻文字,以殷商時代為主。

 


商金文

 

 

 

 


大篆

大篆(石鼓文)

 

二、大篆(籀文):大篆是周宣王時改革的文字,宣王命太史作「史籀」十五篇,刪繁整理,統一成一種新的文字形式。「史籀篇」和「倉頡篇」、「爰歷篇」一樣,同為與書法相關的文章,並不是史官創字的紀錄,而是當時教導兒童書寫的字書。

 

 

 

三、小篆:早在周宣王時代的文字整理工作,效果不彰,到了秦始皇統一天下,以政治上的力量作後盾,命丞相李斯整理文字,罷其與秦文不合者,我國文字至此統一。秦代將跌宕自然的大篆整理省改為長形的小篆,一方面由於型態優美,一方面也是因為便於書寫,成為一種整齊而人工化的文字型態,但卻也因此破壞了自然的型態美。而從小篆以後的書體,也慢慢走向意象型態的表現。

 


小篆(泰山刻石)

小篆(瑯琊臺刻石)

 

 

 

 

 

 

 

 

 

 

 

 

 

 

 

 

 

 

 

 

 

 

 

篆刻簡介】【篆書的演變】【印章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