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站、、、生態走廊


生態走廊的兩側林地下,長了很多不同蕨類,其中不乏大型的樹蕨--筆筒樹。


6-1筆筒樹

觀察一下生長在山壁上的腎蕨,你會發現每一株的腎蕨之間有一條毛毛的線連接著,這條線便是它的走莖。腎蕨就是靠著這條走莖,向外擴展它的勢力範圍。

找一找,看看它的源頭在哪裡?

腎蕨另外一個可愛的地方便是它的圓球狀的塊莖,這是它的儲水裝置。若在野外沒水喝時,它的塊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筆筒樹與沙欏都是美崙山上最高大的樹蕨,為何稱之為樹蕨呢?因為它們的外型很像樹木,而且其嫩葉成捲曲型(蕨類的特性)。

筆筒樹的葉柄粗大,會脫落,脫落後會在樹幹上留下葉痕。而沙欏的葉柄不會脫落。

則筆筒樹顧名思義就是可以當筆筒。把它中心的髓質去除,乾燥之後便成為筆筒了。

另外,筆筒樹發達的氣生根把莖幹緊緊的包圍住,剝下之後辨是栽種蘭花的蛇木屑及蛇木。

6-2 腎蕨

 

6-3 芒萁
在美崙山上芒萁的族群下面,是很少植物在下面生長,因為他們長的實在太密了。觀察一下它的葉柄,他兩叉分枝,每一分枝再兩叉

當鳥兒吃了榕樹的果實,這些果實在鳥的胃裡沒有消化就排出,若是剛好掉落在別種植物的樹幹上,種子便會發芽生長。

榕樹的根會分泌一種化學物質,使其根部能深入附著物中,因此能夠支持本身的生長。

在走到生態走廊的盡頭時,注意一下右手邊的坡地,可發現一棵小榕樹的根吸附在大樹樹幹上,怎麼會這樣呢?
6-4 纏勒現象
分枝,如此下去無窮無盡。因此每一看到它,總是滿滿的一片,不失為綠化的好材料。

榕屬植物會利用其根部纏繞附著物,而使自己更容易獲得水分資源,而不是直接從泥土中獲得,此稱之為「纏勒現象」。

花蓮縣最有名的例子是太魯閣布洛灣上的「樹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