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阿財研究

原住民的文化

華阿財研究

根據長期研究牡丹社事件的大武山原住民文化藝術發展協會理事長華阿財調查 :

西元 1871年(清同治10年)10月29日,當時琉球的宮古島與八重山島人民,分乘4艘船隻前往琉球王國進貢,途中因遇暴風雨,其中的一艘船於11月6日漂流擱淺在恆春半島的八瑤灣,即當今的滿州鄉港仔村附近,船上難民駕著小船逃離,其中,有3人遭到海浪沖走,剩下66人上岸。

隔天難民一行人抵達恆春的高士佛社,並被帶至頭目家中。依照高士佛社習俗,雖然是誤入領域的外人,但稍早已經喝了族人家中的水,就不再是敵人,不過,琉球人看到排灣族的高士佛社原住民各個方頭大耳,還打了耳洞,身材壯碩,腰間佩刀,心中驚悚不已。當晚,族人並供應地瓜粥讓琉球難民充飢,但高士佛人卻又強行剝取對方的衣物,讓難民深感恐怖,擔心遭到不測,翌日晚間,趁著族人外出打獵,琉球難民分批逃離頭目家中。

高士佛社族人於當年 11月9日上午先在石門雙溪口「鄧天保交易店」中(今牡丹鄉公所對面河岸)追上琉球難民,並嚴厲質問對方,為何誤入領地卻又逃離頭目家中,這是很不尊重的行為,至此,雙方的關係再度變成敵人。

而在高士佛社族人屠殺 54位琉球難民之後,牡丹社援兵才趕到現場,問明原委,繼續追查逃走的12人,後來在保力庄庄長楊友旺家中發現琉球難民行蹤,楊友旺與牡丹社人談判,結果楊以牛、豬、布匹等換得這12人性命,而當牡丹社人返回四重溪上游的石門雙溪口時,卻發現高士佛人已經離開殺戮現場,牡丹社人遂將54具被高士佛人殺害的琉球難民人頭砍下,吊掛在現場一顆大雀榕上(位於現在的牡丹鄉石門托兒所旁邊),祭拜一番後帶回牡丹社以及尼乃社的頭顱架上,當做祭品。因此,老一輩的石門人有一項禁忌,不准孩子到雀榕附近遊玩。

殺戮事後,鄧天保乃將這 54名無頭屍埋葬在其住家附近的雙溪口山腳下,即現在的宙光山南側小平原上,之後,再由保力庄長楊友旺協同庄務助理林阿九以及張眉姿等善心人士遷葬至統埔庄南郊,並供祀每年祭拜。當時逃過一劫的12位琉球難民由商人鄧天保(客家籍民)帶至保力首富楊友旺家保護,在楊友旺家中調養了40餘天之後,於車城灣搭船前往楓港再經陸路到鳳山縣,翌年才被送回琉球國。

1984年,雖然琉球難民遭到殺害已經過了3年,但日本國藉著和琉球王國是兄弟之邦,於是打著國際正義的旗子,代理琉球王國出兵台灣,攻打高士佛社、尼乃社與牡丹社。

<br/><br/>1874年5月,日本指派征台元帥西鄉從道出兵討蕃,西鄉率領3,658人(一說是5千9百人,包括軍中文職人員)搭乘高砂船直接從長崎出發,在瑯蹻灣的龜山(目前的屏東海生館附近)登陸,先在車城附近紮營,當日軍準備攻打牡丹社、高士佛社、尼乃社時,漢人並已先一步向前述三社排灣原住民通報。

<br/><br/>因此,日軍一度在四重溪口遭到牡丹社人狙擊,於是改變戰略,在漢人及平埔族的帶路之下,於5月底與6月初之間兵分三路從保力溪北上及繞路楓港南下將牡丹社及高士佛社攻佔焚毀,南路軍從保力攻向高士佛社,北路軍從楓港丹路山攻向牡丹社,中路軍從石門古戰場現址長驅直入虎穴,在該次戰役中,前述三社遭到重創,燒的燒,死的死,逃的逃。

<br/><br/>牡丹社原本在恆春半島蕃界中強悍出名,詎料卻在石門一役中慘敗,於是從6月至8月間,恆春半島上、下各18蕃社紛紛主動前往日軍位在龜山(海生館附近)的大本營請求歸降,連花東一帶的蕃人亦聞訊先後跟進請降。<br/><br/>1874年10月底,清、日雙方並在北京締結和約,日本退兵,但中國竟承認日本出兵征蕃是保民義舉,中國應撫恤1871年受害的琉球難民(10萬兩),並補償日軍征台損失(40萬銀兩)。

<br/><br/>當年11月13日日本正式宣布撤軍,12月27日西鄉從道的軍隊離台。這次征台,日軍統計共計有573人死亡,其中戰死12人,熱病死亡561、受傷17人。

<br/><br/>後來清廷感於恆春半島的重要性,於1875年趕緊設置恆春古城,這也是恆春古城今年建城130年的由來。

<br/><br/>牡丹事件5年後(1879年),日本正式併吞琉球國;再過15年(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清國敗退,割讓台灣的主權,翌年台灣成為殖民地。

http://163.24.126.142/t43/article.asp?id=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