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計畫簡報 網頁導覽 工作小組 工作日誌 相關網站
人物勾勒
一步一腳印
明察秋毫
拋磚引玉
名揚四海
鴻圖大展
牛刀小試
 
 
 人生信念辛路歷程
   藝術牆首部曲
  民國八十八年,偶然探訪林家花園,看到園中磚雕、石雕及木雕等逐漸失傳的傳統技藝,本著傳承的使命感,陳逢顯老師由毫芒雕刻的專注轉向磚雕創作。 

 

二部曲進行中

  當時,陳老師在中央印製廠成立「雕刻社」,社團同事也想學習木雕之外的技藝,陳老師趁機導入磚雕,開始搜集磚土相關書籍,從古文字、圖騰……等簡易技巧入門。雕刻社同事的認真學習,燃起陳老師對磚雕的烈火,也重新燃起漸被淡忘的磚雕藝術。

  隨著雕刻社成員作品的誕生,更堅定陳老師對磚雕創作的信心,也決定將這項技藝推廣到其他團體,讓雕刻藝術游走各學校、社區。陳老師開始到各級學校敘述磚雕的故事、教學生雕刻磚塊,再將學生的作品貼於牆上,讓磚雕創作成為行動博物館。

  

藝術牆三部曲
  靈感觸動時,陳老師會先在磚塊上構圖,作品則從陰、陽雕刻到立體雕刻。至於磚塊的選擇,沒有限定種類;磚雕體積大、材質硬,堅固且不受氣候影響,即便是風吹雨打,反而加強它的韌度。
   陳逢顯老師的遺憾是沒有雕過「天馬磚」,天馬磚保存在大陸故宮,是所有創作材質中最名貴的素材。因為稀有且保存年代久遠,單價400多萬,與2塊半就可購得的普通磚塊相比,天馬磚是顯得珍貴及價值。

  
   陳老師最常使用的磚雕技巧是「窯前雕」;「窯後雕」其材質堅硬技巧較難,使用工具也較具危險性,最困難的磚雕是「鏤空雕」及「雙面立體雕」,細微部份很難刻上手,創作完成時必需先加上壓克力框。不論創作如何艱辛,陳老師用細膩的雙手一刀一刀刻在磚土上,過程全然自得、樂在其中,心血得到回饋後,成就感更是不可言喻

 

Creative Commons授權條款 "磚牛角尖-手藝人陳逢顯"is protected by theCreate Commons License
本著作係採用Creative Commons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