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松山工農園藝科李家發主任

  日 期:92年10月17日(星期五),10:00-12:00
  地 點:硫磺谷風景區
  受訪者:松山工農園藝科李家發主任
  紀 錄:絲婷、哲瑞

  今天我們很難得邀請「松山工農園藝科」李家發主任到我們學校,向我們介紹在硫磺谷適應力較強的耐硫植物。

Q1:請問硫磺谷生長的植物,是否都是很稀有、珍貴的植物?
A1:
硫磺谷內的植物,大多可以適應PH值較酸的土壤,也可以適應環境溫度較高的地方。其他地方的植物,不一定在這個地方看的到。如果我們能先瞭解地熱區環境的土質,就更能瞭解這些植物的特色。
Q2:我們應如何去瞭解這些耐硫植物,應該有什麼具體的態度呢?
A2:剛才提到這個植物較具有耐酸性,像芋頭需要鹼性的土壤,在這裡就活不下去。所以我們要瞭解植物,首先就要瞭解他的生態。每種植物都是「因地制宜」,能適應這兒惡劣的環境,一定有其原因。當我們瞭解這些植物後,再透過這些植物,將可更深入瞭解本區域的歷史。
Q3:請問硫磺谷「耐硫植物」特性是什麼?
A3:
因為硫磺谷是一塊凹下而且不太通風的窪地,在盆谷中聚集大量的硫化氫、二氧化硫等酸性氣體,而且貧瘠的土壤中又含有大量的硫化物、地熱的溫度又很高,一般植物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容易生長,所以地熱區都呈現荒涼裸露的情景,只有極少數具備耐酸、耐硫、耐貧瘠能力的植物,才得以生長。
Q4:我們往下走,一路上看到許多野牡丹,老師叫我摸野牡丹的葉子,一摸下去上面都是絨毛。請問為什麼葉面上有這麼多絨毛呢?
A4:野牡丹葉面有許多細毛,所以蒸散作用比一般的植物來的快。另外,野牡丹的新芽,遇到比較寒冷的時候,新芽會變成紅色的,我們在山裡,如果不小心流血了,野牡丹葉子可以拿來止血。
Q5:接著李老師帶著我們,開始往硫磺谷遊憩區方向前進,我們首先看到了血桐。請問老師為什麼血桐葉子比其它植物葉子都要大?
A5:
血桐葉子也有比較小的,如果在適合的生長環境中,葉子就會長得比手掌還大,有的面積大約是我們手掌兩、三倍。在「裨海紀遊」中曾說:郁永河在「大磺嘴」見到「風過葉落、有大如掌者」,可能即指血桐。
Q6:當我將手放在血桐葉子上面,我發覺血桐與野牡丹一樣,葉面有許多茸毛。請問為什麼血桐葉子上面,有這麼多細毛?
A6:
血桐葉面的毛與與野牡丹一樣,具有快速的「蒸散」作用。李老師更進一步說明:血桐有兩種:一種血桐葉脈是綠色的;另一種血桐葉脈是紅色的。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血桐的名字,原來是這樣來的。
Q7:介紹完血桐走不到兩、三步,我們就看到「白袍子」。它擁有一個十分詩情畫意的名字。請問「白袍子」名稱的由來?
A7:風一吹來,白袍子的樹葉會翻轉過來,因為樹葉背面是白色的,所以看起來就像是海浪的浪花,一片白色,所以稱為白袍子。老師還說白袍子分為公的與母的,接著老師解釋為什麼植物有分公和母。
Q8:再向前走,白匏子的旁邊就是五節芒。請問「五節芒」有什麼特性呢?
A8:
五節芒的適應力很強,人家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正說明五節芒適合任何環境,也是硫磺地區最容易看到的植物。接著我們又看到五節芒開的花,五節芒的開花季節是在秋天,很漂亮喔!
Q9:我們繼續往下走,見到了一種很有趣的植物叫做「颱風草」。請問為什麼叫做颱風草呢?
A9:颱風草的適應能力很強,可以適應貧瘠土壤,從葉子的折痕,可以看出今年有幾次的颱風,所以叫做颱風草。
Q10:接著我們看到在台灣原產的「台灣雀榕」,為什麼叫做雀榕呢?
A10:
所有的榕樹,適應能力都很強,所以才可以在地質惡劣的地方生長。因為麻雀喜歡吃雀榕生長出來的果實,所以叫做雀榕,同時麻雀幫了雀榕一個忙,因為麻雀吃雀榕的果實,所以當麻雀排泄的時候,就幫雀榕播種。
今天早上從學校出發後,一路上李老師遇到植物,就幫我們解說,雖然有一點小小的累,不過學到許多東西。還好天公作美,如果下雨,就沒有像今天一樣的學習效果了,所以我不只要向「李老師」說一聲謝謝,也要向「老天爺」說一聲謝謝!
 採訪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