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的由來

  春聯是台灣新年習俗中,最重要的表徵,人們都會在除夕的前一天,在門口(門聯)、窗前(春、福)、米缸(滿)、雞舍、豬圈(六畜興旺)以及家中其他適合張貼的地方,貼上鮮紅的春聯,一方面表示新年的到來,同時也可以討喜氣和吉祥。

傳統的春聯,明顯的源自中國,民間相傳最廣的習俗為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賜給文武大臣各式各樣的春聯,命人貼在門口。有一次,朱元璋微服出巡,遇到一個閹豬的人,正為春聯的詞句,而感到苦惱,乃親自做了一付對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賞賜給他,從此以後,中國新年期間貼春聯的風氣大為興盛,漢人移民到台灣後,也將春聯的習俗帶到台灣來。

也有人認為春聯乃是桃符演變而來,最初作為驅鬼之用,後來才逐漸發展成鮮紅討喜的新年象徵物。如今台灣的春聯,大都以七字為對,字體及材質變化多端,為配合新式公寓人家貼春聯的方便,許多掛式的刻花春飾紛紛的出籠,目前常見的春聯有手工書寫的、印刷的,由於提倡認識傳統文化,很多人多樂於張貼自己書寫的春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