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計畫要素 1.專題研究計畫結合學校教學和課程需求: (1).語文領域: 平時在課堂上所學得的寫作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擬定採訪稿、研究日誌的撰寫及錄音檔逐字稿的編寫。我們搜尋到與戰鼓相關的文獻資料,不論是白話文的部份,或是文言文的文章,都考驗著我們的閱讀能力。採訪時的發問,則是展現我們口語表達能力好壞。透過網博製作,讓我們學會了用字遣詞的重要性,懂得修飾文句,增加我們聽說讀寫的能力,提升我們在語文方面的學習歷。 (2).社會領域: 我們研究的主題為「戰鼓」,對於戰鼓的歷史當然要了解一番囉!因此我們找了許多有關戰鼓文史的資料,也採訪了民俗專家,對於戰鼓在台灣的發展演變有更深入了解。由於要進行採訪,因此我們時常要跑東跑西的,所以必須上網查詢採訪地點的位置,進行路線的規劃,這對於我們的地理概念很有幫助! (3).藝術與人文領域: 這次的網博最特別的地方就是我們10位組員都親身體驗「戰鼓打擊」,透過這次的經驗,我們才知道要將戰鼓打好是件不簡單的事。學習戰鼓首先要先學習打擊節奏、鼓譜閱讀,接著還要學習身體律動,才能做到「人鼓合一」的境界,這樣的戰鼓表演才足以撼動人心!而現在的戰鼓表演也加入其他藝術方面的元素,像是在表演者的服裝、臉譜彩繪及展場聲光音效等方面的設計,增加舞台效果的表演性,讓戰鼓這項傳統民俗技藝,能夠充滿藝術的靈魂!完成這次網博活動後,我們收穫很多,最大的收穫就是我們的藝術賞析能力提升了! (4).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我們到線西去採訪「製鼓達人」黃呈豐先生,經過黃師傅專業解說及實際示範,讓我們深刻感受到製鼓的辛勞之處。在黃師傅示範製鼓的過程中,他一直強調用鼓的音色跟鼓皮的緊繃度有很大的相關性,探訪的當時剛好學到「聲音與波動」的單元,實物結合課本上的理論,加深了我們對於「聲音」這單元學習的印象。 (5).資訊教育: 我們平時很少會製作照片及影片的編輯,但透過這次的網博活動,讓我們學到了拍照、攝影的技巧,且也學習如何運用剪輯軟體進行照片、影片的編修作業,這是很難得的經驗!更棒的是,我們還學會使用網頁製作軟體,將我們辛苦採訪及找尋的資料以網頁方式呈現,讓大家對於「戰鼓」這藝術表演有更不一樣看法! (6).童軍教育: 每次進行校外參訪時,出發前老師們都會耳提面命的對著全體組員強調採訪禮貌及團隊紀律的重要性,我們也知道自己代表秀水國中,因此十分重視每次的參訪,無論在服裝、行為舉止等方面,每位組員都符合團隊規範。 2.科技資訊的使用:
3. 透過「個人」、「團隊」扮演「大使」的角色,推廣專題研究計畫? 「戰鼓」是足以代表台灣傳統民俗文化的表演,但「戰鼓」在大多數的台灣民眾心中都還是停留在廟會陣頭的表演,增加活動的熱鬧性。難道「戰鼓」只能在廟會陣頭上表演嗎?難道「戰鼓」表演只有單一的打鼓表演而已嗎?透過我們這群「戰鼓推廣大使」的力量,整理了有關戰鼓起源的歷史、戰鼓在民俗文化上所代表的意義、戰鼓表演方式的轉變、戰鼓成為台灣代表性藝術等資料,我們將讓大眾對「戰鼓」的印象逐漸改觀。 4. 此專題研究計畫對我們產生了甚麼樣的影響與衝擊? 為了讓「戰鼓」成為台灣代表性的藝術文化,有多少人在背後默默地付出、不斷地辛勤練習、努力地腦力激盪,希望能結合更多新的藝術、創新元素,增加「戰鼓」表演的可看性。這讓我們了解到「墨守成規」的方式是可以讓一個傳統民俗技藝流傳,但是「創新發想」卻可以讓一個傳統民俗藝術更有價值感。這次的網博製作讓我們有一個很大的發想,那就是「創意、改革」是很重要的,一個傳統的文化表演,加入一些新的創意元素,竟然可以有不同凡響的舞台展現。 5. 智慧財產權的說明及引用: 網頁的文章內容及網頁設計皆由隊員自行設計完成,我們有引用相關的參考文獻資料,皆會附註參考出處。本專題內容所使用的圖片及影片部份,大部分都是由組員自行拍攝,有些則是請馬興社區鄭鈺樺主任提供,有部分會引用出刊書籍或網路上的圖片。無論是自行拍攝、他人提供或是從書籍、網路取得的圖文部份,我們皆會在下方註明出處,這是尊重及保護智慧財產權的作法。 6. 發現、教訓和驚奇: 經過這三、四個月的蒐尋資料、採訪活動的訓練後,我們獲得了許多真功夫,例如學習資料統整、網頁製作、文句潤飾、圖片影片剪輯拼貼等能力,這是平時上課很難學到的技巧喔!除了這些實際的能力學習之外,我們也從中學到責任心的重要,每次在採訪前,我們都要做足功課,要事先擬定採訪稿、規畫採訪路線及交通問題等,這其中若出了一點小差錯,則會影響採訪的進度,因此我們在出發採訪前都會再三確認各組員是否已完成事前工作。每次的開會討論、外出採訪,讓我們學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透過一次次的採訪,受訪者的熱情回應,使我們感到台灣在地濃濃的人情味。總之,這次的網博製作讓我們獲得很多在學校、課本上學不到的經驗與知識。
(本文由英雪撰寫)
©2016台灣網界博覽會秀水國民中學蹦蹦隊專題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