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要了解「戰鼓」的整體發展,我們一定也要了解戰鼓的結構。因此我們特地前往彰化縣線西鄉的永安製鼓廠找尋製鼓達人「黃呈豐」先生,了解整個「鼓」的結構。黃師傅擁有幾十年的製鼓功力了,他一一地分解製鼓動作,詳盡解說,讓我們對製鼓流程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下為製鼓流程的完整介紹:
採訪參觀心得: 在採訪的過程中,黃師傅很熱心地為我們解說各式各樣鼓的形態及用途,也親自示範製鼓的過程,讓我們對鼓有深入的了解。透過這次的採訪,我們也了解到要完成一個鼓的製作是件不簡單的事。一顆鼓從無到有要花許久的時間,雖然現在有機器可以代勞製作,但是黃呈豐先生能是堅持手工製作。問他為何要如此的「搞剛乎」呢?他說:「機器代勞所製成的鼓,使用的時效性不長,且所發出來的音調也不太好,這會讓打出來的鼓聲不好聽。 我雖然只會製鼓不會打鼓,但至少還能分辨一個鼓發出來的聲音好壞。」而既然機器製作出來的鼓不好,那為何市面上仍有很多機器做出來的鼓呢?黃師傅回答:「製鼓是件辛苦的工作,從材料的挑選,一直到動工完成作品,往往需要花上許多時間,而且又要忍受難聞的牛皮氣味,因此很少有年輕人要學了。而且機器製作成本低,又可大量製作,純手工的製作方式哪能比得上。」聽到這話,我們都深感遺憾,台灣有很多不錯的傳統技藝,往往都是因為後繼無人的因素,而使得有些技藝逐漸的凋零。
(本文及照片由媖妹撰寫、編輯;照片皆由組員拍攝)
©2016台灣網界博覽會秀水國民中學蹦蹦隊專題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