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戰鼓發展史戰鼓製作馬興戰鼓戰鼓擊擊樂戰鼓音樂藝術鼓動人心隊計畫簡報

 

鼓的製程 
鼓的種類 
聲音特色 
製鼓採訪心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要了解「戰鼓」的整體發展,我們一定也要了解戰鼓的結構。因此我們特地前往彰化縣線西鄉的永安製鼓廠找尋製鼓達人「黃呈豐」先生,了解整個「鼓」的結構。黃師傅擁有幾十年的製鼓功力了,他一一地分解製鼓動作,詳盡解說,讓我們對製鼓流程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下為製鼓流程的完整介紹:

步驟一:

使用熱水將買來的老水牛皮上面的毛去除,之後拿去太陽底下曬約5-7天。

步驟二:

依照客人要求的尺寸挑選適當大小的曬乾牛皮,將曬乾的牛皮再次拿去熱水浸泡,然後把牛皮削到一定的厚度,之後再拿去曬。

步驟三:

開始拉牛皮,依不同鼓的尺寸,拉出適合地鼓面緊度(不可以一次拉到底,要一天一天的慢慢拉)。

步驟四:

在鼓的邊緣鑿洞並將麻繩穿到打好的洞裏面,之後再將曬好的牛皮放在木桶上繃緊。

步驟五:

將釘子(鐵釘)釘在繃好鼓皮的邊緣,再將鼓皮和木桶一起拿去太陽底下曬,之後將釘子拔掉,鼓皮成型。

步驟六:

將大鐵環固定在木桶上,再把響條裝在木桶內,可以讓鼓聲更響亮。

步驟七:

之後將鼓繃緊、可一邊敲擊鼓一邊調整鼓的聲音,再把多餘的鼓皮割下。

步驟八:

依據不同的用途上不同顏色的漆,可釘上銅釦可作為裝飾,這樣就完成了。

 

採訪參觀心得:

在採訪的過程中,黃師傅很熱心地為我們解說各式各樣鼓的形態及用途,也親自示範製鼓的過程,讓我們對鼓有深入的了解。透過這次的採訪,我們也了解到要完成一個鼓的製作是件不簡單的事。一顆鼓從無到有要花許久的時間,雖然現在有機器可以代勞製作,但是黃呈豐先生能是堅持手工製作。問他為何要如此的「搞剛乎」呢?他說:「機器代勞所製成的鼓,使用的時效性不長,且所發出來的音調也不太好,這會讓打出來的鼓聲不好聽。

我雖然只會製鼓不會打鼓,但至少還能分辨一個鼓發出來的聲音好壞。」而既然機器製作出來的鼓不好,那為何市面上仍有很多機器做出來的鼓呢?黃師傅回答:「製鼓是件辛苦的工作,從材料的挑選,一直到動工完成作品,往往需要花上許多時間,而且又要忍受難聞的牛皮氣味,因此很少有年輕人要學了。而且機器製作成本低,又可大量製作,純手工的製作方式哪能比得上。」聽到這話,我們都深感遺憾,台灣有很多不錯的傳統技藝,往往都是因為後繼無人的因素,而使得有些技藝逐漸的凋零。

 

 (本文及照片由媖妹撰寫、編輯;照片皆由組員拍攝)

 

©2016台灣網界博覽會秀水國民中學蹦蹦隊專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