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歸來接蒡 歸寶重現 牛蒡志業 超牛栽種 牛蒡達人 學習日誌 專題簡報
相關資訊 計畫要素

(三)專題研究計畫要素

1.你們從事此次「臺灣網界博覽會」活動的專題研究計劃是如何與九年一貫

  教學與學校本位課程相結合?


參與這次專題研究活動是我們發展學校特色課程的契機。歸來的土地滋養牛蒡,讓牛蒡深根成長,牛蒡的種植已經富足歸來一方;現在正恭逢歸來牛蒡蓬勃發展的時期,學校可以提供萃取牛蒡文化成分,融合創意元素於牛蒡的學習經驗與課程體驗。

這一次利用專題研究行動,我們嘗試初步規劃跨領域的文化創意課程體驗(跨國語文、藝術人文、資訊課程)、食育教育、農業體驗活動等等。這次教學規劃,我們以牛蒡為主菜,利用領域課程作為烹飪方式,在學習領域中運用學科知識概念與相關學習策略,融入牛蒡元素,設計發展教學活動。

參加這次專題研究,老師有機會挑戰不一樣的課程教學嘗試,孩子們在這次活動中,透過各領域教學活動,融入符合時代潮流的課題:文化創意與食育農事體驗,「動腦」、「動手」,相信對於歸來家鄉的牛蒡也「心動」十分。學校也正積極培養具有「行動力」的孩子,透過行動展現自己所學、所知,為學校、為家鄉作出一些服務。             

  課程活動規劃

2.你們學到了些什麼技巧?

(1)網路資料需要比對與求證:

我們閱讀網路上的許多資料後,發現它們之間有出入、不一致的地方。例如陳建行先生回到歸來的時間有97年的資料、也有98年的資料;有關於陳建行先生放下百萬年薪回到歸來的原因,許多資料上也是有不太一樣的寫法……這一些在我們請教陳建行先生本人後都得到確認與更正。

在訪談過程中,我們也知道因為牛蒡的產量供不應求,有待提升,所以即使參加國際食品展接洽到日本、英國的大訂單,但是只能多謝好意,然而這部份在網路上一些新聞中所呈現的資訊卻是不完整的。這些事情都讓我們學到,對於網路上的訊息,應該要多加比較與設法查證,不能一切都相信。

      再訪陳建行先生

(2)九宮格的妙用:

使用九宮格能方便我們整理出資料的重點,將資料做有系統的整理。我們也結合九宮格進行資訊圖解表的製作,清楚完整的呈現主題的重點,讓觀看的人能一目暸然,馬上抓到重點訊息。
九宮格與心智繪圖都是從一個主題開始思考,不同的是九宮格讓我們每一個概念要再想出相關聯的其他八個概念,心智繪圖則是比較有彈性,在相關聯的概念的聯想上沒有限制。九宮格思考的好處是可以強迫我們去想、找資料、去討論。

(3)資訊圖解表可以清楚呈現訊息:

將整理好的資料作成資訊圖解表,能將許多訊息利用重點標題、詳細圖解的方式呈現,可以清楚傳達資料訊息,也因為設計精美吸引人觀看。現在許多平面媒體上,可以看見許多資訊圖解表的作品,都是我們學習與觀摩的好對象。

     手繪海報完成

(4)做學問:要認真學,也要謙虛問:

這次專題研究,我們採訪與請教了陳建行先生(種牛蒡的神農)、王淑惠女士(大力蔘牛蒡門市)、鄭週蘭女士(歸來大餐的掌廚)、陳義恭先生(歸來牛蒡紅酒麵包的爸爸)、鳳秋老闆(牛蒡肉圓)……
這些達人們在自己專業的領域努力堅持、用心,發揮創意與巧思,用生命做出自己的特色。原本我們是透過網路上的資訊認識了這些人,這次歸來好蒡隊利用專題研究的機會,親自現場請教他們,向他們學習。我們不只更加了解,更能體會到達人們試驗嘗試的堅持過程。

3.你們實踐或實習過哪些團隊合作的理念與方法?

(1)歸來好蒡隊5個人一起工作,比起自己一個人工作時,我們感覺到更有動力與耐心完成專題研究的任務。

(2)每一次作業任務都需要先完成的同學擔任領頭羊,協助或是幫忙解決大家的問題,讓我們一起完成專題研究的任務。

(3)當同學因為其他事情未能參加與完成專題研究的工作,我們就要提醒他,協助他完成未完成的部分。   

4.你們體會或清楚意識到哪些特定的概念?

(1)小農可以展現大農的力量,五隻手指握在一起就是一顆拳頭,關鍵是大家裡念與目標一致。

(2)青年人從事農業可以開創自己的富有人生:首先,需要先把書讀好,充實了腦力,才能進入現在嶄新境界的企業化經營與 科技化發展的農業領域。

(3)當個農夫想要耕好一塊地,需要讀書,先耕好腦中一片智慧田,照顧好心中一片開闊善良的胸襟。

(4)建立起牛蒡品牌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好品質的牛蒡需要通過重重的認證作業。一但建立品牌,需要細心用心的經營,讓品牌長久的永續經營下去。陳建行先生建立大力蔘牛蒡品牌,讓付出心血種牛蒡的農民們,得到應得的豐收。

(5)要取得產銷履歷認證,需要經過許多要求與作業,在賣場中看到產銷履歷的產品,可是一種品質保證的產品,值得選擇購買。

5.此次的專題研究計畫是怎樣與你們學校或班級的需要相結合?

(1)發展具有歸來本土特色的學校特色課程:

歸來國小在民國103年完成了歸來地區的歷史記憶巨作: 「歸來故事牆」介紹歸來當地400年來的歷史故事。是歸來本地初步有系統的歷史匯聚與敘述。這一部歸來當地記憶是學校多年來鄉土教育的成果展現,也是學校課程發展中,由鄉土教育課程要精緻化邁向學校特色課程的里程碑。
這麼大的歷史故事要轉化成為學校課程,需要眾人投入發展與開發。我們藉由這一次網界博覽會專題探究的契機,我們在仔細考量後,先從歸來故事牆中歸來三寶(薯一薯二、蔥明、好蒡蒡)之一的大寶「牛蒡」進行開始設計。
我們親自蒐集第一手資料,紀錄屬於自己歸來發生的故事,透過參與探究專題、田野調查,建構學校牛蒡課程與教學的內容,規劃歸來國小獨具歸來本土特色、在地行動、全球發展的課程架構,將「400年歸來記憶的歸來故事牆」轉化為學校的特色課程。

   歸來故事牆

(2)歸來好蒡隊透過服務學習,完成校園牛蒡知識文化系統建置:

歸來國小從民國92年、100年、102年、103年陸續建置富有歸來當地特色的歸來社區地圖含牛蒡種植區、童話彩繪歸來三寶牆、大門牛蒡開花藝術燒瓷、歸來故事牆中介紹歸來大力蔘牛蒡。
歸來好蒡隊運用校園中現有的牛蒡相關的彩繪牆,進行導覽的資料整理與語音導覽的 RQ Code製作,建置完成了學校的牛蒡知識文化導覽系統。不僅可以規劃學校課程教學活動,彩繪牆上述說的牛蒡記憶與故事,足以作為歸來本地對於牛蒡記憶與文化傳承的一項特色資產。
學校中,故事傳承了歸來在地記憶,在歸來國小與歸來社區生活圈連繫緊密的氣氛下,學校的彩繪牆傳遞歸來牛蒡文化,讓在地記憶綿延不絕。

   牛蒡文化知識導覽

(3)製作牛蒡相關主題資訊圖解表,為學校規劃歸來牛蒡特展籌劃:

歸來好蒡隊這一次蒐集第一手有關歸來大寶(牛蒡)的資訊,我們與歸來本地與牛蒡發展有關係的重要人物都有接觸:採訪與請教了陳建行先生(種牛蒡的神農)、王淑惠女士(大力蔘牛蒡門市)、陳義恭先生(歸來牛蒡紅酒麵包的爸爸)、鳳秋老闆(牛蒡肉圓)。
我們積極將相關資料以資訊圖解表的方式呈現,製作詳盡的圖文說明,希望能將歸來大力蔘牛蒡介紹給大家認識。目前規劃可以運用學校舉辦廣達游於藝的展覽模式,運用歸來好蒡隊的服務學習機會(製作牛蒡相關資訊圖解表),動手行動進行展覽的初步整備工作。

       牛蒡多元發展

(4)增加歸來國小學校空間美學新元素:

歸來國小目前規劃與發展校園空間美學,融入歸來雞蛋花樹做為校園空間美學規劃元素。 校園處處可見雞蛋花景色,每每可見雞蛋花滿地的美。歸來社區中也可見百年雞蛋花樹遮蔭鄉土,四季展現不同美貌饗宴歸來。大家傳唱雞蛋花歌代表雞蛋花意象已扎根於歸來這片土地,人們生活之中,代代生命的記憶裡。

歸來番花
白白的番花,高高開上天。水水的番花,予眾人疼惜。

花若開枝頭,清香滿廟庭。閃閃展日頭,妖嬌千百態。

歸來吳母(牛蒡)
闊闊的吳母,定根牽長長。青青的吳某,乎眾人飽飽。

青葉隨風揮,滿園綠海湧。吳某拉出土,笑容滿嘴邊。

雞蛋花妝點歸來4百年,牛蒡深根歸來近百年,自從陳建行先生回到歸來,創造許多年薪百萬農夫,近年來富裕歸來一方,牛蒡扎根鄉土振興歸來,是牛蒡文化得以發展的一片沃土。

我們期待牛蒡相關藝術文化層面,牛蒡文化元素創意的發想、是一片可以播種、開創,投入耕耘的領域。透過這一次專題研究,我們尋找可以發揮著力的文化元素。

6.在研究過程中你們發現現行的教育制度有什麼問題嗎?

(1)多聽課,但是少有機會練習所學能力、寫作業多過於實踐行動:

  透過實際行動可以讓我們知道學習能增強自己的能力,可以讓我們有服務的本事、

  改變環境的能力,知道要做些什麼,才能讓自己身邊的環境更美好。

(2)實際動手做的機會不多:

  做過,就能體會到自己的知識就是一種力量,能服務別人,獲得滿足感。

  做過,才會知道自己需要加強的地方,知道學習的力量,增強自己的學習動機。

(3)接受太多知識與訊息,少有時間去思考、驗證、查證:

     牛蒡實地調查

7.你們在學校所在的地方上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1)傳承歸來牛蒡文化

歸來好蒡隊運用學校具有牛蒡特色的四面彩繪牆,製作歸來國小牛蒡文化知識導覽,可以將學校中的彩繪牆規劃成為歸來社區牛蒡半日遊導覽地圖中一個富含牛蒡文化知識的絕佳景點。我們在記錄與傳承牛蒡文化上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歸來牛蒡文化彩繪牆

(2)教育結合牛蒡產業,發展歸來在地特色的食育教育與農事體驗教育活動

這次利用參加專題研究的機會,11月時,我們已經完成了歸來好蒡小農夫-一日農夫體驗牛蒡種植,將來的4月時,我們將進行一日農夫體驗牛蒡採收。未來將規劃「老師!您哪位?」邀請陳建行先生擔任一堂課貴賓老師。這些教育活動都與地方特色牛蒡做緊密結合,讓牛蒡認識與體驗從小紮根,深植在孩子們心靈,將來孩子們的智慧與創意是滋養牛蒡文化的沃土

  農事體驗活動

(3)創新歸來在地的牛蒡文化

配合專題研究計畫,學校設計一系列牛蒡文創課程,是初步的嘗試,希望將來牛蒡文創可以做更多的發想與嘗試,豐富歸來在地文化,讓歸來在地一方心靈大富又大貴

(4)建立網站宣傳歸來大力蔘牛蒡的故事與特色

歸來牛蒡非常具有特色,優質的歸來大力蔘牛蒡需要多多宣傳,與世人分享歸來自己的好故事,啟發更多有志從事農業的人,一起加入,同行前進。這一次歸來好蒡隊將第一手資訊做成具有歸來在地本土特色的網站「大力蔘情、歸來好蒡」。

這個特色網站是我們自己完成設計與美編。我們在設計、尋求靈感的過程,因為越了解大力蔘的點點滴滴、越是深受陳建行先生的感動。就在感動中,完成具有歸來在地特色的網站:「大力蔘情、歸來好蒡」。

我們要宣揚陳建行先生的努力與事蹟,歸來好蒡隊要感動用心觀看「大力蔘情、歸來好蒡」的全世界。

  大力蔘情歸來好蒡網站

8.使用網際網路教學與學習是否比傳統方式更有效率?請解釋你們的心得。

(1)網路資料庫搜尋是人們的第二個大腦。我們發現許多資料會有出入,不一致的地方。這時需要細心耐心的比較,甚至需要有查證的行動與方法。

(2)網路上的眾多資訊資料,需要初步整理組織分析之後,成為的值得參考的知識,比起傳統方式的少量閱讀資料,有機會可以認識得更深入與完整。

9.請解釋說明貴隊使用了哪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專題研究計畫?

 資訊工具運用

10.請解釋說明貴隊用什麼樣的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團隊的接觸來扮演「大使」的角色?

(1)聯繫大力蔘牛蒡規劃學校「一日農夫」種植體驗

參與本次專題研究,為了對於陳建行先生與歸來牛蒡有初步認識,歸來好蒡隊指導老師高老師規劃了本年度的歸來國小歸來好蒡小農夫-歸來地區牛蒡「一日農夫」種植體驗計畫。計畫執行之聯繫由歸來好蒡隊指導葉老師接洽大力蔘牛蒡的王淑惠女士(王女士是本校的前家長會長),在陳述學校教育活動目的後,王淑惠女士大力支持學校規劃的這次活動,並協助安排活動行程,真是萬分感謝淑惠會長鼎力相助,支持學校!也感謝學校校長主任對於活動的大力支持。

   農事體驗

(2)專訪陳建行先生

這次的專題研究為了對歸來牛蒡神農有第一手的認識,我們的指導老師葉老師與大力蔘牛蒡的王淑惠女士聯繫,協助安排百忙之中的陳建行先生(陳建行也曾擔任本校家長會長)抽空進行專訪。這次專訪行程中,我們也參觀拜訪了大力蔘牛蒡基地中的牛蒡實驗室、我們也在大方許可下,搭上一層樓高的牛蒡田變型金剛(耕耘機)。

3)專訪後的閒談中,陳建行先生談及以前在台灣農林時代,對於台北坪林國小致力推動當地茶葉文化融入學校主題課程,編寫具有當地特色的茶葉主題教材印象深刻,對於坪林國小該位校長的用心十分佩服。

陳建行先生也表達與期待一套屬於歸來地區的牛蒡教材,對於歸來的牛蒡有系統與完整的介紹。這也與我們歸來好蒡隊兩位指導老師當初參與專題研究所設立的目地之ㄧ不謀而合。

這也顯示出我們的專題研究方向與陳建行先生創立大力蔘牛蒡時的理念,致力與期待歸來大力蔘牛蒡走出一條安全、科技、文化的方向的理念相互契合。

   專訪陳建行先生

(4)採訪歸來地區的眾多達人,邀請達人們參與本次專題研究中的「老師您哪位?」的活動任務。

我們採訪大力蔘牛蒡門市的王淑惠女士,她詳盡的介紹大力蔘牛蒡加工產品與生技產品,讓我們對於大力蔘牛蒡的用心良苦有深刻印象。我們也拜訪歸來糕點家,由陳義恭先生帶領孩子體驗牛蒡麵包製作與訣竅。對於歸來牛蒡的拜訪,讓我們知道了「歸來牛蒡肉圓」竟然與歸來國小三年級學生的一篇作文啟發老闆娘有關係。

11.我們的專題研究計畫對地方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1)歸來好蒡隊建立網站宣傳陳建行先生與歸來大力蔘牛蒡的故事與特色。歸來牛蒡極具特色,優質的歸來大力蔘需要多多宣傳,與人分享自己的好故事,啟發更多有志的人一起同行前進。

這一次歸來好蒡隊將第一手資訊,製作成具有歸來在地本土特色的網站「大力蔘情、歸來好蒡」。這個特色網站是我們親手設計與美編。在設計打造、尋求靈感的過程,因為越了解大力蔘的點點滴滴、越是深受陳建行先生感動。就在感動中,充滿靈感與力量,完成獨具有歸來在地特色的網站:「大力蔘情、歸來好蒡」。

(2)對我們來說,在網路的世界中,能建立一個「大力蔘情、歸來好蒡」專題研究網站就是為自己生長的歸來地區的人們,所作的努力、打拼的理念發出聲音。我們建立的2016年專題研究網站:「大力蔘情、歸來好蒡」要把我們聽到、看到、感動的,關於歸來「現代生技牛蒡先驅」陳建行先生,你不知道的故事,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3)歸來好蒡隊將參加專題研究活動成果製作成網站,我們在網站完成後的檢視與修正階段,邀請大力蔘牛蒡的王淑惠女士協助提供"大力蔘情、歸來好蒡"網站內容相關修正意見。王淑惠女士也是歸來國小前家長會長表示:看完"大力蔘情、歸來好蒡"網站內容,她深受感動,感謝學校這次完整、深入淺出的對於陳建行先生的故事與大力蔘牛蒡的努力能有這麼精彩的報導前會長也提供寶貴意見讓我們可以做適當修正,感謝會長對於學校的支持與鼓勵。

12.尊重智慧財產權與引用說明

(1)這次專題研究歸來好蒡隊經過訪談、錄音、記錄、整理與討論獲得的書面資料,在經過陳建行先生與王淑惠女士的授權同意後,我們採訪的文字內容紀錄與採訪的照片製作成專題網頁。

(2)專題研究網頁中,許多由歸來大力蔘牛蒡提供的第一手的照片與資料,我們也徵求王淑惠女士的同意下,使用於網頁中呈現,並清楚標示資料出處是大力蔘牛蒡提供。

(3)因為製作資訊圖解表海報與資料搜尋時,需要參考網站上的資料。所以,老師提醒大家需要將參考資料的來源清楚的寫在資訊圖解表或是網頁的最後面的部分。

(4)對於圖片的引用需要標示來源外,如果網站上特別要求使用網站上照片需要經過同意,就必須依照網站上的規定辦理。像是這次製作網站我們需要使用台北瑠公農業產銷基金會網站上的照片,所以老師就需要幫忙徵求他們的同意才能合法使用。

陳建行先生授權
陳建行先生授權使用訪談內容與照片
大力蔘牛蒡授權使用貴公司資料與照片
王淑惠女士授權
台北瑠公基金會授權
王淑惠女士授權使用訪談內容與照片
台北市瑠公農業產銷基金會授權使用照片

13.發現、教訓和驚奇

一、經過訪談陳建行先生,我們發現許多媒體報導上沒有深入的部分,因此我們蒐集到的第一手資料會比網路上的資訊更貼近陳建行先生目前的想法與理念。

1.在台灣農林時期的十年期間,陳建行對於歸來牛蒡已經開始規劃、參與、投入與投資,深耕細耘,親耕心藏,才蘊育了大力蔘牛蒡,他一手讓大力蔘誕生。陳建行先生從農的發心是自己心中嚮往的人生規劃。陳建行先生並不是單純某個情境因素下的返鄉決定。

2.陳建行先生自己評估準備的現狀,自己認定已經做好準備,才毅然決定請辭百萬年薪工作回到歸來。媒體上可以看到的報導陳述的大都是客觀的環境因素。

3 陳建行先生是一手創立與創意的營造牛蒡的生機,讓歸來的牛蒡亮起來。在牛蒡領域做到最專精,從下田生產、生技技術突破、經營創新管理,將產業下中上游串連成一條「牛蒡專屬生產鏈」。創立大力蔘品牌,一手包辦,連結生產與市場、生產與加工、產品與加工場、產品與市場、消費者。 這樣子,不僅創造牛蒡產業的獲利空間,讓農民的收入大大提升,也提供消費者優質多元的選擇。

4.想要成為一為現代農夫要有體力、技術當作基本配備,還需要升級的配備是行銷能力、創意與執行的效率。陳建行先生不僅符合以上要求,還具有獨道的生產管理看法,是個「親自下田的科技牛蒡董事長」。

5.陳建行先生對於現在年輕人從農的現象,提到:「我是將自己賺到的第一桶金拿來種牛蒡,不是靠著種牛蒡搏到第一桶金的。」期望大家要知道從事農業是辛苦的,也應該要知道「以前是書唸不好的,來種田;現在是讀不好書的人,種不了田」。腳踏實地,做好功夫,才是成功的基本。

6.歸來大力蔘牛蒡通過產銷履歷認證,是蔬菜產銷班第十三班眾人同心協力,互助合作努力的成果。 年青的農民幫忙年紀大的農民將紙本記錄資料上傳網站,完成認證資料審核,發揮合作互助的精神是成功關鍵。

二、陳建行先生的牛蒡發展階段與目前面臨的挑戰


1.我們從專訪陳建行先生的整理資料中,歸納發現:

陳建行先生與牛蒡的定情一生,從「參與」歸來社區產業發展小組開始 ; 在「協助」農民中「了解」與發現農民的「困境」,之後,義不容辭「行動」;面對牛蒡發展的「困境」,陳建行一一「超越」挑戰,獲得許多肯定與獎項;現在,已經成長的大力蔘牛蒡需要"擴張" ,挑戰自已,尋找" 脫胎換骨" 的壯大。

2.大力蔘牛蒡目前面對的問題:目前適合的耕地有限,牛蒡產量增加的速度,趕不上需求增加的速度。持續尋找與合作擴大栽種牛蒡的面積,增加牛蒡的產量是努力的目標。

三、我們發現歸來牛蒡肉圓的故事

歸來肉圓秋鳳老闆娘親口告訴我們:

牛蒡肉圓的誕生是在民國97年的一個早上,
那時候,現任湖南里陳榮文里長到店裡吃肉圓的時候告訴老闆娘說:
我女兒稱讚歸來肉圓是她最喜愛的歸來特色。在作文中她寫到:她最喜愛的歸來地方特色食品的第一名是您家的肉圓、第二名是歸來牛蒡……
這時,老闆娘閃光一現,有了將牛蒡與肉圓結合的念頭。

到市場挑選了好幾款牛蒡做試驗,但是怎麼做都是無法做出滿意的肉圓的成品,有次,聽到在地的朋友建議使用自己歸來當地盛產的牛蒡做成的牛蒡乾試試看。

結果一試,做出來的歸來牛蒡肉圓,符合老闆娘做了數十年監製歸來肉圓的品質要求,就這樣民國97年,歸來牛蒡肉圓問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