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回到歸來從事農業,陳建行先生要面對的是一群年紀像自己父執輩大的農民隊友,大家要一起努力前進,不只是合作,更重要的是大家想法要一致,要看得夠遠,想得更透徹,才有機會奮力一擊!
2.從傳統的經驗管理到導入數據管理,是現代化農業與傳統農業最大的不同點, 要改變才有機會更好。
回到歸來面對的第一重難關
我們從農與父執輩最大的差異在於:他們未能觀察到整個產業結構已經改變了
以前在我的爺爺的時代,即使當時農機具慢慢的興起、人力結構慢慢出現變化,但是農民的思維一樣是沒有隨著時代做適當的改變調整。 以往的生產模式一直沿用,沒有做改變,也就是他們的經營模式一直是故步自封的認為我們的歸來牛蒡是最好的,以致於後來在技術上與市場面上出現斷層。 開始有農機之後,歸來牛蒡需求暴增,因為歸來牛蒡好吃,到處處處可以看見牛蒡田景象。因為天時地利人和,人力充裕情況下,以前在種牛蒡的時候,這三項條件樣樣不缺。因此歸來當地到處綠油油的一片都是牛蒡田。
當農機具越來越發達,操作效率越來越高的時候,因為台灣土地政策下世襲的情況,每個農民都生養了兩個以上的孩子,造成土地因為繼承後不斷地分割,原來就已經有限不大的歸來土地,到後來就已經變得太小了。每塊大小只有一二分地。這種情況造成農事收入有限,不足以養活一家人的溫飽。當產業結構改變與農業機具改變與進展的情況下,整個人口結構也在改變。
歸來牛蒡整個產業跟不上時代腳步最後沒落了
當外面已經大量從事機械化操作時,歸來還是仰賴過多的人工,像是清洗與包裝都是沿用傳統方式。最後,形成歸來小農與外面大農的局勢與規模的差異性存在。因此成本的結構就有很大的差異,歸來牛蒡的市場就受到壓縮,因為成本高居不下。慢慢的變成負利銷售(不賺錢)。所以歸來牛蒡整個產業最後都沒落了。
父執輩習慣使用經驗管理方式從事農業
除了在整個牛蒡產業發展上的觀念差異,在牛蒡種植的病蟲防治與栽培技術上,傳統做法一樣是舊有的方式,沒有一套可以遵循的標準化程序。當政府已經在推動安全農業與導入農業ISO(國際標準組織制定的世界通用的國際標準)的概念時,歸來農民的腳步並沒有跟上。當農民遭遇病蟲害時,並不會尋求專家學者的協助以解決問題。在整個農業生產上沒有一套作業標準SOP(標準作業程序)。這樣子生產的產品即便要幫忙做銷售,會因為參差不齊的品質,就沒有人敢幫忙了。這也是整個產業是弱勢與消失的原因之一了。
自己回到歸來最大的困難點就是要讓老一輩的人慢慢做改變,作觀念上的溝通,鼓勵在生產上建立一套SOP程序標準。自己也要整合一套農業作業的標準(可以從產銷履歷網站上的生產流程可以清楚看見)。開始導入農業的認證標準,像是吉園圃認證、產銷履歷認證、有機農產品認證等。
進入科學數據管理的最大困難點之一:從拿鋤頭,到拿ipad對農民是一大改變
以前阿公只會拿鋤頭,現在務農要拿手持裝置ipad。整個知識經濟的轉變太大,老一輩農民一時難以適應,在觀念上與大環境的改變上,也一時難以接受。因此,這是當時回來從事農業最大的困難點。
年輕幹部協助資訊作業,產銷班第十三班全數順利取得雙認證
民國93年開始,我們屏東市蔬菜產銷班第十三班接受農委會的輔導,執行產銷履歷制度的示範計劃。剛開始,因為同時執行吉園圃認證和產銷履歷認證兩種制度,導致我們的文書作業非常繁忙。
對於老農民來說,這是一項陌生而又沉重的工作。與以前不同的是,種田的實務工作不只是單純農民朋友之間的經驗溝通與交流分享而已,這一次是要面對一套完整的、全新的農業生產品質管理的ISO系統。加上在當時是示範計畫並沒有成功案例可以激勵農民,是看不到未來可以產生的好處與效益的,導致我們蔬菜產銷第十三班務推行更是需要加倍努力。
還好,因為年輕的第十三班的幹部一肩擔負起所有文書及電腦資料上傳業務,終於圓滿順利的完成驗證業務,成功取得吉園圃認證和產銷履歷認證雙重認證。
|
|
|
歸來好蒡隊與陳建行先生合照 |
於歸來大力蔘牛蒡有機加工場 |
於歸來大力蔘牛蒡有機加工場 |
資料來源:整理自歸來國小歸來好蒡隊專訪陳建行先生 2016.01.07 於大力蔘牛蒡實驗室的紀錄。
圖片來源:歸來好蒡隊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