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台光校長於98年加入三峽國中這個大家庭,當她入校時就發現了,在校原住民學生的困難,學業成果不理想、到校時間與眾不同、作息不正常……等,雖然一心想解決原住民的問題,但是困難重重啊!經費不足、沒有管道……都成了眼前一座難以翻越的巨山,於是她想到了一個方法,聘請專業並具有原住民血統的老師來解決原住民學生的障礙,基於校長那關懷學生的心及熱情,還有強烈地希望日卡•比洛主任能來校助她一臂之力,峽鼓原舞終於成立了。

  但剛開始不但在校的老師不同意,連原住民學生的家長也不贊同,加上經費的不足,可是十分辛苦的,但是峽鼓原舞學生自己的努力終於被校外人士看見了,加上校長的積極找尋方法,更多的有心人士也紛紛捐款進來,還有舞蹈老師、歌唱老師都進到校內教導原住民同學更多更多的專業知識,可說是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啊!這也讓校長鬆了口氣,細心栽培的種子於冒出了頭兒,陸續還有電視節目來拍攝,記錄他們的練習及老師們文化傳承的過程,隨著一屆一屆的傳承,舞蹈也更加精美了,歌聲也更加渾厚有力了,峽鼓原舞的知名度也更加高了,看見他們的成長,冒出的美麗果實也讓校長感到相當欣慰。

  劉台光校長不只發現了在校學生的問題,她也發現了偏鄉原住民學生的問題,所以校長她安排峽鼓原舞社團親身體驗東南部原住民的生活,例如:阿美族豐年祭及在臺東南島文化節演出等等,讓偏鄉的原住民看見在都市生活原住民的愛族之情,並告訴他們「要以身為『原住民』為榮」。

  峽鼓原舞能有現在如此廣大的成就及名聲,都要歸功於不計麻煩的老師們辛苦的指導,當然還有校長的大力推廣,要不是校長對學生們的愛戴,今天峽鼓原舞大概也不會成立吧!以「家」為前提所組成的峽鼓原舞,是劉台光校長及其他老師一同打造的,秉持著這份理想的校長,是峽中的一大支柱,同時也是峽鼓原舞的幕後大推手。

 

  日卡•比洛主任於99年加入三峽國中,在主任入校的執導護當天,全校103位原住民學生,準時到校的原住民學生竟然只有五十個,還有九點才姍姍來遲的學生,也不過只有三十幾個,更別說那群下午才帶著醉茫茫的身軀而來的同學。這些同學或許是因天性浪漫才會如此,但更重要的應該是因為家庭對自己的影響太大,因害怕眾人異樣的眼光而不肯接受社會的幫助,因而培養出不服輸的性格。想要幫助他們重新站上舞台的最佳方法,就是運用那與生俱來的絕佳節奏感及那有如天籟的歌聲,發現這要點的主任便展開了行動,預期讓枯萎的花朵再次重新綻放。
  日卡•比洛主任的人生規劃希望能用三十年來從事教職,其中的十五年交給體育,後十五年託付給「血液」。希望發揮所長,將體育知識教導給未來的主人翁,這樣艱鉅的任務,在從事教書這個行業後的十五年時,他完成了!成功帶領 頭前國中籃球隊獲得全國冠軍!接下來,他希望能完成名為「血液」的使命──就是將原住民傳統發揚光大。在從事教職人員的的十六年頭,他受到了劉台光校長的邀請,於是他來到了原住民佔全校百分之五的學校──三峽國中,然而,裡頭大多數的同學學習狀況都不是非常理想,同是原住民的日卡•比洛主任,看到這一幕內心十分的不捨,於是,為了完成使命加上心中的不捨,他向劉台光校長提出了建議,那就是成立──峽鼓原舞。
  在這之前就曾參與原住民文化社團的主任,在以前任職的學校裡,因為原住民較少,所以是由漢族和原住民混合而成的,但是原住民同學似乎不太有興趣,反倒是漢族同學積極地參與社團活動,這種行為徹徹底底地傷了主任的心,但也激起主任找尋原因的決心了。反省過後才得知原來是因為同學對於傳統音樂不感興趣,於是在打算創辦峽鼓原舞時,就決定了要改變,改變教學方式、改變同學、改變眾人對原住民的看法。
  首先,將傳統音樂改成加入現代風格的原住民舞曲,這樣能增加同學對原住民文化的興趣,果然見效了,報名的學生似乎被那添加了現代風格的舞曲強烈吸引了!接下來,讓同學們穿上標準的傳統服飾,體驗原住民的傳統。重點來了!讓隊員們著裝好,在人來人往三峽老街,進行第一次遊行演出,展現平常的成果給大家看,演出的當下,全老街的觀光客及在地人都圍了過來,紛紛拿起相機對他們行「注目禮」!學生也重拾了那天真無邪的笑容了!任務完成了,大地一片欣欣向榮!

 

師資

  當初成立峽鼓原舞時,校內並沒有聘請原住民籍或具有原住民與師資證照的老師,因為沒有專業的老師,所以只好拜託日卡•比洛主任出去外面尋找並聘請師資,但 外聘老師的隱憂就是:有些老師的時間不穩定,無法長期教導學生,且每位老師說的族語口音不同,教材教法也不一樣,因此學生的 學習沒有系統性,導致學生的學習狀況斷斷續續,接受度也不大。

學生的認同度

在教學現場,一般都以國語為主,相較之下,族語教學是比較匱乏的,雖然現今政府和學校提倡的本土語言,但也大多著重在以閩南人為大宗的閩南話及人數次之的客家人的客家話。因此,原住民籍的同學只有在家裡時,才會使用自己的族語,但如果在家沒有人使用並教導時,那麼他們接觸自己族群的語言以及風俗文化的機會也越來越少(甚至是接近於零),也越來越難,因此他們不了解自己的語文和文化。當他們知道自己被推薦進來參加這個社團時,他們一開始是相當排斥,甚至是不願意參加的,因為不能認同這個社團:書讀得來的學生認為自己不需要,愛玩的學生不想自己受到束縛(因為會用到放學之後和假日的空暇時間),但經過校長及主任的堅持之後,老師與學生的情況漸漸地穩定下來,也慢慢地培養出感情、默契,社團也跟著穩定了起來。

老師和家長的疑慮

  在家長和老師的眼裡,都希望個個學生都能成龍、成鳳,能夠像品學兼優的學生相處、看齊,但在得知校長及主任的提議之時,不免有些聲浪,認為不該將校園內的某一族群集聚在一起,這樣只會造成他們聲勢壯大,更加地不受約束。但在校長與主任的多方會談,對學生們的雷厲風行,才使聲浪逐漸平息。但大家仍採「旁觀」的態度來面對峽鼓原舞的成立,一直到學生拿出亮眼的「成績單」,大家的接受度才漸漸提高。

經費不足

  穩定好學生後,但這個社團卻沒有經費,幾乎所有老師的鐘點費都是由主任付,為了讓社團有充裕的經費來讓學生完成更多的學習,只好透過媒體。當時有一位學生很喜歡唱歌,於是他們的導師及主任精心地栽培他,在100年的三峽國中畢業典禮上,請那位即將畢業的學生上台演唱,並且請原住民電視台採訪他。那次的曝光,才讓 政府注意到,原來三峽國中有在耕耘原住民這一塊,事後來電,等到當年的7月才有政府補助款的注入,社團才得以有更完善、更豐富的文化課程安排,讓孩子安心學習。

 

  校長和主任希望給峽鼓原舞的學生有表演的舞台,一方面是建立學生的自信心,一方面也希望讓更多的人來認識「峽鼓原舞」,師長積極地讓學生會參加一些比賽、校外表演、民俗舞比賽以及外界的邀約,到全臺各地去參賽和表演。而主任更清楚知道,想讓更多的人認識「峽鼓原舞」,必須要以藉媒體的力量,例如:廣播電台、家和電視或是原住民電視台……等。現在也有許多其他的國、高中或是大學的師長來參訪,例如:新北市各校校長、主任或者是三鶯區學校師長,還有中國大陸來的教授、老師......等來到學校,都會請學生表演。包括學校的活動也不例外,像是在20151225日,學校舉辦的「歲末感恩音樂會」,也邀請到峽谷鼓原舞的成員上台演唱。或是利用假日、寒、暑假到偏鄉地區服務。今年的寒假,他們也到了屏東教導偏鄉地區的原住民鼓和舞蹈,希望能散播認同自己文化的種子在偏鄉。

  安排表演、比賽或一些活動,讓他們展現成果能使他們對自己更有信心、感到光榮,當然家長的支持也是他們的最大動力。近年來,校長有想過要把峽鼓原舞推廣得更遠,不過因為學校經費不足,加上大部分原住民也無法承受出國的經費壓力,因而無法達成太大的目標,所以目前也只有在國內的演出。希望未來能邁向國際,也希望峽鼓原舞的學生將自己當作原住民的種子,在未來教育其他原住民的孩子,將原住民文化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