莿仔埤圳
在濁水溪的水利建設上,可分為堤防內有灌溉「業主田」(經由開墾而成的農地)的八堡一圳和二圳,堤防外有灌溉「溪底田」(由濁水溪氾濫沖積而成的浮覆地)的莿仔埤圳。這些不起眼如荒埔的浮覆地經農民一鋤一箕的開耕和濁水溪莿仔埤圳水不斷地灌溉和滋潤下,全部由瘠地變良田,對彰化平原發展貢獻非常之大。根據水利記載,莿仔埤圳起始於清乾隆年間,是鹿港人陳四芳先生出資開鑿,水源取自濁水溪,灌溉南彰化平原今溪州、北斗、埤頭、田尾、竹塘、二林、大城等鄉鎮,渠道長三九八公里(包括幹線三十九公里,分支線二一一公里,分線一四八公里),是當時東螺西堡最大埤圳。
而後於日治時期昭和六年(西元1931年),莿仔埤圳利用排沙水門與八堡圳於同一水源取水,亦在此時莿仔埤圳併入八堡圳的流域之中。但如今在探討八堡圳時,相當容易將莿仔埤圳遺忘掉,殊不知莿仔埤圳是日治時期全台唯一由政府設置的官圳,歷史亦是相當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