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八堡?

「堡」是清代的行政區域單位,數個村落集合為一個堡。清代彰化縣的行政區域共劃分為十三個堡,而八堡一圳、二圳就流經了八個堡,故稱為八堡圳。

雍正元年(1723年)清代將半線地方設為彰化縣,彰化縣南有濁水溪,北為大肚溪,二溪的水利充沛,加上清代施世榜、楊志申等墾首的經營開拓,造就了沃野平疇的彰化平原。其中南半部濁水溪的灌溉區域又以施世榜所開鑿的施厝圳為代表。出身科舉的施世榜為繼承其父施世東的拓墾事業,將墾拓的範圍繼續向東南地方拓展,並向官府申請了「施長齡」的名號,由此展開了其築圳、開塭的墾拓歷史。分別介紹如下:

1.線東堡:今彰化市大部及和美鎮一部份。
2.馬芝(遴)堡:今福興鄉、鹿港鎮及秀水鄉、埔鹽鄉、溪湖鎮之一部分。
3.燕霧上堡:今花壇鄉及秀水鄉之一部分。
4.燕霧下堡:今大村鄉及員林鎮大部分。
5.武東堡:今員林鎮、社頭鄉、田中鎮、南投、名間各一部分。
6.武西堡:今埔心鄉及員林、社頭、永靖、溪湖、田尾各鄉鎮之一部分。
7.東螺東堡:今二水鄉及田中、溪州、永靖3鄉鎮各一部分。
8.東螺西堡:今北斗鎮及埤頭鄉大部,田尾、溪州2鄉各一部分。

(以上出自彰化縣文化局快讀彰化史,宋澤萊著。)

但是此圳是由施世榜所建,後代的人為了紀念施家父子鑿圳之功,又將其稱為「施厝圳」。 由於八堡圳事業的成功,更吸引了大量的墾拓人潮前來,奠定了台灣中部開發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