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黏藝術介

       當代剪黏大師陳世仁說:「剪黏其實是一種馬賽克藝術,只是其他地方都是平面式的拼貼,而剪黏是立體的,也是華人獨有的技藝!」現在就來認識一下剪黏藝術吧!
剪黏簡介
       剪黏藝術誕生於中國南方漳州、潮州地區。引入台灣時間約為清中葉時期,距今一百兩多年前。當時大批福建人遷徙來台,許多從事剪黏藝術的工匠也跟隨來台,並落腳在鹿港、台南一帶。從前的剪黏藝術多以交趾陶或泥塑作品為主,但交趾陶造價 高昂,泥塑作品又經不起風吹雨打,於是匠師們便結合這兩種材料的優點,改以灰泥塑造形體,再將剪裁好的陶瓷片黏在灰泥上,形成所謂的剪黏。
        剪黏是一種附屬於特定建築物的鑲嵌藝術,
在大廟的屋脊上,常佈滿著五彩繽紛的人物座騎、花鳥蟲魚、山巒樹林-甚至於青菜、蘿蔔-等裝飾品,這些飾品就是「剪黏」。
       剪黏工匠從身邊的小東西發想,成就出流傳百年的藝術結晶。它們獨自屹立在屋脊上,不畏時間考驗,始終無言地幽幽發亮。
而本地匠師發覺利用窯變或破損之陶瓷成品現地拼組,不僅省事,同時因碗片、花瓶片的曲度、形式及色澤變化較多,信手拈來,往往有意料之外的效果,更能滿足創造欲望,因此形成風氣,間接地使剪黏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剪黏演進

  剪黏作品的材料演化過程,可分為陶瓷片、碗片、玻璃片、塑膠片這四 個演化階段,早期的作品多半使用瓷片,優點是經久耐用,但色澤樸實,較不討喜。後來彩色玻璃被大量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顏色鮮豔、薄而透光的玻璃,讓剪黏師 傅捨棄陶瓷材料,轉而進行玻璃剪黏創作。雖然玻璃作品在剛完成時有很好的視覺效果,但玻璃片不耐日曬雨淋,又脆弱易斷,生命週期短暫,並不適合做為廟宇屋 脊的裝飾品。到了民國78年,許多寺廟又恢復傳統剪黏的做法,經過長時間的考驗,經久耐用的傳統陶瓷剪黏,最終還是成為剪黏匠師的最愛。

剪黏應用

  剪黏之所以在華人地方流傳,主要是因為屋頂在中國傳統建築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舉凡廟宇、達官貴人的豪邸、宗祠等,都希望能在屋頂上做文章,以凸顯建築的華麗宏偉,剪黏藝術於焉誕生。
       剪黏是廟宇建築中常見的裝飾,亦是我國重要的民俗藝術。剪黏的作品大多出現在廟頂燕尾脊和排頭上,或是屋外牆壁堵上,有的 廟宇甚至整個屋樑脊上都貼滿了剪黏作品,其樣式通常不離山巒樹林、花鳥蟲魚等;也有取材自中國神話傳說,像是八仙過海、封神榜等,而歷史演義故事中的人物 也是剪黏創作的來源之一。龍與鳳都是廟宇內常見的剪黏裝飾,既能趨吉避凶、祈望教化,更能藉由作品的特殊紋理與豐富色彩,突顯出神話的多元性,並為廟宇注 入躍動的生命力,產生無窮的靈動。
       另外,剪黏的人物及故事背景,大多以祈福納祥、趨吉避凶為主,而廟宇與宗族祠堂又稍有不同,廟宇的裝飾多取材忠孝節義的人物故事,祖宗祠堂的裝飾則大多帶 有福蔭子孫、希望後世飛黃騰達、世代綿延等寓意;所以各種歷史故事、戲曲場面、神話傳說等場景人物,都成了頂上風景,舉凡象徵納福吉祥的蟲魚花鳥、珍禽異 獸,都在剪黏師傅的巧手指揮下,在屋脊上賣力演出。
剪黏技法

       剪黏藝術不單是剪與黏,還必須集合了雕塑、陶瓷、彩繪及鑲嵌等技巧,特別是隨著時代更迭,可選擇的剪黏材料也愈加多元,剪黏師傅必須跟著求新求變,才能藉由現代材料的特色與便利,創作出更具時代意義的作品。
      「剪黏」的製作程序
        一、打稿
必須把要製作的形體勾畫出來。
        二、摺線
用鐵線塑出基本形狀,這就是作品的骨架。
        三、攪和水泥
將水泥、砂石、麻絨等均勻攪和。
        四、製作粗胚
將攪和好的水泥材料,填入骨架之中,這就像作品的肌肉一樣。
        五、剪
將陶瓷的碗片剪成適合的形狀。說到這個「剪」,這就是這門工藝最特殊的地方,早期的藝師利用破碎的碗盤,加以修剪利用,到後來為因應需求,才漸漸發展燒製出專門供給「剪黏」所用的彩色薄碗。
        六、黏
將修剪好的碗片,沾附水泥,黏貼上去,至此「剪黏」的作品就大功告成了。
        七、上彩:大致完工後,剩下的就是細部的描繪,此時需要師傅悉心勾勒出人物的表情和身份,再放置陰涼處陰乾後,一件剪黏作品便大功告成了
       然而,這只是把標準製作程序列出來而已,實際作業時,所面臨的挑戰可不小。為了要和建築物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製作「剪黏」的所有動作都要在屋頂上面完成, 它本身的難度,再加上高度,這就是它極具挑戰性的地方了。
本單元參考資料:
1.張明田、江婧寧等(2004);彰化縣員林區永靖鄉旅遊解說調查說明資料。
2.李乾朗(1996):台灣建築閱覽。臺北:玉山社。
3.李乾朗、俞怡萍(1999):古蹟入門。臺北:遠流。
4.漢大印刷股份有限公司(2002):2001歷史建築百景專輯。臺北:文建會。
5.彰化縣永靖鄉公所(2003):彰化縣永靖鄉文化產業導覽手冊。
6.彰化縣永靖鄉公所(2005):情牽永靖。
7.彰化縣文化局(2005):瑚璉草根永靖心
8.http://content.edu.tw/senior/art_life/tp_cc/sculpture/a10.htm 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9.http://www.lungshan.org.tw/tw/03_3_1_art.php龍山寺網站~藝術鑑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