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求創新,給菇菇們最好的生活環境】
「適當取捨,是為了成就美好。」如同成長中的杏鮑菇,當菇體開始競相生長,一定要在適當的時間點,將瘦弱細小的菇體自菌塊去除,讓長得高壯者能獲取更多營養,取得最佳優勢。方世文捨棄原本的洋菇、香菇,留下木耳及巴西蘑菇、杏鮑菇、舞菇等栽培技術門檻較高者,並將農場帶入生物科技的領域,自研發菌種開始,掌握產業源頭,培植更多豐富的菇種。
「生長是菇的本能,我們只提供一流的環境。」隨著指引,看著一排排巨大的冰箱,以及來去穿梭的堆高機,四處閃爍的燈光控制板。不同於其他綠野婆娑阡陌縱橫的農場,好似正處於X檔案的神秘世界。為了不使用農藥,有著需穿隔離衣的種菌室、紅外線及高溫的消毒設備等;為了維持菇類品質,提供生長養分的營養包只使用一次,不做再次培養,其中提供菇類成長鈣質的石灰來自宜蘭,提供碳源的木屑粉、米糠、麥粉均盡量來自台東,落實產地制度;至於培養室中使用的水採逆滲透水,空氣以過濾系統調節,光度、溫度、濕度均以電腦控制,資訊管理出身的方世文先生充分運用所學,掌握一切變因,塑造自己與菇品的美麗有機夢想。
「極美藝品,在濕度85%下塑造。」方世文先生以迷戀的聲調介紹新產品杏香菇。杏香菇不同於一般菇類透過孢子傳遞繁殖,而是由成熟的母株中抽取菌絲,再進行培養,對於生長環境的敏感度非常高。濕度85%和溫度是菇房永遠的狀態,這般呵護,成就出的菇體特別細緻。打開培養室,數百數千的白皙菇體在架上層疊崢嶸,橫望一片,數不盡看不完,在這群菇環繞的世界中,感受到一種人工造成的巨量美,一種豐沛的生命美感。
撰寫:劉靜玟
圖說:科技菇房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