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之旅:

在登山步道中隨處都有令人驚喜的動、植物,只要你將緊張的心情放下,稍微用心去尋找,它們並不難發現,這些生物都是因為步道自然環境未遭受破壞而生存著,這裡值得一探究竟,三次的訪查活動未能完整記載所有的物種,僅能將探險中看到、遇到、查詢到、觀察到的動、植物陳列如下:

   

 

樹叢下找找
溪流邊找找
水溝裡找找
山澗邊找找
樹上找找
爭相紀錄
 
仔細觀察
回歸山林
 

 

(一)植物:
 


步道林相以海拔700公尺以下的低海拔亞熱帶榕楠林帶為主,沿途常見榕屬植物和樟科植物,如澀葉榕,樟樹…等,步道旁多為陽性樹種(需光量多,日照要充足)的先驅植物(新生環境中首先到達生長的植物),主要是因為當年開闢採礦道路,原始林曾遭大量砍伐利用,加上礦場開發破壞後重新生長的次生林,因此呈現出多樣性的植被,包括喬木、灌木、草本、蕨類、蔓藤類及附生植物等,共同營造出一個完整的低海拔林相。!

附生植物與寄生植物
九芎

周老師說步道入口的樟樹上面長了許多附生植物與寄生植物,兩種的差別是附生植物是居住在植物身上,水份及養分自己想辦法吸收,但是寄生植物的水分及養分卻從寄主植物體身上取得,是吃、住都在同一棵植物身上,像是植物裡面的吸血鬼。
九芎的用途很多,早期榔頭的握把、家具都是九芎樹做成的,燒熱水洗澡、煮飯若是用九芎當材火可以燒很久,它也是森林復育的大功臣,只要插一段樹枝就可以生長,抓地力十足,它有一個別稱叫「猴子不爬」,因為實在太光滑了,連猴子都爬不上去,這實在是太有趣了。
構 樹
冇骨消
我們在步道入口坡道左邊發現一棵構樹,老師說:它又稱為鹿仔樹,整棵樹都有功用,嫩葉可以用來養鹿,樹皮可以用來造紙,還有分性別呢! 雌花與雄花外觀不同,圓圓的是雌花,長長的是雄花,果實味道香甜好吃,有點類似草莓,但是果實易碎。
在步道旁我們發現一株植物長出一些白色及紅色的小花,很特別,老師說它叫冇骨消,它是蝴蝶喜愛的植物,根與葉曬乾之後是民間治療跌打損傷、消腫毒的漢方藥,冇骨消的花,白色帶點紅色,小小朵,很可愛,紅色花有蜜杯,會分泌花蜜,吸引昆蟲,白色的花就沒有蜜杯。
蓪 草
食茱萸
這種植物的名字叫蓪草,它長的像一棵樹,但不是樹牠是五加科,又名「通脫木」。植株外型似木瓜,葉大呈掌狀裂。髓心白色,柔軟而細緻,可做書畫用紙材料,常用在勞作課的用材,如作為車輪等,也曾與稻米、樟腦同為台灣的主要輸出品。以前的人把它的樹液取下來,拿來當保麗龍膠,非常特別的植物。
我們再路旁看到一棵植物,它很特別,身上長滿細刺,它是食茱萸,嫩枝密布銳利的尖刺,老幹也長滿了瘤狀尖刺,連鳥兒也不敢在上面棲息,因此有「鳥不踏」之稱。老師說它的葉子揉碎後有特殊的香味,嫩葉可以入菜,也有另外的名稱「刺蔥」,我們聞了一下,真香。開花時常吸引許多蝴蝶、蜂類、甲蟲等昆蟲來前來吸食花蜜,是重要的蜜源植物。
山 棕
菁芳草
顛 茄

這棵植物是山棕,葉子綑綁成束可以當作掃帚,是避風避雨的好材料。莖的外側纖維是早期農家製作雨衣(蓑衣)的材料,也是獵人搭建山棕寮的好材料。
這ㄧ大片植物是菁芳草,它的莖、葉搗碎可以當藥用,外敷可以消炎退腫,我要好好認識它,在野外不小心受傷,就可以找它來消腫。
顛茄是一種多年生茄科草本植物,產地為山地背陰潮濕地帶,在含石灰質的土壤中群生。顛茄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卵形葉子,種子含有毒生物鹼,葉子和莓果有劇毒,特別是根部和根莖毒性最強,誤食會導致神志失常和幻覺,藥物顛茄是從植物上獲得,在中世紀前也做為手術用的麻醉劑。
咬人狗
棱果榕
這一顆顆像葡萄的果實其實是咬人狗的果實,它像荔枝果實剝去殼又切一半,上面再灑些芝麻粒,果實狀似蒟蒻吃起來酸甜多汁,是重要的野外救生植物。它也是在野外最怕誤觸的植物,尋麻科的「咬人狗」,葉片上的腺毛有類似蟻酸的有機酸,一被碰觸時,這些酸液立即釋出,皮膚接觸到會由燒灼轉為刺痛痠麻,疼痛難當,故而得到『咬』人狗這個貼切而又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
我們在步道邊發現ㄧ棵植物很特別,樹上結了很多果實,老師說它叫棱果榕,榕果為隱花果,棱果榕的隱花果上有數條明顯的棱線,榕樹真正的花及果都是生長在那個俗稱榕果的花托裡面。我們必須把花托剖開來才能看到,這種花被他的花托包圍從外面看不到,也接觸不到的果實稱為隱花果。隱花果的花是隱藏在花托裡面與外界呈隔離的狀態,因此它必須依靠一種特殊的媒介才能夠進行花粉傳遞工作,這個媒介就是榕小蜂。
菊花木
菇 類
風 藤

我們看到一片特殊的葉子,老師說它叫菊花木,莖的橫切面有類似菊花的花紋,是藥用植物。
在進入步道不遠處就發現一棵樹上長出不知名的菇類,老師說菇類是大自然的分解者,分解木材中的養分再吸收利用,這棵樹可能已經死亡。
風藤是低海拔相當常見的附生植物,它的葉子變化很大,從橢圓形到心形都有,葉子有一股很特殊的味道,這一屬的植物大多如此,例如包檳榔的荖藤就是風藤這一類的植物。風藤常常附著在岩石上以及樹幹上,它是雌雄異株的植物,種子在地面發芽後,會攀住大樹往上生長,地面的老莖及根乾枯後逐漸消失,稱為『半著生植物』,葉子有一股很特殊的胡椒味,果實味道跟荖花一樣可作為代用品跟檳榔一起嚼著吃。

 

 
 
 

 

(二)動物:
 

在動物方面,經調查(陸大光先生)計有昆蟲類307種、蜘蛛類61種、甲殼類2種、腹足類9種、爬蟲類11種、兩棲類11種、哺乳類3種、鳥類11種,尚有100餘種的動物照片尚待查證中,生態資源豐富被視為花蓮市郊的寶山。

 
鍬型蟲
捲葉蟲
我們在步道旁觀察構樹時,簡志桓發現一隻鍬形蟲,牠動也不動,靜靜的攀在樹枝上,周老師試著抓牠時掉在草叢中,費了一番功夫才找到牠. 在我手上這隻鍬形蟲是深山鬼豔鍬形蟲,有兩隻大夾子,剛抓牠時以為牠很溫馴,沒想到大姆指被牠夾了一下,好痛啊!老師還在旁邊偷笑說誰叫你要用力抓牠。
在步道旁看到長長的,不像果實,不會動也不是毛毛蟲,奇怪的東西,它竟然是一片捲成管狀的葉子,葉子的外面有幾條絲狀物,類似繩子將葉子緊緊的包裹在一起,老師說裡面可能有蟲,我們將葉子打開後,發現裡面只有黑色的顆粒,應該是排泄物,葉子一半不見了,這是牠的求生方式,躲在葉子裡不容易被敵人發現。
蟲 蘡
苧麻夜蛾的幼蟲

這株植物好特別,葉子上長滿痘痘,好像人臉上的青春痘或粉刺,老師說那叫蟲蘡,因為葉子被蟲啃食的時候,葉子為了要保護自己會分泌東西將蟲給包住,但是蟲並不是死掉了,還是在裡面活的好好的,周老師想剝開它,但是我們不敢看,植物為了保護自己把牠包住,卻提供小蟲一個安全的住所,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有許多奧秘等著我們去發掘。
自然界的毛毛蟲通常會躲起來,因為有太多的動物喜歡吃牠們,除非牠們身上有特別的武器,這隻毛毛蟲躲在葉子底下,鮮艷的顏色很容易被敵人發現,牠卻不怕被敵人發現,周老師說自然界的動物保護自己有兩種方式,第一種就是保護色,第二種就是用鮮麗的警戒色來表示自己很危險,所以看到很鮮麗的動物時,要小心一點,因為牠們絕不是好惹的對象!
蟻 窩
蚱 蜢
拉氏清溪蟹
螽 斯

我們在樹上發現一窩很大的蜂巢,馬上跟老師說,結果老師說那是蟻窩,蜂窩是懸吊掛在樹幹上,蟻窩是跟樹幹包裹在一起。
ㄧ般看到的蚱蜢是草綠色,這隻確是褐色,上網查了一下原來蚱蜢的體色與品種無關,它是保護色,體色跟生存的環境有關。
拉氏清溪蟹是台灣分布範圍最廣的淡水蟹,大型個體為為紅棕色或橘紅色,而小型個體則稍帶暗綠色。一邊來說左右螯對稱,但通常左螯稍大。分佈範圍西部地區由台北縣烏來鄉及桃園復興鄉以南至恆春半島,東部地區則分佈於花蓮縣以南至台東縣。
螽斯又稱為紡織娘《鳴蟲》,觸角細長,老師說雄蟲鳴叫的方式是以摩擦兩前翅發出聲響,難怪會聽到許多聲音!
青山蝸牛
扁蝸牛
非洲大蝸牛
盤古蟾蜍

青綠色的外表,是臺灣青山蝸牛給人的第一印象,活潑的臺灣青山蝸牛分布於全台灣,經常可以見到牠們在樹枝間爬行活動。周老師說牠有2萬多顆齒舌,一聽到牠有這麼多的齒舌,讓我們嚇了一跳!
扁蝸牛是庭院中常見的蝸牛,普遍於居家及荒地草原出現,盆栽或住家牆上都可以看得見。牠的殼是扁球形,身體是黃褐色或紅褐色的,而且有光澤,扁蝸牛的外觀與一般的蝸牛相同,頭部具有兩對觸角。
非洲大蝸牛是外來種的食用性蝸牛,在日治時期被運來台灣當作寵物養,退流行後將牠棄置在野外,由於牠是雌雄同體,繁殖更是容易,它的食量大吃掉很多植物。下雨過後,常常在草叢中發現牠們的身影,原住民喜歡吃牠們。
台灣的蟾蜍有兩種,一種是眼睛周圍有黑框的黑框蟾蜍,另ㄧ種就是盤古蟾蜍,ㄧ般人認為蟾蜍會分泌毒液,其實當牠受到驚嚇或擠壓耳腺才會分泌毒液,牠的皮膚粗粗的,有疣(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