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  /  北市大附小夢想啟程20製作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x768
話說樂生 ->認識樂生療養院

成立緣由


漢生病的症狀在十九世紀後期被國際醫學界診斷為漢生病後,癩病特效藥尚未問世,加上對癩病的不瞭解,早年被誤認為無藥可治且高傳染病的瘟疫,所以,遵循了在柏林舉行的「第一屆國際癩病會議」(The First International Leprosy Conference, Berlin, 1897)的建議,採行「強制收容,絕對隔離」政策。日本政府即於1907年推行漢生病的隔離政策,樂生院創建於西元1930年(日本昭和5年),最初命名為「臺灣總督府癩病療養樂生院」,是日治時期強制收容癩病(俗稱痲瘋病、韓森氏,現稱漢生病)病患之場所,為臺灣第一所公立漢生病防治與強制隔離機構。除了在各地成立療養院外,並強迫希望結婚的男子在婚前封閉輸精管,對於女子則採取強迫墮胎的方式。然而日本於1895年接管台灣之際,由於人煙稀少,因此並沒有立即成立官方療養院,一直等到1931年才於新莊成立「療養所樂生院」

為了讓病患遠離人群、不受他人異樣眼光還能擁有安棲之所,樂生院不僅依當時癩病療養所的制度加以管理外,其他建築群也與病患生活關係密切,能滿足病患食、衣、住及育樂的需求,原僅住宅三棟,收容百人患者,後因日本政府確實執行強制措施且國民政府延續該強制隔離政策,至使病患愈來愈多,陸續擴建病舍至六十多幢,有近千張病床,儼然是個小型社會。院內有一碑立於1947年,為當年院長吳文龍所題「以院作家、大德曰生」,正是當時隔離政策的寫照。

歷史

1930年代的日本殖民政府,正處於太平洋戰爭前夕的軍國主義高漲時期,衛生單位以「淨化民族」的口號,四處搜捕患者,並興建「台灣總督府樂生院」予以強制隔離。此一政策將患者從故鄉和原生家庭連根拔起,而後長期隔離在療養院中,因政策和大眾的誤會和歧視,即使在強制隔離措施解除之後,多數院民仍無法回歸社會,事實上已經「以院作家」。

在日本政府希望將患者永久隔離的思維下,院內建有公共澡堂、大廚房、鍋爐室、靈骨塔、磚窯廠、菜園等設施,錯落於數十棟院舍之內,為一自給自足的完整聚落。院民更自力興建佛堂、鴨寮、石桌椅等空間,讓樂生院的建築形式豐富而充滿院民點滴奮鬥、營造生活的痕跡。

年代 事件
1930 「台灣總督府癩病療養所樂生院」正式成立,為台灣第一所癩病防治醫院。
1945 光復後更名為「台灣省立樂生療養院」。
1952 院內基督信徒籌建「聖望禮拜堂」落成。
1954 5名患者病癒,首度有患者正式出院。院內佛教信眾自建「棲蓮精舍」落成。
1956 台北縣鄉鎮長改選,院民在院內大禮堂首次行使投票權。
1959 「台灣省癩病防治委員會」成立,將全台癩病防治任務交付樂生療養院。
1960 起將全台癩病各案納入管制系統,樂生院收容癩患人數達最高計1,118人。
1985 訂定「癩病防治十年計畫」,預計30年後完成癩病防治、結束樂生療養院運作。
1994 北市捷運局召開「捷運系統機廠用地協調會」,針對樂生院用地與省衛生處協商。
1995 北市捷運局確定捷運新莊機廠選址於樂生院現址,並確定樂生院遷建之先建後拆原則。
2001

行政院院長張俊雄到新莊聽取捷運系統簡報,並指示衛生署協助本院拆遷整建事宜。樂生療養院院方行文台北縣政府陳情:希望鑑定樂生療養院的古蹟價值。遭縣政府駁 斥,文化局未啟動古蹟審查程序。

2002

因捷運工程展開徵收拆遷病舍,內政部營建署完成新建新醫療大樓發包。文建會於七八月間召開緊急協調會議,參與會勘學者一致認為樂生院具保存價值。各方不斷協調後,政府決定採拆遷重組方式保存小部分建築(七星舍與行政大樓一部分),仍未確立樂生院之古蹟地位。由社區大學組成之樂生老樹聯盟,將院內百棵老樹完成樹種調查與認養。

*增設「迴龍門診部」提供對外門診服務,積極走入社區服務,位醫院轉型準備。
內政部營建署完成本院新建新醫療大樓發包工程。因捷運徵收拆遷病舍,目前病舍數31棟 (包括組合屋6棟)。

2003 因捷運工程樂生院進行第一波拆遷,包括職員宿舍以及台南舍、五雲舍等於三天內遭拆除。新莊文史工作會、北投生態文史工作室、以及臺灣科技大學人文學院范燕秋教授,開始致力推動樂生院的古蹟指定。
2004

由全國各地的醫學生主辦兩天一夜的營隊,之後組成了「青年樂生聯盟」,舉辦「回首痲瘋百年:樂生院歷史與空間國際研討會」以及樂生院導覽活動。由新莊社區大學、滬尾文史工作室和北投生態文史工作室舉辦兩場「民間古蹟會勘」記者會,希望北縣文化局儘速進行「樂生院古蹟審查」。

*國際麻風五十週年,結合希望之翼在本院擴大舉辦向「抗癩鬥士致敬」,邀請陳總統水扁蒞臨迴龍新院區致詞。

2005 樂生院民自組成立「樂生保留自救會」。
2006

日本眾議院通過「漢生病補償法修正案」,賠償對象擴大至台灣樂生院戰前院民。台灣漢生病友赴日打贏日本國賠官司。提出樂生院與捷運的共構方案,學生、人權團體舉辦各種音樂、文化活動,院民與學生在總統府、文化局、衛生署前抗議。6月11日數百人的大遊行、7月26日至29日在國民黨部前絕食靜坐四天。北市捷運局與北縣府自行提出保留41.6%的方案,強迫院民搬遷至並不適合他們的醫療大樓。12月,樂生院被暫定為古蹟,「保存期限」為期只有六個月,但是在這半年期間,文建會卻沒有進行任何的古蹟審查。

*衛生署侯署長勝茂到院關心院民。
*新莊市龍福里、樹林市及龜山鄉民遞交連署書,要求本院早日展開急性醫療作業,以嘉惠社眾。

*慶祝 76 週年院慶暨迴龍院區啟用典禮

2007

2月5日,文建會呈行政院由英國工程顧問公司提出之「樂生保留90%案」。3月3日,行政院回文表示「奉示」依照40%案進行。90%方案未經過任何公開審議的程序,行政院完全黑箱作業。3月6日,北市捷運局要求院民於7天內搬遷。院民與學生於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官邸前靜坐,幾日後又以「六步一跪」方式繞行官邸,企求行政院公開審議90%樂生保留方案。遭到強大警力包圍,將學生全數架上警備車帶離,並將其丟棄在內湖山區。蘇貞昌改以「這不關行政院的事,你們找錯人了。」回應。3月16日,北縣政府派遣200名警察進入樂生院張貼拆遷公告,限期樂生院民於4月16日前自行拆遷。激發部落客、社團群起搶救,促成415挺樂生大遊行。415大遊行之前,蘇貞昌到訪樂生院,表示以保留90%為最大努力。縱然日前蘇貞昌態度軟化,將案件交由公共工程委員會處理,但是強制拆遷的公告仍未解除。在行政院沒有實質善意的情況下,樂生院目前還是處於倒數的危急狀態。

*首次新院區醫院評鑑合格通過。

2008

*社區健康中心成立。
*「漢生病病人人權保障及補償條例」公布施行。
*97 年度台北縣政府衛生局居家護理所護理督導考核:績優。

*97 年度行政院衛生署北區區域聯盟服務品質競賽 - 主題改善類:優等獎。
2009

*台北縣政府衛生局病人安全推動優良醫療院所督導考核:績優(第二名)。
*衛生署北區區域聯盟醫療品質競賽 - 品質改善類:佳作獎。
*衛生署北區區域聯盟醫療品質競賽 - 創新、創意、感動服務類:優等獎。
*文件會通過將本院增列為台灣申請世界遺產潛力點。
* 通過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全國無檳榔醫院」認證。

*台北縣政府公告登錄為「文化景觀」及「歷史建築」。

2010

隨著捷運新莊機廠持續的施工,工程邊坡不僅不穩定造成樂生療養院舊院區開始出現裂縫並持續擴大。

*北京痲瘋協會-漢生照護交流。

2011

*元月樂生橋完工通行。

2012

1月,捷運新莊線「分段通車」到輔大,證明機廠工程對新莊線的通車並無影響。07年曾被否覺得「分段事件」方案並非不可行。

8月,監察院對捷運新莊機佔用樂生院所在地提出糾正案。

2013 *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自102年7月23日升格為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

*表示「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 」(迴龍新院大樓)

建築

樂生療養院舊院區仍保有日治時代的建築特色,共有60多棟院舍,最早一批建於1929年,建築融合了英歐的建築造制以及日本傳統之形構,外觀典雅清麗,員工宿舍也是典型的日式庭園建築,建築的用途除病友居住的處所之外,還有公炊、澡棠、行政大樓等公共空間。除了居住的各舍,樂生院院友為了信仰和精神上的寄託,合力建造了一座佛堂,這座佛堂是在1953年由金義禎病友發起,設計和建築都是由病友共同完成(參考維基百科)。

資料來源:衛生署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網站

 
 2014年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  /  北市大附小夢想啟程20製作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