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院結構介紹

簡介 :

臺灣傳統住屋,基本上就是我們常聽到的「三合院」,由三個房間排成一排為正身,出入口在中間。

三合院之建築分為「正身」與「護龍」,正身大部分是五間起。外觀上,平脊式屋頂,前後兩坡落水。門設於中間,其廳房正中央的一間是正

廳或正身,這是建築組群的核心,供奉神佛及祖先牌位,是家庭祭祀中心,也是接待賓客的地方,婚喪喜慶的主要地點。依循著左大右小的規

則,正廳的左邊是大房,右邊是二房。正身兩端分別向前各建五間「護龍」,亦有正身、護龍各三間起。

兩旁垂直的屋宇就叫做「護龍」。傳統民宅風水觀念,左青龍右白虎的定律,以左為尊。屋宅正身與護龍前面的廣場,稱為「埕」,又稱「門

口庭」,可供休憩或兒童嬉戲,亦因為是五穀收成時曝曬的地方,所以又稱「禾埕」。

一般正身與護龍之間有巷仔路,這個巷仔路通風良好,可在這裡乘涼、撿菜,作手藝等。

三合院圍牆留大門時,大部分不對廳正門。而今完整之三合院已不多見,早年先人建築美麗而有藝術氣息之三合院,已成珍貴的歷史建築了。

建材 :

台灣傳統建築以木構為本,石材、磚材次之,建物基礎是石材,屋身樑柱 門窗是木材,而壁面採用紅磚牆,屋頂採用灰黑或暗褐色,屋脊為灰

白色,脊上再綴以飾物,形成閩南式建築的特色。

◎民宅內部空間格局

傳統民宅的空間設計,從入口設置、空間區分到房間分配,內外基本上有一定的格局,其功能包括日常起居、產業工作、私密性及防禦性等,

都滿足了家庭生活的各式需求。中國建築的美學概念受到儒、道、佛三家的影響相當深遠,就拿「三合院」來說,它的空間分配就充分表達儒

家思想的和諧、禮教、長幼有序。正中間是大廳,是祖先牌位的供奉場所,也是大房居住的房屋,左右兩邊才是二房與三房對稱的排列左右對稱的,而中間是至尊,然後依照左尊右卑的次序排列下去建構出一個「家」,內外分為下類格局:

廳堂:為合院的主體,又稱為「正廳」、「正身」或「公廳」也稱「正房」都是它的稱謂,具有供奉祖先、神祉及接待賓客等功能,面積較為寬大。

•正廳:

是全屋中最高大的一間,又稱為「神明廳」,是整個建築的焦點,祭祀和婚喪喜慶都在這裡舉行。其上放置有信奉的神明,牆上掛有神像

,或是觀音,或是福祿壽三星,或關公,依自己心中信仰的主神而設。前方設有神桌,其上左擺神龕,右擺祖先牌位,左右配置花瓶。神桌前

擺方形大桌,又叫八仙桌,和神明桌並稱「頂下桌」,以方便祭拜。下排有方型太師椅,中間夾茶几,考究一點的家庭,則以花瓶架代替。門

內上方有一橫樑掛彩燈及天公爐。

•  左室:

正廳的左側是大房,是家中主事的大家長之臥室。

•  廚房:

左室左側之房間,由家長妻子掌理。吃飯皇帝大,廚房則掌控吃飯大事,俗稱灶腳,因為為了兩面開窗通風,所以多位於邊間的位置,用餐也

就近在廚房內或周邊。傳統生活沒有自來水,水缸就相當重要。分家時,廚房歸大房,其他各房再另起爐灶,通常在護龍的邊間,所以一家可

能擁有二個以上的廚房。傳統的爐灶,提供大家族的飲食,必須撿柴生火。農曆十二月家家戶戶準備豐盛的佳餚,感謝灶神的庇祐。

•  閑間:

正廳右側之房間,為家中長輩之居室,若無長輩,則堆置雜物。

 

2 . 廂房:

廳房左右兩測的護龍俗稱「廂房」,為晚輩之居室,是依照傳統「左尊右卑,內尊外卑」之秩序分配房間,所以長兄住左廂房,次子住右廂房

,三子住左廂房,以此類推。若晚輩成年娶妻後,則可以把「廂房」中央的一間改做客廳,稱為「私廳」。以有別於廳房的「公廳」。子孫繁

衍需再擴建時,只能在廂房後併列,增加護龍,形成院落。

傳統民宅起居室內,擺設各式古色古香的日常用品,如床、衣櫃、盥洗的器具。因傳統生活,梳洗與夜間如廁都在臥室中。紅眠床在今日就相

當罕見。

 

 

資料來源:http://www.dli.tw/forum/630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8/03/200803312218469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