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小故事

•日治時期,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阿嬤在放牛時,發現有飛機要去炸溪州糖廠,他趕緊把牛放著,躲在

橋下。而大戰後溪州死了許多人,溪洲也被炸得面目全非。

•劉勳曾去日本留學。讀完書回來後,就處理家中的田地分配及錢財分配。

•阿嬤說他當初是坐著一台計程車,嫁到劉家,他其實感到很有面子,因其他一般人家幾乎都是坐轎子,

能有轎車迎娶是莫大的榮幸,他和阿公(劉勳)是相親,但兩人並不相識,媒人曾阿公說阿嬤當時是在哪個田

地工作,阿公還偷偷躲在草叢裡看阿嬤。

•結婚時,阿嬤穿著粉紅色的新娘服,是屬於較現代化的禮服。而阿公則是穿著西裝。

•劉勳回來後,他在日本的老師曾來台灣找過他,因當時沒有隨身相機,劉家夫婦就邀請他一起去照相館

拍照。

 

•阿嬤十八歲即嫁來這間大戶人家,很辛苦,外人都說她的爸爸真大膽,敢讓十八歲的小姐嫁進大戶人家。因為持家是很辛苦的

,並不像這三合院的光彩亮麗。

•阿嬤的大伯在日治後期,因二次世界大戰,志願參戰被派去南洋當兵,被當地土著追之後中槍失血過多而死,跟他一起去的人送回他

的骨灰回來,之後幫他安葬。

•劉家算是村裡比較早裝電視的家,每到下午家裡就會聚集一堆小孩要看電視。

在近幾年,有位小姐去到舊眉劉家附近,因他家中有位病人,去問神明,神明指引他從溪洲國小從東邊直走就會找到古井,拿古井水給那位病

人喝,他在問路人時,剛好問到了阿嬤,阿嬤就帶他進去他家裝古井水,他還整整裝了滿滿的3大罐黑松汽水的罐子呢!但現在的古井已經乾枯

掉了,只有在下雨後才會有些許的水。

(出自劉家阿嬤的訪談)

劉家阿媽在出嫁時,是由一台計程車載去劉家的。
阿嬤說當初在做早餐時,都得在四點前就要起床。
劉家是屬於村中較早買電視的,在四點多時都會有很多小孩過來看電視。
現在只剩阿嬤一個人居住在家中,有時他會感到孤單。

(圖片來源:參賽同學李佳勳畫)

訪談心得

溪州劉家,一座單留一位阿嬤駐守的宅院,有著許多辛酸故事 …… 。她自十八歲出閣,在大家庭中操持家務、承受各樣冷言冷語,好不辛苦 ! 現

在八十好幾的她是北斗地區興衰的見證人,她說 : 劉家是當地最早有電視機的家族,過去常有小孩徘徊在大門前觀賞,而今早已不如以往。

人口外流的問題在鄉下極為嚴重,這座舊宅也被人漸漸遺忘,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女性的堅毅、對鄉土的熱愛及淡淡的悲哀。

    在與她的對談中,我們知道了幾十年前的台灣面貌 :

( 一 ) 早期社會重男輕女的嚴重,吃飯也講求男先女後,幸好二十、二十一世紀女權意識高漲,不再有這不合理的規範。

( 二 ) 父母的權威之大,連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使早已心有所屬,也未必能如己所願,就如阿嬤當年只有十八歲,卻被其父親嫁出

去,毫無改變機會,真慶幸現在是自由戀愛的社會。

( 三 ) 三七五減租,雖是民國政府遷臺初期的一項德政,卻間接導致鄉下大戶人家衰落、古厝凋零,劉家原有的大片土地遭到拍賣,十分可惜。

( 四 ) 六、七 O 年代是臺灣經濟進步的關鍵時期,原繁華熱鬧的北斗地區,面臨極為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許多三合院閒置、許多年輕人離開,走

入由鋼筋水泥構築的工商業時代。

( 五 ) 現代人生活便利,旅遊成為不可或缺的元素,觀光成為部分老厝的轉機,使它擁有了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