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簡報作品首頁認識太魯閣巫醫地位醫病過程巫醫傳承族語教室研究過程結論

計畫緣起地方描述網頁導覽

 

一、計畫緣起 :

在太魯閣族族群裡「巫醫」具有崇高的地位,為了讓巫醫傳統獲得保存,身為太魯閣族孩子的我們,希望藉由網界博覽會活動的探討,讓這項重要的傳統文化不至於在時光隧道中消失。

        本校網博團隊經歷了五、六年的時間長期研究太魯閣族苧麻織布、紋面、獵人及感恩祭等,經過老師們悉心的指導、收集資料及探訪,讓見晴國小小朋友們對於太魯閣族群文化有著更深一層的認識與喜愛,並且更進一步參與國際的競賽,讓世人都知道在中華民國台灣有一支優秀的少數民族叫做太魯閣族,其優良的文化精隨並能揚名於全世界。

根據訪談中我們得知「巫醫祭祖儀式」是由巫醫先在桌上擺放祭祖的香菸、小米酒、族人獻上的錢幣及從山豬身上各部位及五臟切割下來的肉塊,進行祭拜儀式,接著將牲肉與錢幣埋置地底,供祖靈、祖先享用。

       
「巫醫」是傳統文化重要的一環,但近年來逐漸的受到漠視而式微,為了喚起族人重視傳統文化的意識,同時不讓「巫醫」因而消失,本團隊希望藉由鄉野踏查及訪問活動,用文字和影像把「巫醫」文化記錄下來,希望喚起大家對傳統巫醫的尊重。[up]

二、地方描述 :

原先人類學者將泰雅族依起源傳說、語言等各方面分為泰雅亞族及賽德克亞族,但由於泰雅亞族與賽德克亞族二者生活習俗及語言差異,因此正名分為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德克族。三者均有紋面的習俗,但紋面的形式也因部落族群而有著不同的差異。
        包含今日太魯閣族與賽德克族的賽德克亞族在清朝時於今南投縣仁愛鄉境內分別建立Truku(太魯閣或托魯閣)、Tkdaya(德奇達雅或都克達雅)和Teuda(道澤或多達)等三個部落群。後因人口增加,各部落逐漸擴大,廣佈於台灣東部高山地區的和平溪、立霧溪、木瓜溪、支亞干溪、萬里溪、太平溪和拉庫拉庫溪等溪流兩岸河階、台地或沿岸山麓地帶。到了霧社事件發生後的1931年到1937年間,日本政府將所有居住在中央山脈的族人強制遷徙至目前的部落。
     目前太魯閣族部落分佈大致北起和平溪南至太平溪,分佈於南投縣仁愛鄉之松林、盧山、靜觀;分佈於花蓮縣秀林、萬榮兩鄉、卓溪鄉立山村,及吉安鄉慶豐、南華與福興等三村。花蓮縣的秀林鄉與萬榮鄉是目前太魯閣族人口分佈最多的地方。
        歷史上的太魯閣族人是遷徙的民族,因常居住深山,山區廣大遼闊、部落零散,探訪不易,再來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並不善與外族往來,因此文獻資料記載有限,然而文化相當豐厚多元、特殊,值得我們加以探究。[up]

三、網頁導覽:(請直接點選上方選單瀏覽,本圖僅供參照,並無法連結至其他網頁)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