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文化-宗教

傳統上阿美族屬於泛靈信仰。黃貴潮(1989)認為阿美族的神靈觀中以kawas為宗教信仰的核心概念,也是解釋宇宙各種現象的基礎。這種傳統的泛靈信仰觀念,也影響了阿美族人在年復一年的循環中的各種祭典儀式。但是,在與漢人接觸後,也有部分儀式活動以及信仰形式轉而與漢人相似,但這兩種信仰的激盪下,也創造出一種獨特的信仰模式。
kawas
泛指神祈、魔鬼、祖靈、動植物的精靈以及人的靈魂等等,許多宗教相關的現象與指涉的阿美語,都跟kawas有關,例如「神秘的」,叫做「kawasan」、「祭師」叫「cikawasay」、一般認為阿美語的「宗教」,以複數型的「kawakawas」最為合適,或者是pitrooran a kawas,可以看出kawas其實是一套複雜的信仰體系概念。古野清人(1945)也曾經指出,阿美族具有發達且複雜的多神系譜,也是其他的原住民所不及的,而阿美族的眾多神靈中,以具有男性意涵的malatou(可譯之為守護神)與具有女性意涵的lonke(可譯之為司命神)最為特殊與重要,許多祭儀都圍繞這兩種「神性」上,malatou主要是支配家庭幸福與統治萬物的神(kawas)﹔而lonke則是創造萬物的神(kawas)。因此,基於kawas的複雜概念系統,阿美族的宗教信仰以及各種儀禮,都從這裡展開,包含與人有關的生命儀禮以及與農耕漁獵有關的歲時祭儀等兩大類祭儀。

與人的家庭幸福,身體健康、平安、長壽有關的儀禮,被認為與malatoukawas有關﹔而與祈求農耕富饒的祭儀則與lonkekawas有關。因此,若以一個部落為一個家的單位來看,也有部落的malatou,例如都蘭就稱呼都蘭山為都蘭的malatou,守護都蘭阿美族人的健康與發展。與人有關的儀禮大致有命名禮、成年禮、婚禮、喪禮、治病儀式等等﹔而配合小米生長週期的農耕歲時祭儀則包括播種、除草、收割、入倉、收穫等祭儀,以及祈求作物豐收的祈雨、祈晴、驅蟲、驅魔、驅飢等儀式,以及海祭、捕魚祭、獵祭等等 。此外,也同樣基於kawas的概念,阿美族人有許多占卜吉凶的習俗,諸如夢占、竹占、鳥占等,其目的在於探求kawas的意向,以便預知未來,能夠使人或物趨吉避兇。

當阿美族人接觸外來宗教後,kawas也可用來泛指漢人與日本人的神明,且阿美族地區的基督教會常用大寫的Kawas來指涉耶穌基督。除了廣義的基督宗教外 ,許多地區的阿美族人也採用漢人的民間信仰(例如拜土地公、慈惠堂、三太子等等),喪葬的模式也融合基督宗教與漢人形式﹔或者也有接受日本天理教、創價學會等等,顯示了阿美族當代宗教信仰的多元性。
不過,當今阿美族人族接受外來的宗教仍以基督教、天主教與漢人民間信仰等為主,其中除了天主教外,基督教中以長老教會、真耶穌教會為主。大多是從19401950年代之間開始傳入東部阿美族地區。一般說來,天主教對於阿美族傳統的習俗比較不造成全面性的影響,且天主教會在開始階段的進入與擴展,對既有的社會文化未造成太大的衝擊,而早期基督教長老教會與真耶穌教會是嚴格禁止教友參與傳統的祭典活動。不過到了後期,在臺灣社會中瀰漫著文化復振的基調下,長老教會漸漸地同意教友參與,但是真耶穌教會仍然禁止教友參與傳統的祭儀活動。在當代轉宗信仰基督或天主教的同時,阿美族的信仰觀念如何轉化的過程也會是當代人類學所關注的焦點。例如陳文德(1999)以膽曼的阿美族人為例說明轉宗接受天主教的過程,其中,阿美族社會中類似年齡階層組織與家的間隔化關係,也呈現天主教進入阿美族社會後與既有宗教的間隔化關係上,顯現阿美族人接受天主教有其社會文化的脈絡在 (亦即「間隔化」的關係。而轉宗初始階段促使阿美族接受外來宗教的原因,阿美族人自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以前的儀式較複雜,不如教會的簡單、一些例子顯示經過教會的儀式可以治好身體的病痛 、教會傳道人員不但知道祖先的名字,也注重長幼有序、教會是針對祭師而來,教會歸教會,年齡組織歸年齡組織。」除了與原有社會文化脈絡有關外,阿美族人對宗教的定與期望、不同宗教勢力的相對影響、各地阿美族不同的歷史經驗與族群關係、以及阿美族內部的政治勢力等都會影響阿美族接受外來宗教的程度。
在接受外來宗教的過程中,雖然在外貌上似乎接受了強勢宗教的信仰,但是其中卻大致呈現了原有信仰與外來宗教結合的精神與內在運作邏輯,只是每個宗教的影響程度不一而已。例如天主教與近年來的基督教長老教會的信仰與原有的部分習俗並不衝突,而真耶穌教會則較為嚴格禁止信徒參與部份的祭儀活動。而許多的儀式活動其實仍保留或融合了許多阿美族社會中既有的儀禮形式,例如在第三章第四節人際往來中的婚禮例子﹔又例如羅素玫(2001)在都蘭所作的掃墓活動的例子 ,都呈現出阿美族既有的社會文化與外來宗教之間的動態關係。

出處: http://www.dmtip.gov.tw/Aborigines/Article.aspx?CategoryID=3&ClassID=9&TypeID=18&RaceID=1

圖片來源:http://www.sinchen.gov.tw/files/16-1027-18871.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