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的辛酸誰人知?我們都知道捕魚是件很辛苦的工作,但他們的辛勞可不是我們用想像的就能夠去體會,於是我們決定去訪問,讓大家更明白許多漁民的辛酸處,不能夠親自去體驗,就用文字表達出來,透過文字的敘述,讓我們用心去體會他們的辛苦。於是我們去訪問了議員曾水文先生,希望他能解開我們對漁民在工作上的種種疑問,以及代替漁民們說出他們長久的心聲。

 

議員連絡方式

議員曾水文先生

↑議員連絡方式 

↑議員曾水文先生

 

在我們的傳統漁業中,身為一個討海人早起床的辛苦是一定要的,不然捕魚的整個流程和作業就無法達到目標,而討海人會出海捕魚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想要有一個安定、安穩的生活,當然,跑船的人在海上會有一定的危險性,正所謂「天無邊,海無岸」,這也是漁民艱辛的地方 。

 

辛苦捕魚

漁民捕魚

↑辛苦捕魚

↑漁民捕魚

 

梓官的漁民大部分都是走近海漁業,天沒亮就出海捕魚直到黃昏才回家,所以在家庭這一方面是不會受到影響的,對於小孩的教育與家人的相處方面,依然可以和家人一同吃飯,陪小孩一起讀書、寫字,這就是蚵仔寮漁民的生活,其實在以前蚵仔寮漁港的觀光並沒有很好,但近幾年政府逐漸將蚵仔寮漁港轉變為一個觀光漁港,相對的傳統漁業多少會受到衝擊 ,這一方面的問題希望政府能想出辦法解決,讓蚵仔寮的傳統產業不被沒落,又能變成一個觀光景點帶動地方繁榮。 

 

漁民辛苦的一面

搬漁貨進冷藏庫

↑漁民辛苦的一面

↑搬漁貨進冷藏庫

 

曾水文先生表示,他小時後交通工具主要為竹筏,當時的討海人將魚放在竹筏上,回到岸邊時,將漁貨用人力的方式扛到市場去販賣,這是一個十分辛苦的工作,但是慢慢的政府將近海有傳統漁業的地方開闢為漁港,讓漁民捕魚,在以前交通工具為竹筏的時代,出海時難免會有一些風浪,有風浪時,竹筏的縫隙會將水濺起,使衣服都濕掉,討海人在政府還沒為建造漁港時,出海捕魚對討海人而言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因為浪是從外面來,船是從裡面出去,感覺就像汪洋中一艘船這首歌一樣。

 
以前捕魚方式─竹筏 搭竹筏捕魚

↑以前捕魚方式─竹筏

↑搭竹筏捕魚
 

近年來的漁貨量不斷減少,對於這一點,曾水文先生表示此事一定會發生的,因為長年以來都在同一個地方捕魚,時間一久,一定會造成漁貨量的減少,所以政府才會推動養殖業,藉由養殖業所供應的魚,來減少對海裡魚的捕撈。

 

準備出港

出海前整理

準備出港

↑出海前整理

 

梓官所盛產的烏魚子,是漁民捕撈烏魚所取出的卵,但由於中國大陸也捕撈烏魚,所以在台灣捕到的烏魚並不多,他(曾水文先生)說烏魚從大陸一路慢慢游到台灣南部,漁民才會進行捕撈,這一些魚可以說是「漏網之魚」,因為當中國大陸漁民在捕撈時,總會有些魚沒有抓到,而這一些沒捕撈的魚游到台灣時,才換我們的漁民捕抓,但這些烏魚量已經所剩無幾了,其實烏魚到台灣時才是真正的成熟階段,但因為中國大陸會將一些未成熟的烏魚抓起來,才會造成烏魚的產量減少,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請政府去和大陸協議,請他們不要捕撈未成熟的烏魚,這樣台灣才會有烏魚可以捕撈。

 

新鮮漁獲馬上賣 漁民正在挑選漁獲
↑新鮮漁獲馬上賣 ↑漁民正在挑選漁獲

 

其實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梓官有烏魚節,曾水文先生對這件事表示,以往烏魚節的宣傳只有在梓官區內,所以知道的人並不多,因為縣市的合併所以讓烏魚節推廣到整個高雄市,才會有更多人知道烏魚節,還有就是梓官有蔬菜和漁貨,要怎樣將它們推廣出去呢?他說這就要依靠政府,其實在之前就一直有在推廣蔬菜和漁貨,梓官這一邊的漁業是傳統漁業也就是近海漁業,所以說不太可能達到很多漁貨量,如果說要有很多的漁獲就要像東港一樣,會有點困難,因為東港的漁港比較大可以容納幾千艘的漁船,但梓官的漁港不像東港的一樣那麼大,梓官的漁港只能容納幾百艘的漁船,所以要達到很多漁獲量目前對梓官來說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停船的港灣

曬漁網的地方

↑停船的港灣

↑曬漁網的地方

 

而蔬菜也有在推動蔬菜節,其實每一個地方都有梓官的蔬菜,如果真要把這些推廣出去,也要依賴政府,例如說去半推廣說吃蔬菜的好,還有就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梓官在哪,可是只要說蚵仔寮大家都知道,他說蚵仔寮會崛起是因為烏魚的關係,才會讓蚵仔寮有名,所以說烏魚對梓官的蚵仔寮來說真的很重要,也因為梓官的漁業發展到接近極限,所以政府才會想推廣把漁港跟觀光結合成為觀光漁港。

 

議員正在講解中

邊聽講解邊做紀錄

↑議員講解中

↑邊聽講解邊做紀錄

 

感謝議員配合

再次感謝議員

↑感謝議員配合

↑再次感謝議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