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下營
位於台南縣中心偏北,約在東經120度北緯23度間,處嘉南平原中部,東以「橋頭仔港埤」與六甲鄉、官田鄉為界,南銜麻豆鎮,西為學甲鎮,北入新營市、鹽水鎮、柳營鄉。曾文溪將台南縣劃分為南北兩部分,本鄉為溪北的曾文區,全鄉面積約33.5平方公里。
荷蘭統治時期 |
當時,下營區瀕臨倒風內海,是平埔族西拉雅族四大社之一蔴荳社和蕭瓏社的交叉點 |
明鄭時期 |
此時開始有規模的開發,有「右武衛」紮營在此地,如「下營庄」、「中營庄」二營盤的設營墾荒,而因為靠海的軍營,故得名「海墘營」 |
明末清初時 |
倒風內海分叉入內陸,形成港口,鄭氏地圖記為「梅港尾」,後來改稱「茅港尾」,為今日的茅港里,當時按行政區域的劃分,下營歸茅港尾堡管轄,後來航道淤塞而逐漸沒落 |
台灣光復後 |
下營舊稱「海墘營」,當年的嚴重淤塞,卻帶來了一片肥沃的土地,居住的人愈來愈多,光復後就改稱為下營鄉 |
民國100年 |
原台南縣市合併,改為下營區 |
(一)地形與地勢
屬嘉南陡起海岸平原的部分,全區標高5公尺以下,四方無山無海,全區廣闊平坦,北邊有急水溪流通,中央貫穿麻豆大排水溝,為本鄉排水主要流域。
(二)地質與土壤
下營位於曾文區,此區以黏質土居多,戰前的下營紛紛開設磚窯、瓦窯工廠,因為需要大量的胚土來燒煉,所以被挖掘過的田形成大大小小的窪地和池塘;清末1823年急水溪改道之後, 「倒風內海」逐漸被泥沙淤積,留下今日下營村里,有如大埤、蚵寮、沙寮、茅港等與海域相關的地名。下營其實是由許許多多的埤塘、魚塭所組成的平原,形成可供白鵝戲水的天然環境。
(三)氣候
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冬季受大陸冷氣團控制,盛行東北至偏北季風,乾燥冷冽;夏季則受太平洋高壓影響,西南氣流旺盛,高溫多濕。氣溫年平均最高溫約在23~24℃之間,年平均最低溫約在18℃以上;雨量多集中於六、七、八月,以熱雷雨及颱風雨為主,幾佔全年雨量90%以上。
(四)水文與水資源
本區主要水系有麻豆大排圳,屬將軍溪排水幹線的上游段,流經本區北側之後順著麻豆、學甲、佳里、北門及將軍等鄉鎮,最後於將軍鄉之青山港出海,幹流極短,全溪總長只有24.2公里。另有一番子寮別線,引番子田埤水源,灌溉農田的給水水路,為南中營段農作區主要灌溉系統。
下營區居民經濟活動以農業、畜牧業、漁業等第一產業為主。農業種類眾多,以稻米和玉米產量最多,早期有木耳、白木耳、牛蒡等農作物;現在以蠶桑、黑豆、鵝並稱「下營三寶」,並生產出許多加工製品如:蠶絲被、黑豆蔭油、桑椹汁、桑椹醋、鵝肉鬆和鵝肉絲等數十種。
蠶桑節:下營農會主辦
鵝肉節:下營農會主辦
下營雖無鐵路或高速公路匝道,然而,拜台灣公路運輸發達所賜,近來觀光人數明顯增加,以下就交通部份列表說明︰
至台鐵新營站下車後,轉成興南客運至下營 |
1.由台一省道接174道路至下營 |
2.鹽水接台19甲線南下 |
3.麻豆接台19甲線北下 |
1.由麻豆匝道出口往麻豆市區後,接台19甲線北下 |
2.由新營匝道出口往新營市區,接台一線往南後,連接174道路至下營 |
3.由新營匝道出口往鹽水市區,接台19甲線南下 |
上圖改繪自下營鄉休閒農業導覽圖
下營區公所資訊服務網http://web2.tainan.gov.tw/Siaying/
海墘營文史工作室 http://www.cjcu.edu.tw/coset/travel/village_101_11.html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8%8B%E7%87%9F%E9%84%89_(%E5%8F%B0%E7%81%A3)
白鵝生態農場http://www.panko.com.tw/ta303/Index.asp?TGS_ID=B01&ID=3&SID=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