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尚武
陳壽其《福建通志》言:汀州府「崇山峻嶺,民生尚武」,居民為求自保,聚族而居,團結互助,習武以自衛,男女老幼皆能應敵。
組織自衛隊,以求生存
「六堆」形成之因,自明鄭率師入台開創基業後,到清康熙年間來台移民,從府城過下淡水溪進入屏東開墾時,為求生存而成立的自治ˋ自衛組織。在瘴癘與番害及閩南族群敵視下,為防民亂與莠民侵擾,為求生存,只有發揮堅忍刻苦的精神,靠著自己的力量,募集資金,招僱隘丁,編組鄉勇,建造木柵,隘寮,加以嚴密防備,而後修築道路,從事墾荒拓土。
客家鄉團組織正式出現於朱一貴之役,但是在這之前即有自衛組織。因為早期先人從事築隘拓荒,尚未開化的原住民時而出草殺人,老輩云:新東勢莊曾有一對新婚婦,早起灶邊煮大鍋飯,生番以頭套欲套新婦砍頭,新婦以為其夫戲弄,以手撥開,再套時,轉頭一看是生番出草獵人頭,趕忙舀起一大勺滾湯飯湯,往生番潑灑,始逃過一劫。新東勢莊亦名列十三莊之一,為防禦外侵亦形成村內有東柵、西柵、北柵等村區名稱的由來。
一六九八年六堆各莊開莊,大家忙著拓荒及自治自衛,結成一百多個村落,各村落周圍俱種竹為圍,大莊則建造土牆、濠溝及大柵(後來改為堅固的門樓及眺望台)以防莠民的侵擾,更慎重的則設崗郊外,派人駐守,憶昔邱炳華(長治火燒莊)家前,即有大圳,密植刺竹,門樓圍牆環繞,夥房建築以合院為主,內部通達,外型封閉,自成防禦體系的堅固保壘,是日軍攻台最後一個據點。今佳冬蕭家古宅,五進式橫屋,一排就有十幾間房間。美和村(中心崙莊)尚可見先人留下的東西南北柵,昔時東柵桿龐(禾堆)著火,鑼一敲,莊民紛紛提水桶,參與滅火,團結之至。佳冬現存西、北柵「褒忠」門樓、內埔尚留有「懷忠里」柵門,建功村「褒忠」樓。
「懷忠里」三個字是褒揚客家人具有保衛地方的忠義精神,柵門是客家人用來維護安全的防衛措施,兩旁有圓形銃眼,造型厚重,振豐村東柵門旁有一光緒廿六年重修東柵門古石碑,可為見證。
當時的清廷政府忙於綏靖工作,除了台南縣別無官衙,以東港溪為界設有港東、港西里長,協助縣令處理地方事件,而山高皇帝遠,鞭長莫及,新開莊的客家莊受不到政府的保護,因此除了自衛自治外,客家莊民很少和政府發生關係,也沒什麼正式組織,全由各姓長老協助自治自衛的方法。
莊民平日能夠自衛以抗賊,因客家人平時喜歡打拳練武,因男女老幼均能應敵,故能緊急糾合十三大莊,六十四小莊萬餘人,編為前、先鋒、中、左、右、後六營,號稱六堆(隊)。當時的「六堆」:先鋒堆萬巒,中堆竹田,前堆麟洛、長治,後堆內埔,左堆佳冬、新埤,右堆美濃、高樹。(十三大莊),對照(乾隆台灣與圖),大致上是,潮州莊(即今潮州鎮),頓物莊(即今竹田鄉竹南村),內埔莊(即今內埔鄉內埔村),檳榔林莊(即今內埔鄉義亨村),懷忠里(即今內埔鄉豐田村),遝遝莊(即今竹田鄉糶糴村),戀戀莊(即今萬巒鄉萬和萬全村),頭溝水莊(即今萬巒鄉頭溝水村),二溝水莊、三溝水莊(即今萬巒鄉三溝水村),四溝水莊(即今萬巒四溝水),老東勢莊(即今內埔鄉東寧村)。
與官府合作,生存發展才有保障
朱一貴之亂給了客藉粵民一個經朝廷確認的「義民」身分,而且建立了「六堆」鄉團組織,是下淡水溪流域客家移民生存發展的維護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