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時期,溪頭原是「溪流源頭」的山林小村。日據時代被日本東京大學農學部選為附屬演習林,並在暑假派遣學生來實習研究,當時最有成就的,就是柳杉林。光復後於民國38轉給臺灣大學為實驗林區。由於林相優美,又有鑑於自然教育之重要,於民國59年規劃設置為森林遊樂區,推廣戶外教學與環境教育。現已更名為溪頭自然教育園區

  國立臺灣大學實驗林前身為日據東京帝國大學附屬臺灣演習林,始設於民國前10年(明治35年,1902),戰後由臺灣省政府接收,設第一模範林場。於民國38月撥供國立臺灣大學設實驗林,為國內最具規模、歷史、設備及成效之實驗林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結束,中國戰敗,訂立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澎湖予日本。翌年,日本東京帝大林科教授本多靜六博士來臺灣旅行,足跡遍及全島,並攀登新高山 (今玉山),發現鳳凰山至玉山一帶,具備各種森林帶,極適供設大學實驗林之用

  本多氏回日後,乃積極向校方建議,於1901年由校方指派該校林科助教授右田半四郎博士來台交涉,勘查現場。右田氏由林圯埔(今竹山)經鳳凰、田底、出陳有蘭溪,溯溪經楠仔腳萬(約今新鄉)、和社、東埔至玉山頂,右田氏勘查現場後,認為為使演習林具備完整之森林帶,建議將今臺大實驗林清水溝及水里營林區所轄部分(7-1113-19林班,面積約7,500公頃)列入,使其涵蓋熱、暖、溫、寒等四個氣候及森林帶。

  
案經教育部向內政部交涉結果,內政部乃於1902年(明治35年)9月,函復同意劃撥臺灣總督府經管之官有林地,供設臺灣演習林之用。東京帝大旋即在該校演習林總部設臺灣演習林。唯現地移交遲至1904年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