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鳥類介紹:
高雄都會公園,係由台糖甘蔗園及垃圾掩埋場的基地上,進行綠美化建設而成,自民國85年完成開放以來迄今已有12年頭,而正所謂「十年樹木」可在這座園區見到實際的案例,當年經由生態綠化種植的7萬餘株的大小樹苗今日已成為一座蓊鬱的都市森林,不僅為民眾健身休閒場所,同時多樣性的生態環境也提供了鳥類最佳的棲身場所。
  根據歷年高雄鳥會及園區工作人員的紀錄統計,迄今園區共已發現135種鳥類,其中不乏珍稀的過境鳥種,如烏灰鶇、綬帶鳥及北椋鳥等,就都會區的公園而言,可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特別是在去年的這個時節,園區第一次記錄到珍稀保育類鳥種~八色鳥的蹤跡,更讓鳥友驚豔不已。而日昨於高雄都會公園管理站旁之林間,再次發現它的造訪,在園區鳴唱、覓食,可見園區濃密的綠蔭確實獲得它的喜愛。
1-2月
1
紅尾伯勞
牠是高都的客人,每年九月,總會拖著疲憊瘦小的身軀,準時的來到園區,展開牠的「養身之旅」,如鷹嘴般的尖鉤嘴加上犀利的雙眼,讓躲藏於草叢裡或灌叢中的昆蟲無以遁形。仔細瞧瞧,經過3-4個月調養之後,現在的您看到的「蒙眼客-紅尾伯勞」是否隻隻圓圓滾滾的呢?
1
夜鷺
「暗光鳥」(台語),如其名,想看牠應在傍晚時分或入夜之後。飛翔時幾乎看不見尾巴,站立時又縮著脖子,羽色又非白色,真不像鷺科家族的成員。屬於夜行性水鳥的牠,偶而會在親水池畔覓食,您可要挑對時間才能見得到牠哦!但保證於園區的星空下,您一定能聽得到牠「聒、聒、聒」的粗啞叫聲。(本圖之夜鷺為亞成鳥)
1
珠頸斑鳩
公園中的常客,常常見到牠們漫步於園區步道或樹林底下,優遊自在,但!一有動靜,便「啪-啪-啪」地揚起雙翅飛翔。偶而能聽見如鴿子般「咕-咕-咕-咕-咕」的叫聲,為園區添了幾許浪漫。

3-4月
1
白頭翁    又名「白頭殼」(台語)
人類最佳的鳥友之一,不論是住家、綠地、公園、校園…..無時無刻都有牠的蹤跡,無形中幫這單調的都市叢林增加了不少生趣。而牠頭上的那一叢白色的羽毛,是牠顯明的註冊商標。不大不小恰好的身軀,讓您仰頭一望不難找到牠,加上悅耳的鳴叫聲「巧克力、巧克力……」更讓人忘不了。
1
喜鵲    (鴉科)
「牛郎織女渡鵲橋,喜鵲來幫忙」。喜鵲與烏鴉同是鴉科的親戚,叫聲同是粗啞嘹亮,烏鴉「阿-阿-」;喜鵲「夾卡、夾卡」。其外形的差異,烏鴉一身黑而喜鵲則是黑白相稱,如著一身高貴晚禮服。而兩者的身價更迴然不同,在中國,聽到喜鵲的叫聲代表吉祥,烏鴉呢?代表不吉利。同是鴉科!怎麼命運卻如此不同呢?
1
紅鳩  (鳩鴿科)
一般的鳥兒都愛飛翔,紅鳩除了愛飛之外也愛走路,常漫步於園區,或單、或群,一付悠閒不怕人的模樣,令人愛憐。頸部的黑項圈不及珠頸斑鳩黑白珍珠項鍊的漂亮,體型也較小於珠頸斑鳩。但牠,還是我們園區的嬌客。當您在園區碰到牠時,別忘了跟牠說聲「嗨」。     
11
赤腰燕  (燕科)
赤腰燕的尾羽分叉,有如一把剪刀。牠還偷偷的在腰部藏著銹紅色的羽毛,可是飛行時,一不小心又洩漏了出來。哇!原來這是辨識牠的好方法呀。在園區常見牠低飛於大草園上,表演著快速俯衝覓食的特技,那可不是蓋的,快來瞧瞧吧!
5-6月
1
燕鴴         (燕鴴科)
燕鴴是高雄都會公園的嬌客,每當春夏之交,便來報到,發出「ㄉㄜ、ㄌㄜ、ㄉㄜ、ㄌㄜ、」的叫聲,翱翔在公園的天空。牠的尾形分叉、飛行姿態及覓食行為都很像大型的燕子,而稱為燕鴴。族群數量不多,屬於保育類夏候鳥的牠,常小群的出現在公園的大草原及棒壘球場,有時飛翔,有時停歇,可愛的模樣,歡迎您來欣賞。
 1
綠繡眼        (繡眼科)
「青啼」、「青啼」、伶俐可愛的小型鳥,小小的身影總躲在濃密的枝葉間享受美食,只是愛唱歌的牠們,一不小心就又洩漏了自己的行蹤,黃綠色的色調搭配著白眼圈,成了牠顯明的註冊商標,抬頭找找,不難找到,試試看吧!
1
大卷尾 又名:烏秋 (卷尾科)
黑武士「烏秋」全身黑亮,尾巴長,末端較寬有分叉,常盤據在大草原周圍,高高的樹上,或是壘球場外野土丘的鳳凰木上,伺機捕捉草地上的昆蟲。同時牠也是一種地域佔領性很強的鳥,每當有其他的鳥兒靠近覓食,牠便機警地俯衝驅趕,而有「空中警察」之稱。

1
牛背鷺      (鷺科)
在春夏的繁殖季節,有著一頭金黃羽毛的牛背鷺,在高雄都會公園沒有牛背可騎,但每當公園除草機除草時,聰明的牠,或站或跟在除草機旁,捕捉那些被驚起的昆蟲,然後便可以輕鬆的享受一頓豐盛的昆蟲大餐。
7-8月
1
珠頸斑鳩      (鳩鴿科、臺灣特有亞種)
珠頸斑鳩是高雄都會公園常見的鳥,往往一走進公園,不經意的抬頭一望就能看見牠,佇立在高高的枝頭上或悠閒地漫步於步道、樹林間,一走進牠,便又驚起飛走,尾羽露出了一片白。牠的體型胖胖的蠻像鴿子,跟鴿子是親戚,不同的是,牠脖子上還有一圈黑白相雜的花紋,可讓牠增色不少。
1
八哥      (八哥科、臺灣特有亞種)
牠那副會模仿人說話的聰明模樣,常被人類當寵物來飼養。公園裡的八哥是幸福的,牠可自由地漫步在大草原上、或屹立在高高的避雷針上、或和烏秋玩追逐的遊戲,因為牠本來就屬於大自然的。來個特寫,仔細瞧瞧八哥上嘴基部有上翹的鬍子、飛行時翅膀內側便會露出明顯的白斑,這就是八哥最最主要的兩大辨識特徵。
1
麻雀     (文鳥科、常見的留鳥)
我想麻雀是最深入人的生活中的一種鳥罷!不論在山區、校園、公園、住家環境中,都少不了牠。生性活潑愛熱鬧,喜歡成群活動,有時在大草原上,碰巧還能遇到成群、成百覓食的景象,好不壯觀,真是美!麻雀的頭是暗褐色的,而白色臉頰卻有一片明顯的黑斑,黑白對比,讓人一看便能認出牠來。
1
小白鷺      (鷺科、常見的留鳥)
小白鷺是水鳥,細長的黑腳讓牠便於涉水覓食,當成群小白鷺覓食時,常先用黃綠色的腳趾探入水中擾一擾後,再用尖尖長長的黑嘴巴,快速捕食驚嚇中的魚。在春夏繁殖期愛漂亮的牠會妝扮自己,眼睛先變為紅色,後頭加了二根長飾羽,偶爾會在親水池或青埔溪畔出現。
9-10月
1
藍磯鶇           (鶇亞科、普遍冬候鳥)
藍磯鶇是每年入秋後遷移來台的冬候鳥。屋頂高處是牠喜歡出現的地方,挺立的姿勢十足紳士般的神氣模樣,鳴唱時會發出細緻悅耳的顫抖音,因此有「屋頂上的提琴手」的封號。雄鳥身體上部為暗藍色,腹部磚紅色;雌鳥全身大致為土褐色,腹部有明顯的鱗斑。藍磯鶇停棲時常上下擺動尾羽,喜歡停棲在屋頂、岩石或其他突出物上。
 
11
紅尾伯勞        (伯勞科、普遍的冬候鳥)
8月底開始,在公園的樹林中,會聽到那急促「ㄍㄚ、ㄍㄚ…」熟悉的叫聲,沒錯,紅尾伯勞又準時來了,肉食性與領域性極強的牠,頭部有條粗黑的過眼線,好像蒙面的獨行俠,喜歡停棲在突出的枝頭。在突枝上俯視、瞄準、俯衝、咬住、飛起、降落、吞食,一連串動作,既狠又準,讓草地上、葉片上的蟲兒無以遁形,成為牠的美食。
1
白鶺鴒    (鶺鴒科、普遍冬候鳥及普遍留鳥)
白鶺鴒比較常出現在園區建築物旁、空曠地面上或在青埔溪畔,牠的體型修長,全身黑白相間,動作敏捷,常看到牠在地面上活動覓食,走路時尾巴不時上下搖動,頭也不斷的張望,走走停停,像似神經過敏的可愛鳥兒。飛行時呈波浪狀高低起伏,並邊飛邊叫,發出清脆而急促「唧唧唧」的聲音。
11-12月
1
小環頸鴴         (鴴科、普遍冬候鳥)
小環頸鴴比麻雀稍大,是台灣鴴科中體型最小的,為典型的鴴科水鳥。常一小群的出現在都會公園青埔溪畔的淤泥地上,背部羽色為土褐色,正與棲息地色調一致,成了最佳的保護色。頸部有一道黑色的環帶,黃色眼圈明顯,配著黑色的過眼線,並不出色。但瞧牠一連串的覓食動作,碎步快跑、突然剎住、低頭啄食、稍停、抬頭再低頭繼續覓食,甚為討人逗趣。
1
磯鷸           (鷸科、普遍冬候鳥)
同樣是青埔溪畔的常見水鳥,常單隻或三、五隻小群的出現,而不同於小環頸鴴的成群結對。腹部白色,頭、頸、背部暗褐色,雜有深色斑紋,保護色真是好,常常飛起時翅膀現出白色,才發覺那不是磯鷸嗎!嘴巴尖尖長長的能插入淤泥中覓食。翅膀基部上方內凹處為白色,非常醒目。點頭擺尾是牠活動行走時的招牌動作,當然這些都是辨識牠的好方法,咱們青埔溪見吧!

1
樹鵲         (鴉科、台灣特有亞種)
台灣三鵲:喜鵲、樹鵲、藍鵲,樹鵲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分部在平地到中海拔的地方,喜歡單獨或小群在樹林上層活動,警覺性高。飛行時振翅幅度大,以波浪狀前進。雜食性,以昆蟲及果實為食。牠有一根很長的尾巴,幾乎佔了全身的一半,飛行時總是一沉一沉地升降彷彿尾巴太重了。常發出短促粗啞似『嘎兒-葛哩哦』之喉音或『嘎、嘎、嘎、嘎-』之聲,聲音沙啞而宏亮,滿州港口一帶村人常直呼「嘎嘎兒」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