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

 世界上第一張唱片是西元1877年由愛迪生所發明的滾筒式蠟管唱片,後來由電話的發明人貝爾Bell改良成扁平式圓盤炭木唱片。

唱片的進步歷程:


1885
美國發明家奇切斯特·貝爾和查爾斯·吞特發明gramophone
    (留聲機),採用一種塗有蠟層的圓形卡紙板來錄音的裝置。


1887
旅美德國人伯利納(Emil·Berliner)獲得了一項留聲機的專
          利,研製成功了圓片形唱片(也稱蝶形唱片)和平面式留聲
          機。


1888
伯利納製作的世界第一張蝶形唱片和留聲機在美國費城展
          出。


1891
伯利納研製成功以蟲膠為原料的唱片,發明瞭製作唱片的方
          法。


1898
伯利納在倫敦成立英國留聲機公司,並將工廠設在德國漢諾
          威。


1898
丹麥工程師普爾森發明瞭可以實際應用的磁性錄音機(鋼絲
          錄音機)。


1907
美日技術合作創設美日留聲機公司,後改稱為日蓄。

 

1910 日蓄在台北榮町《今衡陽路》設立分公司,推出鷹標唱片。

 

1912 圓筒式錄音被淘汰。

 

1913 東京蓄音器株式會社出品富士牌唱片。

 

1914 東洋蓄音器株式會社出品駱駝牌。岡本檻太郎帶台灣樂師林
          石生等及歌手共十五名,首次赴東京灌錄台灣歌唱片。

 

1919 帝蓄公司出品飛機牌及司芬克斯牌。

 

1920 大阪日東公司出品飛燕〈啼燕〉牌曲盤。

 

1921 朝日公司出品浴日鶴牌。

 

1924年貝爾實驗室成功地進行了電氣錄音,錄音技術得到很大提高。
 


1925
世界上第一架電唱機誕生。

 

1928 柏野正次郎出任古倫美亞公司台北出張所的支店長,日蓄則
          以他太太的名義繼續發行利家唱片。

 

1929 佐藤喜久間在台北市立創立鶴標唱片公司,陳英芳主持羊標
          公司。

 


1931
美國無線電公司(RCA)試製成功331/3/分的密紋唱片
         (
Long Play,簡稱LP)。

 

1932 江添壽創立文聲公司,王平成立新高。由詹天馬作詞、王雲
          峰作曲的「桃花泣血記」引起熱烈迴響後,在經由古倫美亞
          收錄發行,成為第一首閩南語流行歌唱片,相關公司紛紛興
          起製作閩南語歌唱片。

 

1933 台灣人最具規模的公司泰平成立,並於次年開始推出台灣
          歌、新劇、歌仔戲等唱片。

 

1935 板橋林本源家族代理勝利版〈狗標〉發行業務,其閩南語歌
          唱片聲勢逐漸壓倒古倫美亞公司。

 

1936 泰平及博友樂的銷售權轉讓成立日東公司。

 

1937 中日戰爭爆發。

 

1938年「四季紅」、「對花」發行。

 

1939年「春宵夢」、「心糟糟」、「滿山春色」發行。

 

1942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唱片業逐漸沒落。

 

1945 日本投降,台灣光復。


1945
英國臺卡公司用預加重的方法擴展高頻錄音範圍,錄製了78
          轉
/分的粗紋唱片(StandardPlay,簡稱SP)

 

1948年唱頭的重量改輕,唱針改細,連續自動換片唱機發明。

 

1948 美國哥倫比亞公司開始大批量生產運轉較快的新一代的密紋
          唱片(
Microgroove),一張唱片兩面的聲音容量,可以達
          四十分鐘,成為唱片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

 

1935 德國柏林的通用電氣公司研製成功使用塑膠磁帶的磁帶錄音
          機。

 

1949 大陸淪陷,國民政府撤退來台。

 

1951 高度原音唱片在英國研究成功。

 

1952 美國研究出HI│FI唱片,改以塑膠原料製造。

          許石主持的中國唱片公司,在三重設唱片製造工廠。

          陳秋霖創設勝家唱片工廠。

          台灣唱片公司陸續成立,但以翻版日本唱片和香港歌星白
          光、李香蘭、李麗華等所唱的國語歌曲唱片為主。

 

1953 李山珍成立麗歌唱片製造廠。

          日本曲填上閩南語歌詞成為市場主流。

 

1954 台灣出版第一張自製、灌錄唱片「國歌」,由國防部示範樂
          隊演奏,大中華唱片公司發行。

 

1957 台灣唱片發展為七吋大小,中間有洞,每面可容納十二分鐘
          長的歌曲。

 

1958 唱片公司開始培養歌星,自製國、台語歌曲唱片應市。

          福茂唱片公司成立,以發行古典樂為主。

          麗歌唱片公司成立。

 

1959 中廣引進主體音響效果。

          業者應用賽鉻鉻纖維素加以處理製成唱片,使全世界出現第
          一張
          薄片的唱片,接著法國、日本亦有此類唱片出版。

1961 國人以透明的塑膠加上彩色畫片製成了唱片史上第一張彩色
          繪畫唱片。
錄音帶業開始發展。

1963 立體聲歷聲唱片問世。

          國內出現第一張自己錄製的立體效果的效果唱片「孝婦
          淚」。

         北美飛利浦公司做出一種攜帶錄音機,由此打開卡式錄音帶的
         天下。
1963 荷蘭生產音頻盒式磁帶。唱片的黃金年代漸漸
         流逝。

 

1965 唱片大量銷售東南亞,促成第二代歌曲,姚蘇蓉、青山、白
          嘉莉等在東南亞走紅。

          西洋熱門音樂被引進國內,深受年輕人喜愛。

 

1970 美國歌倫比亞唱片公司研究發展出SQ矩陣式四聲道唱片。

 

1972 日本JVC與美國RCA試驗成功推出CD│4立體四聲道
          唱片。

 

1973 原野合唱團出現,以經過聲樂訓練的歌喉,把藝術歌曲流行
          化,流行歌曲藝術化。

          十一月新聞局成立「行政院新聞局出版品出版小組」,廣為
          收集流行歌曲,共計約八千首左右。

 

1974 新聞局舉辦優良歌曲甄選。

 

1977 四月二十日 ,中華民國有聲出版事業協會正式成立。

        「金韻之歌」大專音樂欣賞會在文化大學、淡水專校、東吳大
         學、政治大學舉辦。

         金韻獎開始,校園民歌進入唱片市場。

         楊弦將余光中、楊牧、羅青等人的詩作譜成曲,發行唱片,舉
         辦演唱會,並出版「楊弦的歌」,把民歌運動推向高潮。

 

1978 錄影帶開始盛行。

          數位錄音唱片問世。

 

1980 雷射唱片問世。

          世界四大唱片機構之一的寶麗金唱片公司在台灣成立分公
          司,為台灣唯一在台設有分公司的國際唱片機構。

 

1981 滾石唱片公司成立。

          隨身聽、耳機由於體積小,攜帶方便廣受消費者鐘愛,年輕
          學子幾乎人手一機,連帶使卡帶銷售量激增。

 

1982 CD在台灣唱片市場與消費者見面。

          飛碟唱片公司成立。

          飛利浦於民國六十六年發展出CD,此年並由寶麗金正式在
          全世界發行上市,成為有聲出版品的一大革命。

          MTV興起,改變傳統宣傳方式,這種以畫面詮釋歌曲的方
          式得到消費者的共鳴,也加深了消費者對歌曲的印象。

          數位音響錄音帶〈DAT〉研究成功。

          滾石正式代理RCA系統系列產品,並開始引進香港藝人,
          與香港唱片業者進行交流。

 

1988 台灣區唱片同業公會六月成立音響版權委員會,自 七月一日
          起整理所屬會員之音樂版權資料,以作為日後各使用單位收
          費之依據。

          台灣第一家光碟製造廠「錸德科技公司」成立,兩年後生產
          第一片CD光碟。

          國內十二家唱片公司合錄「站在我這邊」合輯,提供IFP
          I做為反盜錄錄音帶。

          十月三十一日 「中華民國台灣歌謠著作權人協會」成立。

 

 

1996 台灣生產第一片DVD。

 

 

……

 

 

 

----END---

 

黑膠唱片

現代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