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簡報頁 | 網站地圖
     

【靈感來源】:

天公伯的薑攤位造型

框架圖片:左上   框架圖片:右上
 

透過這次的研究,我們看到臺灣土地的問題。「臺灣的土壤,不是很健康,健康程度應該算中下級吧。」農業試驗所的研究指出

土壤雖然看起來其貌不揚,卻是農業立足的根基,因為土壤就像是農田的「體質」,體質不好,農夫再怎麼努力的灌溉、用力的施肥,效果永遠有限 ,因此如何讓土壤恢復地力,做長遠的規劃,而不是短視近利,這是一個國家重要的農業政策與規劃方向。

回復地力的長期作戰

土壤酸化是臺灣農地很嚴重的問題,而這個問題的產生,來自於農民對農業生產的過度追求。「正確使用肥料是一門學問。」但調查指出「8成以上臺灣農民對施肥仍無正確觀念。」農業試驗所的研究員譚增偉說。

施肥就是給土壤進補,因此,在決定施什麼肥、施多少肥、什麼時候施肥、怎麼施法,應該要像我們生病吃藥應該先看醫生確定病情後再拿適合的藥、適量的藥,所以施肥請我們一定要先為自己的農地診脈,也就是要先了解土壤的體質。

認識土壤是第一步

大部份的農友錯誤的觀念,都認為「施越肥、長越好」,一昧的追求植物愈長愈大,葉子長得又大又綠,就誤以為這才是豐收的徵兆,但植物吸收的量有限,在臺灣有60%的肥料沒有植物吸收,結果過多的肥料不但不會增加作物的產量,反而造成土地的負擔 。這就好比是現代的人的文明病,現代人吃得太好,反而造成了更多的問題,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都跟吃得太好有關。

用了藥的作物你敢吃嗎?

土地是無價的資產,有好的土地才有健康的作物,農民才有好的收成、好的生活,國人才能有健康的飲食來源、良好的環境品質。它不是一個人獨有的,是全民共同擁有的資產,也不僅屬於我們這一代人,而是我們要留給後代子孫的珍貴禮物,讓土地回歸健康的狀態,才能把健康的生活環境留給後代子孫。 

與下一代分享

 
框架圖片:左下 框架圖片:右下
Copyright © 2011 臺東縣馬蘭國小 . All Right Reserved.網頁製作:馬蘭走秀 回到網頁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