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歷代球王)

高登科:第一代球王,堪稱台灣網球之父。

  我國網球運動發展於民國初年,曾列為運動比賽項目,不過台灣未光復以前可說完全沒有記錄。當時由於日本軍閥積極備戰,物質缺乏,所以台灣只有少數改良過的軟式網球場地,走遍全台灣只有台北市台灣銀行的兩面硬網紅上球場,當時能夠打網球的台灣人真是少之又少,這兩面球場完全由日本人所把持,當時從事網球運動並受過正規訓練者,只有從日本學成歸國的高登科先生一人。

林永鴻:第二代球王,以穩健的底線抽球和反拍切球著稱。

  民國四十四年林永源先生在台北市國際學舍網球場崛起。取代了高登科先生成為我國「第二代球王」,杯水源先生稱霸國內網壇也有將近十年,當時每年只有一次全國公開賽並邀請華僑參加,其中菲律賓華僑洪鴻川先生是大的競爭對手。

唐福順:第三代球王,在球速上已明顯提升,開啟了強力網球的雛型,尤其以發球見長。

  隨後網壇長青樹唐福順先生出現,他是圓山大飯店網球場的球僮出身。球技出眾,所向披靡,也是「第三代球王」。那個時代幾乎無人能與他抗衡,整整雄霸網壇十一年,還曾以三十八歲高齡在國內主辦之職業賽中,面對當時世界排名第四的藍道(Ivan Lendl)。

許晃榮:堪稱國內最會運用比賽心理的選手,會經在台維斯林比賽中把日本選手氣得牙癢癢的,可惜功敗垂成。也是最懂得借力使力的選手,早期以底線為主,後期以發球上網見長。

巫長榮-第四代球王,第一位採用反拍上旋球的國內選手,對網球執著且投入,全面型的打法和絕佳的運動精神,足以為年輕後輩之典範。連續十二年中華民國網球單打排名第一。總計代表國家參加台維斯杯十五年(出賽四十九場),可能已是空前絕後的記錄。

充分利用身材優勢以發球上網的積極打法,在同輩中脫穎而出順利取代球王。

 連玉輝認真專注,以其一百八十五公分的高大身材,利用強勁的發球和上網取得優勢,這個時期的好手還包括江勁彥、張禎峰、洪照熙、蘇威宇、吳明欽等。

底線紮實的正反拍上旋球功力,展現出職業選手的水準,也帶動國內男子網球實力的提升。

隨後印尼華僑林秉超入籍,於民國八十五年榮登球王。由於他曾是世界排名240名的選手(1994年),因此幾乎所向無敵,他的底線抽球爐火純青,令人望而生畏, .

 

以最小的年齡登上球王,除了在四大公開賽青少年組創下佳績,也展現進軍國際網壇的企圖心,最佳世界排名單打162。

 

民國八十九年林秉超赴美就學,畢業於本校新興國中的王宇佐以最小的年齡登上球王。逐步在職業網壇發跡,最佳排名世界162

民國九十一年九月首度超越王宇佐登上全國排名第一,接著於釜山亞運贏得混雙金牌,世界單打排名衝上92,一再突破國內的紀錄,後勢可期。

參考資料來源:http://www.taipeisportclub.com/tenni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