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動畫   話說從頭   計畫簡報   網站地圖   

話─台灣現況

 

 

道─墓傳奇道─殯葬業道─五股墓道─造墓者道─入墓者道─墓怪客
話─台灣現況 
話─北縣現況 

                                       
                         
殯葬業沿革

         

    早期台灣並沒有發展出專門為人治喪的葬儀社,若有家中遭遇喪葬的事情,都是由同鄉互相幫忙張羅處理。一家有喪事,鄰里間不論有無親戚關係,大都不論報酬,主動幫忙,並自然形成一個團隊,有協助採購麻衣、棺木的,有的負責裁縫喪服,有代理找人擇日的,每一個村落幾乎都有年輕一輩來補位協助鄰里間的喪葬事情。由於有像這種互助式的團體,因此殯葬文化便代代相傳。

    殯葬業的相關人員在過去傳統時代並不多,也不普及,多屬兼差性質,大多由壽材店或道士兼經營喪葬相關服務。傳統禮俗與儀式的設計執行者主要是由仕紳耆老來擔任。大殮、小殮及棺木的布置等實際業務的執行,主要則由殯葬業者與宗教業人士來主要處理。台灣早期的殯葬業者曾經靠著這個殯葬義務服務組織來集體完成,這個組織包含仕紳、耆老、業界、地方上守望相助的人士。這個組織的形成主要都是因為鄉里、親族的情感而幫忙,並不要求實際上的利益,雖然持有較多的殯葬資源與資訊,但並不以此謀生,故早期商業化的葬儀社並不容易存在。

    台灣社會的結構在職業、居住型態、家族緊密度上,隨著都市化的發展與社會生產方式的改變,開始產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大部分人們通常忌諱死亡、喪葬事務,愈避諱的結果,對喪葬事務也越來越一無所知,或是依循傳統而行,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到事情發生,一般人只能委託葬儀社包套處理。由於社會現代化的發展,殯葬事宜從過去家族、社區的活動逐漸轉變成為專業服務的商業行為,社會開始發展有以殯葬服務為其謀生工具的「殯葬行業者」。行政院主計處將殯葬業定義為「從事殯儀館、火葬場、及基地服務之行業」,殯葬行業也逐漸和其它行業一樣,情感與交流的成份逐漸消失殆盡,演變成為純粹的商品買賣。

    臺灣在1970年代都市化與商業化發展之後,殯葬服務業也開始逐漸商業化,有專門出租碗盤桌椅、為人搭棚的店家、有負責送喪儀隊的店家、也有專供喪葬儀式用品的店家,殯葬的分工逐漸趨於細緻,不僅有棺木店、墓碑店、樂隊器材店,也有「老人嫁妝店」等。都市化發展後,家庭結構與社會結構的改變,使得在人際更為生疏,喪葬業也演變成殯葬人力、用品花錢雇用,購買或租借,一切皆為商業化買賣交易。在這些因素彼此激盪、影響、整合的結果,使的商業化的葬儀行業便逐漸增多,台灣的殯葬文化逐漸由昔日地方的耆老但紳,改由葬儀社主導,甚至是葬儀公司來主導。

 

想要了解台灣的殯葬業現狀

想要知道相關法規

想要了解殯葬設施及禮儀服務業有哪些嗎

別走開讓道墓怪客告訴你

 


臺北縣立五股國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