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計劃總覽

一、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

  地方音樂藝術

二、"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傳統在太魯閣族人的部落中,由大家共同推舉聰明正直的人為頭目。隨著時代的進步,生活越來越便利,但村子內青年人口外流,留在村子裡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子,不過還有一些熱心的人,默默付出心力,栽培居住在社區中的年輕人。
假日的時候,到太魯閣國家公園可以看到舞蹈表演,秀林鄉的國中和國小小朋友常常會穿著太魯閣族的服飾,一整場的舞蹈中一定可以看到木琴和口簧琴的出現。
口簧琴樂器雖然有時還能聽到,但是當我們追根究底時,才發現對先民藝術遺產的認識,其實非常淺少。也因為如此,我們希望透過專題研究,做ㄧ次深入了解。

三、專題研究計畫概要:

太魯閣族口簧琴傳出來的聲音,很有節奏感。但是,現在社區裡已經很少見到,我們學校裡的老師正在教小朋友們製作太魯閣族傳統樂器,看同學們聚精會神的樣子,我們想要瞭解這一種樂器在社區還有沒有被保存下來。
我們研究的方向有以下幾點:
(一)尋找失傳已久的傳統文化,透過資料收集,加以整理並發揚光大。
(二)實做太魯閣族的傳統樂器,感受太魯閣族傳統音樂。
(三)訪問部落長者,回味耆老的生活,體認太魯閣族傳統文化的價值(Gaya)。
(四)連結社區資源,提供社區人士學習傳統樂器的管道。
(五)以行動參與社區活動,實踐愛族群、關懷社區的理想。
希望透過網界博覽會的研究機會深入了解太魯閣族口簧琴的音樂。

四、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學校的網路環境
目前我們學校的網路環境是使用光纖高速寬頻,有一間電腦教室。作品上傳與資料下載不會造成學生、老師或家長志工長時間等待。由於社團課程的時間都在訪查及體驗,因此網頁製作幾乎都是利用星期六進行,最後修改的部份就交由學校指導老師負責。
家中的網路環境
隊員們的家裡除少數有電話撥接56K、ADSL寬頻,平常只能在學校討論或是利用學校上課時以電子信箱、MSN即時通、Skype還有專屬網路討論區進行資料的傳輸及心得交換。

五、我們克服的難題:遇到的難題克服方法

1.校長及學校行政單位的協助及幫助聯絡相關單位及人士
2.學生家長幫助聯絡解說員及訪談對象
3.活動經費學校行政及指導老師自籌經費,大家互相支援
4.交通工具由指導老師指供車輛負責個訪問地點的接送
5.時間不足,除了社團時間,利用午休及課餘時間。
6. 當初隊員加入社團只會上網及打字,因此配合學校資訊課程,加強學生數位攝影機、數位相機及數位錄音筆的使用操作與資料傳輸。
7. 訪談與體驗過程,對象幾乎都是社區耆老,小朋友聽不懂族語,盡量使用數位攝影機及錄音筆記下紀錄,回去整理資料時再向社區家長請教。

六、心得箴言:

早期原住民生活因居住環境的不同,發展出不同的生活型態,太魯閣族長年深居在山裡,與大自然產生密切之互動,尤其是與狩獵文化相關的音樂型態,舉凡傳統祭典、語言溝通、婚嫁禮俗…等,工藝品製作是太魯閣族重要的文化特色,也是現今部落社區推動文化產業行銷最普遍、最成功的一項資產,由於太多部落工作坊(室)及外地人士都著眼在樂器的實用功能或花俏誇張的外型,卻忽略了過去先人在彈奏的曲調代表意涵及時機的掌握,而這既原始又富智慧的技藝,現今又有多少人實際瞭解採集竹子的季節與挑選竹片的訣竅?在經歷世紀的遷徙、日據時期與漢化的洗禮後,又有多少耆老真正體驗過這種歷程,我們的部落裡還有這些象徵智慧的文化耆老嗎?我們將重新承載這份使命,走入鄰近部落發掘探索、體驗操作與整理口語資料,希望結合資源編製網站課程,更期盼社區的人力、物力規劃口簧琴表演活動或推動傳統樂器比賽,一同在未來創造文化傳承與延續部落生命的一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