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坑溯源

歷史演變 

清領時期源自府城境內有南北兩條溪流,合稱「二水」,北方是德慶溪,源自大小東門之間;另一是福安坑,源自小南門附近,流經大南門、台南孔子廟、建興國中、台南地方法院前,至塗墼埕北,注入台江。調查史料記載,乾隆十七年(1752)王必昌之《重修台灣縣志》卷二〈山水志〉溪流潭目:「…福安坑源出小南門內,經寧南坊府文廟前,西流至塗墼埕(內海)。」此段記載說明清領時期,福安坑自小南門發源,流經大南門前,西至塗墼埕指今日地方法院、電力公司、台南監獄舊址及小西里一帶,最後流入江內海。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為推動都市現代化建設,而將府城城牆拆毀,也進行全台南市區改正計畫,為興建南門小學(今建興國中前身)以及二代地方法院,將此處的福安坑溪河道截彎取直以利排水,並將河道往北移至府前路上。從老照片可見當時福安坑溪被整治成一大水溝,在地方法院前方還設有橋道通行,其他民宅則在家門前自行搭設木板便橋,形成有趣畫面。

    光復後,因都市發展,河道隱於馬路之下,路上只見個個的水溝蓋。古福安坑溪河道,早已變為南排水幹線,簡稱「南幹線」,清澈的天然溪水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家庭排放廢水!現在唯一僅剩路上可見的福安坑溪河道,位於台南基督教浸信會南邊的矮牆,延續至建興國中校門一段的小水溝。

    清代,台灣路上交通尚未發達,地屬海島重要運輸多依賴水路,水路流經多為繁榮之區。然而隨著路上交通發達與都市現代化,水路喪失昔日重要性,深埋於道路之下,不見天日,真令人無限感慨。

 

流經地區

    小南門 → 台南女中校園 → 建業街→ 建興國中→ 假日花市 → 自來水公司→ 地方法院 → 舊台南監獄宿舍 → 下太子昆沙宫 → 西門路→ 保安路→經水門口注入台江內海。      

 

 地方法院與福安坑溪

日治時期為了興建地方法院而把福安坑溪移並取直整建成大水道,據說在照片裡在法院前的磚仔橋位於現在的府前路和永福路口。引自《府城福安坑溪》,台南市中山國中。

與福安坑相關地名介紹

磚仔橋:根據嘉慶年間府城池圖,在福安坑溪河道上可見一座小橋,地方文史學者推測極有可能為古書記載之「磚仔橋」。《續修台灣縣志》卷〈地志〉〈橋渡〉篇中記錄:「磚仔橋在西定下坊,初紅毛時用厚磚和蜃灰砌成,其如石,洪水沖塌,舊猶存。今久未修葺,淋雨之時,流潦汗漫,民木板以濟。」經考察磚仔橋地點位於今永福路一段241巷及275巷之間巷口路上。而永福路一段至二段之間,其中一段古街名為「磚仔橋街(嘉慶年間),至道光年間改名為莊雅橋街。但此橋毀於何時則未見史料記載。

大溝頂:保安路舊名,大溝指的就是福安坑溪,因為道路在上方,故稱大溝頂。這一代為舊保安市場所在地,狹窄的保安路聚集許多攤販,似乎多少仍發揮過去福安坑溪運輸貿易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