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計畫首頁認識太魯閣族認識新白楊獵人夥伴獵人曆山的語言獵人生存法獵人開講主題研究過程
 
 

獵人開講
向上 • 獵人故事 • 山上趣事 • 認識動物 • 狩獵戰利品 • 狩獵文化與保育 • 經驗傳承

狩獵文化與保育-現行法規影響(學生感想、網路資料…)

【整理:高渝文、李寧祖、何孟媛、古瑄、王悟天、黃聖琳、林逸瑄、江玉婷、華淑君】

  太魯閣獵人們在山林中活動,應該是最瞭解大自然的脈動了。就如同「無痕山林運動(Leave No Trace, LNT)」所強調的,獵人們也希望隱藏自己的足跡,不對山林環境造成衝擊,並使自然資源能永續經營。無痕山林生活作息很像獵人的生活作息,例如:在山上跟隨前人的腳步,要不然會迷路;選擇在堅硬能承受的地點紮營,用既有的小木屋或廢棄的工寮等現成的遮蔽物來露營,減去紮營需要的時間與造成的破壞,不然會傷害大自然。

  傳統上太魯閣族在狩獵上所遵行的Gaya(禁忌)有著對狩獵時節、狩獵地點的限制,對於生態保育的衝擊較小。然而如今卻因為主流文化衝擊與族群文化失傳而無以為繼。也因此,當傳統的狩獵文化遇上了現代的「動物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育法」時,獵人們便出現了矛盾與衝突。舉例來說,根據動物保護法第12條第1項第4款規定,獵人要宰殺動物時,還要填申請書。另外,如果殺死保育類動物會罰錢,所以要看法規,有些動物可以殺,有些不行殺。在這樣的法規影響下,獵人狩獵就顯得綁手綁腳,施展不開了。
  而且,傳統的獵人總是喜歡把獵到的動物,展示在自己家中。可是,野生動物保育法第35條第1項規定是保育類野生動物、瀕臨絕種及珍貴稀有野生動物產製品,非經主管機關之同意,不得買賣或在公共場所陳列、展示。所以現在如果獵人們把上山打到的獵物展示出來不但不是榮耀的象徵,反倒會成了犯罪的鐵證呢!

  為了保有獵人的技能與驕傲,有人提出了「目擊狩獵」的生態旅遊,將傳統狩獵轉化為生態觀光的形式。獵人們不帶刀槍,憑藉山野知識帶領遊客用雙眼與相機,捕捉野生動物的形貌。以目擊狩獵的形式,獵人們觀察獵物,但是不把獵物抓起來。雖然少了捉到獵物帶回家一起分享的快樂與榮耀,但是卻更能夠保育野生動物。

延伸閱讀:
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 LNT)
動物保護法
野生動物保育法
目擊狩獵

參考資料:
1. Yahoo!奇摩知識+(2006)。請問販賣保育類動物被查獲刑責為何?。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月8日。網址: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6042213136
2. Yahoo!奇摩知識+(2007)。動物保護的主要內涵是什麼?。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月8日。網址: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7111204735
3. 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0)。動物保護法。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月8日。網址:http://www.coa.gov.tw/show_lawcommond.php?cat=show_lawcommond&type=A&serial=9_cikuo_20040915105337&code=A09。
4. 太魯閣同禮部落-跟著獵人走(2007)。跟著獵人走:目擊狩獵之旅活動企劃。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月8日。網址:http://followahunter.blogspot.com/2007/09/blog-post_991.html
5.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9)。野生動物保育法。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月8日。網址: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M0120001。
6.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無日期)。無痕山林LNT-什麼是無痕山林。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月8日。網址:http://lnt.forest.gov.tw/LNT/lnt_01.aspx。
7.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無日期)。無痕山林運動LNT-七大準則與行動概念。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月8日。網址:http://lnt.forest.gov.tw/LNT/lnt_1-3.aspx。
8. 徐彥暉、郭育任、鄭廷斌、謝智謀(2007)。無痕山林運動之公私合作與推動。全國登山研討會論文集。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月8日。網址: http://trail.forest.gov.tw/lib/Conference/2007_NMC_Conference/3-4.pdf
9. 黃長興(2000)。東賽德克群的狩獵文化。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15:1-104。
10. 潘繼道(2005)。日治時期的原住民族群教育-以太魯閣族為中心的探討,台灣文獻56(3):1-62。


延伸閱讀-無痕山林(LNT)【整理:何孟媛、王悟天、華淑君】
Q:什麼是無痕山林?
A:為了讓我們及後代子孫可以享有美好的山林體驗,並在自然資源永續經營原則下,發展生態旅遊。然而在推廣山林運動的同時,如何透過環境倫理與登山教育的深化,減少山林的衝擊,讓山林的愛好者在親炙土地的同時,亦能不對山林環境造成衝擊。2006年在林務局舉辦的全國步道環境優化研討會中,此相關議題受到公私部門廣泛的討論與迴響,並透過網路票選將此活動定名為『無痕山林運動』,而同年發表之『無痕山林宣言』,這即是無痕山林運動的由來。
  『無痕山林運動』源於美國無痕旅遊之概念(Leave No Trace),主要肇因於1960年代、美國大眾旅遊對環境產生的嚴重衝擊。因此自1980年代起,美國各級政府的土地管理單位、環境教育學者、保育團體、戶外用品的製造商與銷售商、登山健行團體及社會大眾共同發起此項全國性教育推廣運動。這些公私部門、產官學界組成的合作團體,提出無痕旅遊的行動概念,全面推動「負責任的品質旅遊」。教導大眾對待環境的正確觀念與技巧,協助將遊憩活動對自然的衝擊降到最低。

Q:要注意哪些事項?
A:為了讓喜愛山林活動的人們可以盡可能減少對山林環境的衝擊,『無痕山林運動』有七大準則:
Ⅰ.事前充分的規劃與準備Plan Ahead and Prepare
  如果從事山林活動,建議選擇合適的運動鞋或是抓地力較好的登山鞋,鞋底平滑的鞋容易滑倒導致受傷。
  食物準備方面,可依照欲前往的地點與活動天數選擇適合的食物,並且把食物依照每餐份量分袋裝好,減少廚餘的產生。
Ⅱ.在可承受地點行走宿營Travel and Camp on Durable Surfaces
  在同一處的草皮踐踏二十次以上,原有的草就會死掉,所以要盡量跟隨前人走過的足跡,避免造成更多植物的傷害。
  為保護山區的植被,應該選擇在堅硬能承受的地點紮營。儘可能尋找適當的營地,可直接利用既有的小木屋或廢棄的工寮等現成的遮蔽物來露營,減去紮營需要的時間與造成的破壞。
Ⅲ.適當處理垃圾維護環境Dispose of Waste Properly
  離開前,將垃圾、食物、廚餘都帶走,避免留下會發臭的食物,以免動物取食。
Ⅳ.保持環境原有的風貌Leave What You Find
  不任意改變當地的自然與人文環境,也不取走任何物件。儘可能用照相或記憶,將美麗的風景留存下來。
Ⅴ.減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Minimize Use and Impact from Fires
  重複使用之前有人使用的生火地點,以降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在蒐集木材時,選擇倒下、枯死的小塊木材,不僅容易收集、折斷,也減少對動植物的影響。
Ⅵ.尊重野生動植物Respect Wildlife
  以望遠鏡、長鏡頭相機觀察動物,也要收拾好廚餘,不要餵食動物。
Ⅶ.考量其他的使用者Be Considerate of Other Visitors
  儘可能降低音量,避免吵雜,尤其在夜晚和偏僻的地方,更要顧及其他使用者的感受。

Q:和獵人在山上的生活有相關嗎?
A:有相關。獵人為了讓動物增多所以多會分在什麼月份不捉動物,而無痕山林是因為人們不斷的開發讓動物減少而要保護山林,這兩種方式都是為了要保護生態。另外無痕山林的生活作息跟獵人差不多,而且也要選擇在堅硬能承受的地點紮營,還要跟隨前人的腳步,不然會迷路,因為山上的路很大,用既有的小木屋或廢棄的工寮等現成的遮蔽物來露營,減去紮營需要的時間與造成的破壞,不然會傷害大自然。

延伸閱讀-動物保護法:【整理:高渝文、李寧祖、華淑君】
Q:主要精神是什麼?
A:為尊重動物生命及保護動物,特制定本法。動物依其生活環境與人類之關係,可概分為二類,一為生活在自然環境中之野生動物,另一為人類基於個種種原因所飼養及管領之動物。

Q:和獵人狩獵有衝突嗎?
A:會吧…因為,根據動物保護法第十二條第一項第四款規定,獵人要宰殺動物時,還要填申請書。

延伸閱讀─目擊狩獵【整理:古瑄、黃聖琳、江玉婷、林逸瑄、華淑君】
Q:目擊狩獵的來源?
A:流著獵人的血液,但是在國家公園保育的目標下,狩獵卻成了一件偷偷摸摸的事,有什麼方式可以保有獵人的技能與驕傲,又能不牴觸國家公園的規定呢?2007年開始,「目擊狩獵」的生態旅遊開始在大同部落試辦。獵人們不帶刀槍,帶領遊客用雙眼與相機,捕捉野生動物的形貌。每在野外看到一次動物或痕跡,獵人們都可以得到一千到三千元不等的獎金,在獵補之外,獵人們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

Q:還有人在用目擊狩獵嗎?
A:在這理念下,目前也有人推動的「目擊式狩獵」,即是將傳統狩獵轉化為以生態觀光的形式讓遊客跟著獵人走,輔導原住民獵人成為生態嚮導,憑藉獵人的山野知識帶領遊客目擊野生動物即可獲獎金。以帶領遊客從事野生動物觀察取代原有之狩獵收益,期兼顧自然生態與居民之生計。並使野生動物資源得為原住民及一般民眾所共享,保育生靈性命,也讓他者族群深入瞭解當地原住民族群敬畏大自然,也尊重生命的宇宙觀。

Q:方式?
A:聘雇部落獵人為嚮導,帶領遊客進入獵區,以「目擊」「發現野生動物蹤跡」的方式,取代原有的狩獵行為。依發現物種的稀有程度訂定獎勵標準,作為獵人嚮導的收獲。

Q:和傳統獵人生活有何不同?
A:以前的獵人山上打獵時看到動物就會把牠打下來,現代的獵人到山上看到獵物就不會打保育類的動物。現在的獵人們帶刀帶槍 ,偷偷摸摸的去打獵,捉到獵物了,就帶回家一起分享,也可以拿來做家中的飾品,也可以當作賺錢之一。
  目擊狩獵是獵人們不帶刀不帶槍,不把獵物抓起來。因為他們進行觀察獵物,帶領人們用雙眼和相機,捕捉野生動物的樣子;每在野外看到一次動物或痕跡,獵人們都可以得到獎金,在獵捕之外,獵人們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

參考資料:
目擊狩獵。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月8日。網址:http://followahunter.blogspot.com/2007/09/blog-post_991.html



《動物保護法》條文:
參考資料:
全國法規資料庫。檢索日期:2010年1月8日。網址: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M0120001
和獵人狩獵有衝突嗎?。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月8日。網址: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6042213136
 

 

Copyright@見晴國小新白楊文化資訊社 2009-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