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面文化
紋面簡介
紋面樣式
紋面意義
工具及材料
紋面師及過程
紋面禁忌
紋面危機

 

  早在西元七世紀後期,中國便有關於臺灣原住民紋身的記載。康熙年間高拱乾所著的《臺灣府志》亦載:「台在昔為雕題黑齒之種,斷髮紋深之鄉」說明了臺灣原住民族紋身習俗的普遍性。《隋書》<東夷傳流求篇>載:「婦人以墨黥首,為蟲蛇之紋」如果流球是指臺灣的推論無誤,這便是關於臺灣原住民紋身最早的文字紀錄,足以說明臺灣原住民族紋飾及皮膚的習俗具有長久的歷史。

   在臺灣原住民中具有紋身習俗的族群,分別是泰雅、賽夏、排灣、魯凱、鄒、卑南等,但是在臉上刺青(人類學家稱之為「紋面」或「文面」)的民族有泰雅族與賽夏族,而賽夏族的紋面主要與泰雅族互動生存相關,賽夏族人本身不會刺紋,多由泰雅族人執行,也因此,臺灣真正擁有長久紋面文化基礎的僅有泰雅族。紋面對泰雅族人而言,有著種種嚴肅的社會功能,是所有泰雅族人生命禮儀中不可缺的一部份,更是泰雅族人共同認知的民族識別,在精神和文化上均有非凡的意義。

   泰雅族人大約在五歲至十五歲左右必須完成黥面禮俗,這等於是成年禮,男子必須狩獵多次成功後,才可以在額頭上及下巴刺青,女子則須學會織布才得刺臉紋,而完成黥面之男女者,從此方可論婚嫁,當然未曾黥面者,就很難找到理想的配偶了。

  女孩從五歲起便可黥面,但小孩怕 痛,第一道只紋額頭,長大後再紋臉頰,女子如果沒有黥面,就很難談論婚嫁。 黥面之季節以秋冬最適宜,這是因為氣候寒冷,傷口不易惡化,同時適值農閒期,被黥面者有較充分的時間療養。而黥面施術的場所,多選在屋簷下或欄杆式倉庫下等避風所進行。受術者在黥面當天早上沐浴,吃飽後穿上舊衣,以藤製背籠或麻布枕頭,以防震動,同時四肢由家族抓住或綑綁,以防患者騷動。

TOP

刺於額頭的額紋

  指刺於額前之紋。形式大概可分為11種 。

單線
無框形

單線
有框形

單線
兩側加邊線形

單線
兩段無框形

單線
兩段有框形

單線
三段無框形

單線
三段有框形

十字形

三線形

五線形

七線形

•成年男子刺於下巴的頤紋

  僅有成年男子且有馘首經驗者可以刺頤紋。寬度及形式與額紋相似,因為刺在下巴處,所以一般而言長度甚短。頤紋的形式有四種:

單線一段形

單線兩段形

單線一段加框形

單線兩段加框形

單線兩側加邊形

•成年女子刺於面頰兩側的頰紋

  泰雅族女子特有的紋面形式,由兩耳連接面頰處,呈帶狀在嘴唇中間連接,包含整個嘴部,兩側等寬,角度相等。此種紋面是泰雅族人紋身中最複雜的一種。傳說婦女頰紋中網狀的花紋,是仿造泰雅族織布的網狀紋路。通常是由三道平行紋及間隔其中的交叉網狀紋構成。平行紋共有三道,每道有四條(少數部落為三條)緊臨而平行的直線,在三道平行紋之間的兩道空間中,則是密細的網狀紋。

單十字交叉形頰紋

三十字交叉形頰紋

   交叉十字紋路越多,剌紋時所費的功夫和時間也越多,但是這並沒有美觀或是地位上的高低之分,而是紋面師個人的喜好和部落的傳統。一般而言,澤敖列族群婦女的頰紋上的網狀最寬,形式差異也最大。東部賽德克亞族婦女頰紋的網狀紋最密,形式最為統一。

  在賽考列克族群中,部落分布愈北,紋面年齡愈晚,部落女子頰紋的寬度有愈窄的趨勢,這種現象可能是因為北部地區泰雅族人與漢人的互動較其他地區密切。

  自漢人社會傳入的金屬細針取代了以往荊棘類植物或是橘纇植物作為製作刺紋排針工具的新材料,讓排針的密度得以更密實,因而使得整體頰紋的寬度都縮減之故。

•男子刺於胸部的胸紋

  在何廷瑞的報告中曾指出,刺胸習俗見於澤敖列群各社及賽考列克族群少部分部落。但在馬騰嶽的田野工作中,則未發現任何一位泰雅族老人的胸部有刺紋,足見這項表彰男子馘首英勇而在胸前剌紋的習俗,在日據時期因為馘首習俗的革除而斷絕。

•刺於脾臟之上的腹紋

   部分泰雅族人也許有在腹部刺紋的習俗,但是馬騰嶽相信腹部刺紋的習俗必定僅存少數部落或是個人,而非泰雅族普遍的紋身形式,現有的田野資料中也不可見。

•刺於手腕上部的手紋

  何廷瑞曾在南投縣仁愛鄉親愛部落,見過一位兩手各刺有兩個條紋的泰雅族人,條紋長寬各一公分。馬騰嶽也曾在田野調查中,在南投縣仁愛鄉紅鄉部落與苗栗縣泰安鄉見過手部有刺紋的泰雅族婦女,紋跡的形式都是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幾何圖形,面積也約為一平方公分。

•刺於腿脛的一部或是全部的腿紋

  何廷瑞曾指出,腿紋在賽德克亞族和泰雅亞族中的澤敖列群特別多,數目分為單數及多數。在「泰雅族文面圖譜」一書中亦指出,在宜蘭南澳與南投縣紅香部落刺有小型幾何圖形的老人,紋跡的長寬各不過一公分,刺紋者均表示,這些小形的紋跡是他們年輕時,同儕間互相好玩而刺的,沒有特別的意義。

霧社一帶的賽德克婦女

澤敖列族群Tabilas社婦女

腿脛全面刺多條條紋,形式似該族婦女的多條額紋,惟略缺少整齊化。也有條紋之間或旁側刺圓環點紋。

在腿脛上刺一小段叉形紋或方形紋。

    泰雅族腿紋的大小沒有一定標準,最寬的如賽德克族群的腿紋,長度可以到12公分,寬度可以到10.5公分。Tabilas社上述方形紋則每邊有2.8公分。

   在「泰雅族文面圖譜」一書中的作者馬騰嶽表示,在他的田野訪談中,發現現存的泰雅族紋面耆老中,僅有在臉部和手足部刺紋的例子,胸部和腹部的刺紋則從未被發現,他推測這兩個部位的刺紋,均是表彰個人的特殊英勇,僅有在成功完成多次獵首後,才被允許刺紋。現存的紋面老人中無法發現在胸部與手部刺紋的例子。

TOP

•族群標記

   泰雅族的紋面,除了足以做為泰雅族與其他族群區別的識別外,不同的紋面形式也足以做為泰雅族內不同亞族、系統、群乃至於部落之間的識別。藉由紋面的形式差異,不同方言群與地域群的人,可以很容易的辨別彼此。

•成人標記

   昔日泰雅族分佈的區域,主要是在海拔五百至二千五百公尺的中央山脈及雪山山脈深山,以火耕及狩獵的方式維生。險惡的地理環境和不同部落間的相互馘首是兩大生存考驗,為了保護部落的耕地及獵區,維持部落戰鬥和生產的力量是絕對必須的。在這種情形下,男子成年時的馘首經驗和女子織布、耕種的技術,便成為部落養成力量的重要過程。也只有在男子有強健的體魄與馘首經驗,女子織布、耕種技術成熟、及已有初經的情況下,才能被施以紋面。透過紋面的施行,部落的生命力得以延續,個人則得以取得婚嫁的資格,若應紋身者達到一定年齡而未紋,會被族人譏笑為未成年,並視為一種凶兆。

•成就標記

   以男性來說,是獵頭較多,以顯示其勇氣和成果之代表記號為主;而女性,則是織布技術高超,獲族人認同者。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中載:「泰雅族男子未馘首者,不得刺紋。唯近來亦有非親自獵取敵人首級,但同行出草者,或是以手指觸及敵人屍體者,或揹回別人所獵之首級者,或父兄有獵首之功者,也可以施以刺紋。」另外『蕃族調查報告書:紗績族後篇』也載:「紗績族男子的紋面,原是成功獵首的表示,但是近年來此一規定漸鬆,只要是參加過出草團體,或是摸過敵人的首級或屍體,便有資格刺紋。」到了理蕃事業後期,日人對部落的控制更加嚴密,甚至只要獵過山豬,成功狩獵,也可以刺紋。

•美觀標記

   傳統泰雅族人的審美觀念中,有三項關於身體毀飾行為是符合美感的經驗,除了紋面之外,分別是拔齒與穿耳。拔齒是泰雅族人在成年之前,將門牙兩側的各一顆或是兩顆牙齒敲擊取下。族人認為讓舌頭從被敲掉的牙齒縫隙中露出來,很好看而且可愛。穿耳則是指泰雅族人將耳垂割開後,以細竹或獸骨穿過耳洞,並終生在耳上穿置竹管獸骨作為裝飾。

   泰雅族人認為女子不但需要紋面,而且紋面的顏色必須既黑且亮,甚至泛著油光,才符合美感。常有婦女因為首次紋面的顏色不夠深、不夠亮麗,而在原有的紋跡上,再予以刺紋,以求符合紋面既黑且亮的美感標準。例如苗栗泰安鄉澤敖列系統北勢群的婦人Hagin Hayun,竟然連續三年,花費許多金錢,忍受一再的痛苦,每年重行紋面一次,第三次紋面後才終於滿意自己的黑亮紋跡。

•檢證女子貞操

   紋面的色澤黑亮、線條清晰,是泰雅族婦女對紋面美感的普遍認知,反之如果紋面的色澤灰淺、或是因為皮膚發炎潰爛而致線條模糊,則會被視為失敗的紋面,是醜陋且不雅的。這種對於失敗刺紋的厭惡感,不僅單單針對紋面容顏的美醜,也針對受紋面者不能通過道德檢證所顯示的可能罪惡。泰雅族人相信,紋面的失敗是因為紋面者在刺紋之前,曾犯錯所致,特別是違反被嚴格禁止的婚前性經驗。因此紋面無疑也是對婦女貞操的一項確認和考驗。

•避邪繁生

   泰雅族人認為不紋面時,部落內將有人病亡,年長而不紋面者,被視為大不吉。與不紋面的女子結婚,不但不能生育,家族也會招致禍害。因此,部落若有拒絕紋面者,會引起族人的憤慨,甚至強迫其紋面或是逐出部落。

•通往靈界的祖靈識別

   泰雅族人死後,祖靈會在通往靈界的獨木橋邊守候著,死靈如果曾經通過成年的考驗,有成年的標誌,則會被順利的接送到橋的彼岸。不然只得繞道,經過千辛萬苦長途跋涉才能到達靈界。而紋面、耳飾以及獵殺敵人後手上的血跡都是代表成年的標誌,所以家中若有男性青年未及參與獵首便過世,死者父母會把死者的手染紅,企圖瞞過守橋頭的祖靈。而死者若是一位善於織布的女性,則在其手上附著染布的紅色染料,以讓祖靈確定死者有成年的資格。 

  在泰雅亞族中的賽考列克族群和澤敖列族群間,彼此雖然是同一亞族的兩個不同的方言群,但是在紋面的形式上,卻仍有顯著的不同。

群族

紋面特色

賽考列克族群

無論男女(沙拉茂群與司加耶武群則為例外)的額紋及女子的頰紋都是細長形,一般分為三段。女子的頰紋由耳側起,踦過顴骨上端至嘴唇,所形成的角度最小,大約是九十度。

澤敖列族群

額紋則屬於短窄形,一般都沒有分段,少數則分為兩段。澤敖列族群女性的頰紋寬厚,由耳側跨過顴骨至嘴唇,所形成的角度與賽考列克族群同。

 

泰雅亞族

賽德克亞族

男性是刺於前額的額紋與刺於唇下的頤紋,女性則是刺於前額的額紋和刺於兩頰的頰紋。

男子的額紋及頤紋,都是長且寬,女子的額紋是與男子同樣的長寬形,女子的頰紋亦是屬於寬形,由耳側繞過顴骨下端至嘴唇,所形成的角度最大,平均約一百三十五度。

•男女紋面的比較 

 

代表意義

位置

備註

男性

獵過首級,能夠勇敢獨當一面,保家衛社稷的標誌,是成年的象徵,所以他們又被稱為黥面番或王字番。

額紋與頤紋

族中獵頭多次成功的男子及織布技術超群的女子,有特權在胸、手、足、額刺特定的花紋,為榮耀的表徵。

女性

代表善於織布,可以論及婚嫁的女子

額紋與頰紋

  而 在泰雅族人的三項身體毀飾行為中,拔齒與穿耳兩項,日本領台後,多數部落在日人進入部落之初便停止施行。唯有紋面,一直到領台三十餘年後的昭和時期,西元1939年前後,才在日人的強力禁止下停止。

TOP

•工具

    ﹡刺刷

   形狀像牙刷,刷柄是用較輕的桐木做成,長短不一,呈棒狀。在扁平小木柄上,栽植銅針二、三列,刺刷的刺針也不一,刺針有八枚(最少有四支針),由頭至尾排列成一排。刷可分兩種,一是刺額部的較小,共有六針;一是刺頰部的較大,共有十針。針是釘在扁平木棒上,為固定起見,再用膠狀體物質將針黏住。

    ﹡刺針

   泰雅族的刺針是銅製的,但也有人採用縫衣的鋼針,在沒有金屬以前,可能適用竹針或植物的刺代替。紋面時,小範圍用小木槌敲打刺針,大範圍敲打刺刷。

    ﹡排針

   排針是以長約15-20(cm)的排針,前端有一排鋼針,鋼針的一端崁入木柄,鋼針露出的部份長1-3(mm)。鋼針未引入之前,則是以荊棘類或是菊類植物的莖刺做為刺針。

    ﹡木槌

  是用一種輕木材做成的,一端削得較細便於把握,另一端較粗便於拍打尺寸約為20-25(cm),直徑約5(cm)。刺青的方法,是以單手將金屬針置於要紋面的部位,再以木棒擊之,將流出來的血擦掉,然後再將煙末塗在臉上。

    ﹡刮血工具

   刮血器分為三種,一者為竹片彎曲為橢圓型,另一種則是雄雞的尾羽,第三者則為藤條製成形狀像桃子。刮血器主要的目的,是在排針刺破皮膚後,將血液刮除,以利炭粉的塗抹,從葫蘆中倒出粉狀顏料,用拇指塗在傷口處,即可在臉上留下象徵榮譽的永久紋痕。 

    ﹡炭粉盒 

   炭粉盒是用來盛裝炭粉的工具。早期的炭粉盒是以葫蘆製成,晚期則有以外界傳入的鐵盒代替。

木槌

刮血工具

排針

炭粉盒

紋面的工具

•紋面的材料

   紋面所使用的材料是一種用松木或檜枝燒製之黑色煙末加油調製而成,不是每個人都能製作,這是紋面師特有的技術。據說製造煙末「Eloux」,為了保密及宗教上的某些意義,不在室內或是部落內製作,多在山岩的下面進行,而且在較早的時期是在晚上製作,非常隱密。

   製造煙末需要很久的時間,用三塊石頭搭灶,鍋口朝下,鍋底朝天,用松木或檜枝點燃使煙冒出,煙垢就附在鍋內了。等到相當的時間,就可以把鍋拿起,把煙末掃下。集中於葫蘆製成的炭粉盒中,以蓋蓋好。施術時攜帶方便,平時掛在家屋內也好收藏。紋面的顏色有墨黑或墨藍。

TOP

•紋面師

  這個職業只有女性可以擔任,並且是世襲的,紋面師必須富有創造力、想像力,簡單來說就是要有一點藝術方面的能力。紋面師紋面前通常都會先夢到圖案,然後把圖案描繪下來,接下來就要找一個好日子,紋面的日子最好選在晴朗且乾燥的天氣,如果在潮濕的天氣下紋面的話,傷口很容易感染,所以挑好日子是很重要的。紋面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步驟:拍刺、抹血、染色,等待紋面大功告成之後,接下來就是讓受紋者好好休息。紋面的報酬十分豐富,紋面師通常成為部落中最富有的富人,又因為她的工作特殊,大家都需要討好她,因此在部落中享有很高的地位。紋面師的謝酬在泰雅族各部落中均大同小異,早期的謝酬通常是鹿肉、羊肉、豬肉、小米酒、小米糕、織布,以及部落時期可做為流通貨幣使用的貝珠等。

紋面師,是泰雅族中德高望重又富有的人,必須由女性擔任,通常是世襲制,由母傳女,外人如果想學這項技術,必須付出相當豐厚的報酬。

•紋面的過程

   刺紋前,紋面師割取雄雞冠,將它切成四塊,用長約十公分的竹枝穿成一串,執於右手,向祖靈禱告:「施術前我宰雞供獻你,請你保護受術者不痛苦,並加佑施術者能集中精神施術吧!」,禱告完後施術者向受術者質問一連串的問題,內容為:

  紋面師:你是真正的處男(處女)嗎?
  受紋面者:是的。
   紋面師:假如你說謊,創口會化膿的。
  受紋面者:不會的,我可發誓。
   紋面師:那麼我們就開始施術吧。

   如問答中,受紋面者答話支吾或臉色蒼白時必追究到底。受紋面者如承認有過曖昧行為時,須行禳祓儀式。因為私婚將會觸怒祖先,招致部落的災禍,犯罪者要繳出贖罪物品後始可接受刺紋,刺紋完畢並後加倍收禳祓費用,以消禳祓用具之不淨。如受術者無上述的犯罪而創口異常腫起或是發炎時,則被認為是惡靈作祟,延請施術者祈禱驅逐惡靈。

  開始施術後,紋面師會先用炭筆或沾墨灰的麻線(紋面用的炭必須先用松葉或松樹燒過,一方面高溫可以消毒,另一方面,顆粒變小之後也比較容易附著在受紋者的臉上),在受紋者的臉上繪出痕跡,左手持排針瞄準紋路,右手持木槌拍擊排針背側,將排針打入臉部真皮內,直到排針完全沒入皮膚。紋面事實上是利用緊密排列的小黑點將皮膚表面做點狀的刺入與切開,以形成線條。男子紋面隨時隨地都可進行,婦女則須臥在床或草蓆上。在一個沒有麻醉藥的年代,紋飾繁複的女子面紋,往往從天色微亮之際一直持續到日落時分,相較之下,形式單純的男子面紋只要2-3個小時完成。女子紋面往往要承受數倍於男子的痛苦,因此女子到了紋面的年紀(初經過後)往往會百般抗拒,甚至逃跑,而拒絕紋面的代價,嚴重的會被逐出部落,任其嫁給漢人或是自生自滅。

TOP

  泰雅族人相信,除了紋面師的技術和道德外,受紋面者的貞節與否也是紋面能否成功的因素。通常在子女達到紋面的年齡時,父母會行夢占,來決定刺紋的日期和聘請施術的紋面師。在刺紋之前,再行鳥占,以鳥聲判別吉凶,若為凶兆則延期,受紋者若值經期也不刺紋。部分部落,婦女在刺紋前一夜與紋面師同床夢占,得吉兆才在翌晨開始施術。

紋面師正在紋面

   泰雅族紋面的禁忌繁雜,許多特定的時間都不可以進行紋面包括經期中的女性不可紋面、族中有人死亡時不可紋面、家族中行陷阱狩獵時不可紋面,紋面前不可吃獸類的鮮血和臟物,否則會出血過多;不可吃鍋巴,否則皮膚會硬化。其進行過程中的禁忌也很複雜,包括嚴禁孕婦和丈夫探視(指已婚者重新紋面),否則受紋面者傷口會像生產一樣,傷口出血,刺處發痛;刺紋後,不可吃紅辣椒,否則傷口發痛;不可吃鹽、抽煙、吃橘子,否則紋跡會變黃;家人不可穿花紋衣;刺紋後四日內不可見天;傷口未癒合前不能見外人,否則臉上的花紋會變色。

TOP

   臺灣原住民族與外界文明的接觸最早可以追溯至十七世紀前期,此時期對於泰雅族人而言,改變與影響他們生活最為巨大。自十九世紀末期開始,日本人為期半世紀的殖民統治。斷絕泰雅族紋面習俗最主要有兩個因素:

•日本殖民者的統治壓力

   泰雅族紋面除了近幾年來受文化的衝擊之外,日本總督發布「大正年間理蕃政策」,並沒收紋面工具,此舉可說是這項傳統流失的關鍵。由於泰雅族男子紋面需要有馘首經驗才可以進行,所以馘首也受到日人的禁止。此後更宣導「紋面是落後的象徵」,但仍有許多人把子女偷偷帶往深山紋面。

   泰雅族以強悍出名,因此日本政府對其亦有所畏懼,因此,日本對這個民族費盡心力研究其民族性,高壓、懷柔並進,終致「皇民化」,脫下傳統服裝,換上「和服」,並於1939年正式禁止紋面的習俗。

•基督教的傳入

  泰雅族的紋面不僅是個人生命禮俗中最重要的一個過程,也是傳統Ga-Ga中的重要規定。紋面是傳統Ga-Ga的一部分,與祖靈信仰密切相關。然而泰雅族人關於祖靈的信仰和規訓,都在本世紀前期基督教傳入後遭到族人揚棄。基督教文化對於泰雅族人產生了徹底的涵化作用,一舉改變了泰雅人傳統的信仰與宗教觀。

2007年五月的時候,104歲的泰雅族紋面老人拉比•西當(今已逝)

臺灣最年長的泰雅族紋面國寶吳蘭妹,去年以一百一十歲高齡病逝,她十三歲即紋面,在苗栗縣泰安鄉象鼻村深山生活超過一世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