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專題研究,參與的學生透過「庇護工場」專題研究,將自然、國語、數學、藝文及綜合等領域的知識、技巧予以統整,參與的大伙打從一開始懵懂,到尾聲時,各自於擅長的領域中發揮所長,歸納大伙的意見成為一個知識與情感緊密相連的團隊。
自然領域中,參與專題研究的大伙起初對網頁的認知還停留在使用者階段,突然間轉變為網頁的設計者,對大伙來說真是一段艱辛又甜蜜的成長過程。打從基礎開始學起「如何使用資訊科技上網搜尋資料」,擷取所需的知識,並加以驗證,也與實際情況對照資訊的可信度與真確性,進而真的瞭解如何使用資訊科技查詢資料,不再只是Google與Yahoo的迷信者。另外,大伙平時能聚在一起的時間本來就是有限,如何締造無遠弗屆就達到溝通與傳遞訊息的效果,電子郵件、部落格與討論區就是最佳工具了,伙伴們每一階段認領工作貢獻專長,安排與犧牲允許的時間將自己的小片段完成,透過電子郵件繳交作業,透過部落格傳遞訊息,透過討論區溝通意見,我們的小隊名、專題名稱…,都是大夥利用中午午休短暫時間傳遞想法後,回家透過討論區發表意見後表決通過的。每位成員經由專題研究,將平時所學的資訊科技的知識與技能整合,過程中更精進了資料搜尋技巧與應用、電子郵件發送的形式與禮儀、電腦繪圖能力的提升與創作、電子文書的處理與活用。
國語文領域中,學習如何將自己的想法用文字確切精準的表達出來,網站中的詩詞大多是由學生自行創作,而如何從參訪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化為文字,讓大家可以感受到我們的感動,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很不容易的。在經歷了一次一次不斷的訓練,在一次一次不斷的重寫過程中,完整的把第一手資料與大家分享。
數學領域中,學習如何統計問卷結果並進行分析,為了以更真切確實的數據呈現給大眾,大伙們不辭辛勞犧牲寒假時間,分工合作達成四百九十九份問卷調查,透過一份又一份的問卷調查,一項又一項將獲得的資訊填入表格,最後又一項一項鍵入電腦,整合在一起進行數據統計,大伙們為了方便網頁讀者閱讀,又進行了數據分析,用完整的圖表、文字將研究成果呈現給大家。
藝文領域中,每一張插圖的安排與設計都是伙伴們透過專題研究的感受後,以創作的方式呈現內心感受,其中Logo的創作更是學生真切感受後所昇華出的設計;至於網頁的背景音樂,可是參與本次專題研究的學生中,擁有音樂創作才華的伙伴,透過研究過程中,獲得感受而創作出來的歌曲。感謝這樣的專題研究,整合了學生的藝文知識與技巧,更透過專題研究激發學生本身的才華,這可是指導老師們始料未及的火花。
綜合與鄉土領域中,大伙的成長良多。首先,在對庇護生有深刻的瞭解前,就是要認識自己;認識到自己所能與所不能,才能覺知周遭的他人與自己相同與不相同,真正學習到認識自己與關心別人。其次,透過專題研究的實地訪查,指導老師帶領學生到庇護工場考察,親眼見識庇護生的工作場域,實地了解庇護生每天可能面臨的窘境與突發狀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進而達到尊重與關懷不同生活領域的每個人,對需要幫助的人主動盡上自己的一份心力。
在專題研究之前,大伙對庇護工場的認識不深,甚至可說是全然陌生的情況;經過長達三個多月的研究過程,與周遭同學朋友討論、與家人親戚分享,最後為了問卷調查,每位伙伴還得單打獨鬥地向社區鄰居介紹庇護工場。整個過程中從陌生到能親口描述出庇護工場為何,認識自己家鄉的資源也向家鄉居民介紹鄉土資源,每位伙伴都以自己目前所及的力量為自己居住的家鄉貢獻,真的很難得,也令人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