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的數據表示,排灣族人口高達80334人,僅次於阿美族(170007公尺)和泰雅族(87670人),為台灣原住民族第三大族。排灣族一詞原意出處不確定,可能跟部落有關係,在瑪家鄉部落名中有一個為spaiwan,而在三地門鄉有一部落名為paiwan,因此就用paiwan音譯「排灣」作為全族代表。


分佈位置


  排灣族生活區域大致位於中央山脈南段東西側海拔500~1300公尺的山區,範圍北起自屏東縣大母母山延大武山脈擴至恆春半島,主要分為兩大亞族:Raval和Butsu,這兩大亞族的聚落分佈如下:

部落亞族

社群

行政區

聚落名稱

Raval群

Raval本群

三地門鄉

大社、青山、安坡、口社、德文、賽嘉村

Butsul

 

北排(Butsul本群)

三地門鄉

三地、馬兒、達來、口社、德文村

霧台鄉

霧台(伊拉)村

瑪家鄉

筏灣、瑪家、北葉、佳義、涼山、三和村

泰武鄉

平和、萬安村

中排(Paumamauq群)

泰武鄉

萬安、泰武、佳平、武潭、佳興村

來義鄉

義林、來義、古樓、望嘉、文樂、南和、丹林村

春日鄉

七佳、力里、歸崇、古華、春日、士文村

獅子鄉

內文、南華村

南排(Chaobolbol群)

獅子鄉

南華、內獅、和平、竹坑、內文、楓林、丹路、草埔村

牡丹鄉

東源村(Sebdek群)

獅子鄉

草埔、丹路、楓林村

獅子鄉

竹坑村(Parilarilao群)

牡丹鄉

石門、牡丹、高士、四林村

牡丹鄉

旭海村(Skaro群)

滿州鄉

滿州、里德、永靖、恆春鎮(仁壽、龍水里)

東排(Pakarokaro群)

太麻里鄉

泰和、大王、金崙、多良、溫泉村

金峰鄉

嘉蘭、介達、比魯、壢坵、新興、賓茂村

 

經濟體系

  排灣族的傳統經濟是以農業為主,狩獵、漁撈為輔。農作物以粟(小米)、芋頭、甘藷、樹豆為主,而狩獵對象則是以山區常見動物為主。他們以月亮圓缺及季節變化來判斷農耕日期又以農耕生長期制定曆法,如此一年可分為三個工作季節,年初是播種期,接著是除草季節,最後是收穫季節。

  在排灣族階級社會中,農業傳統生產關係是通常為頭目擔任的地主與佃農的互動關係,所有經濟資源都為地主所掌控。且幾乎所有經濟活動平民都須向貴族納稅,而貴族更是可以不經平民允許恣意任取平民的作物,甚至獵得的獵物須分後腿給貴族。

  排灣族經濟體系上的分工是以性別和年齡來區分,開墾、建屋、打獵等較粗重危險的工作交由男子擔任;紡織、縫衣、刺繡等較細緻精巧的工作由婦女來擔任,老人與小孩因體力與動作靈敏度不夠故只能在家看顧嬰兒或看家等。

政治制度

  排灣族是典型的階級社會,主要分為頭目、貴族、勇士、平民,頭目不但享有許多特權,包括擁有土地支配權、服裝裝飾權(唯頭目有資格戴形似百步蛇的羽毛)、農作物隨意採收等,但是也有義務保護屬地上的人民也需參與這一家庭每一位成員生命歷程中的各種生命儀式,因此他不僅是是地主,其位階自然是最上者,排灣族稱之為mamazangailjan,相對倚賴頭目的屬民稱valjakavakan,而valjakavakan是沒有私人的農地及獵場的,他必須向保護他的頭目租用農地及徵求狩獵場地的使用權。其農作物及獵物須必依照比例繳納,否則將遭受責罰。而頭目為了有效管理屬民而設有家臣,家臣通常由其親屬擔任,並分掌各種職務。其中qedjiqedjipen猶如頭目的秘書,專為頭目傳達消息與命令,使頭目了解村落農事、獵物或各種事務。而巫師在排灣族社會中也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像最高之首席巫師(kadrarhingan)除了執掌全村莊祭儀事宜,更具有傳授巫術的資格,而且因為祖靈祭拜在早期是排灣族的信仰中心,故在執行儀式的巫師也成為政治制度中重要的影響者。

宗教體系

  神話是信仰的起源,祖靈神話提供了排灣族一種我族的認同感,他們相信透過巫師(parisirisij巫師總稱)的祈福可以達到,也透過神話也滿足了排灣族對信仰世界的想像。屏東縣古樓村為田野提出有關「Lemej與女神Drengerh離別前約定人間與冥界定其相會的日子」的神話傳說。而早期多為祖靈信仰,在後來漢人文化入侵後才開始趨於多元化,造成在部落中隨處可見各種宗教的色彩,例如:基督教教會、天主教教會、寺廟等等。

重要祭儀

祭儀名稱

時間

內容

農事祭儀

固定

以小米生長週期為主的祭儀

生命禮儀

個人成長階段

個人從出生、兒童、青少年、成婚至死亡的祭儀

治病祭儀

不定時

個人有生理及心理的疾病時所行之祭儀

五年祭儀

固定

綜合為農事、狩獵、家屋、個人命運祈求所行的祭儀

其他祭儀

不定時

防治傳染疾病及農作物之病蟲害等祭儀

  1. 此表格參考自許功明「排灣族古樓村的祭儀與文化」之分類。
  2. 農事祭儀

  以小米(vaqu)的生長週期所行的祭儀,主要有開墾祭(mavacuk)、撒種祭(tjemugut)、播種結束祭(masutjugut)、求雨祭(kiqudjalj)、豐年祭(masuvaqu)、收穫祭(masalut)等等,而豐年祭有五天,主要是以祈求、感謝祖靈為主,使家庭平安合諧及增加農作物產量的祭儀,

1.生命禮儀

人從出生至死亡皆有不同階段性的祭儀,而每部落間所行的儀式也不盡相同,大致上有:

    1. 為善死者的祭儀:埋葬、驅除汙穢之潔淨禮、祝聖禮、追悼禮、招魂禮、財產分配禮等等。除了扮演與祖靈溝通的角色外亦為人治病,而治病的類別又分心理疾病及生理疾病。
    2. 為惡死者的祭儀:包括了處理意外死亡、自殺死亡、難產死亡等祭儀

(三)治病祭儀 巫師

  1. 生理疾病:為身體上的各種疾病,如:感冒、發燒等。
  2. 心理疾病:大多被認為是因觸犯禁忌而受鬼神之害,或被詛咒甚至被做邪術、被鬼神愛上、祖靈來找家人等等,治病應先像祖靈祭告(patjumalj),接著進行驅病儀式,最後再酬謝巫師。

(四)五年祭儀
  五年祭儀,其實不是每隔五年舉行一次,而是從開始到結束一共要五年,五年祭的祭儀活動是象徵部落的人與祖先靈魂或神明相約,是排灣族最盛大的祭典。原本每三年舉行一次,後來因故改為五年舉行一次,因此又稱為「五年祭」。第五年的時候,部落就舉行為時多天的各項祭儀,在祭典中儀式活動的最高潮為「刺球」,由部落的男士以約五層樓高的竹子圍圓圈,刺藤球,有人說「刺球」象徵「求好運」的爭相競賽。而五年祭又稱人神盟約祭,傳說排灣族五年祭的舉行是因為人民向女神學習農作物的耕種及祭儀的儀式,並約定日後以燃燒小米等作為記號,請神下降人間接受人民的祭拜。

(五) 防治病蟲害及防止危害農作物生長的種種因素所創辦的祭典,例如:祈雨祭、驅蟲祭、驅鼠祭、阻病祭等等。

  排灣族社會階級制度的秩序、服裝的藝術展現、及口笛、口簧琴、鼻笛等樂器的所散發的音樂素養證明排灣族是個具有獨特文化的族群,綜觀其生活種種,即可發現其中的奧妙,這些都是展現排灣族獨特文化的依據,這樣美的一個族群,是需我要我們去細細品味,用心去會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