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渡自然公園
除了保留臺北市最後一片淨土,同時也是往來候鳥的重要驛站,臺北市政府在1983年公告設置「關渡水鳥生態保育區」,1985年更名為「關渡自然公園」,1986年農委會另公告堤外沼澤為「關渡自然保留區」,從此水鳥的棲息地便有了保障。主要宗旨為「保育關渡濕地生態環境,提供教育、休閒及研究的場所」。關渡自然公園-佔地57公頃,主要分為四個區域:
主要設施區
佔地5公頃,是遊客主要活動的地方。區內有自然中心、賞鳥小屋、步道、解說系統及無障礙廁所等設施。以本土的原生物種營造出關渡附近海岸河口漸進到北部低海拔山區的生態景觀,包括海岸林區、河岸生態區、埤塘生態區、親蟹觀察區、北部低海拔區,適於校園教學與休閒參觀。此外,本區放置「臥虎藏龍」、「萬鳥歸巢」、「生生不息」三件藝術品,更是巧妙地結合自然與人文藝術,展現濕地生態豐沛的生命力。
保育核心區
園區自然保育的主要場域。以池沼、草澤、泥灘地等環境構成多樣的生態環境,是關渡保育目標物種的主要棲息地,因此是不對外開放的管制保護區。但可在自然中心透過高倍望遠鏡觀察,清楚地看到自八仙閘門隨潮汐流入的鹹水,使兩側呈現半鹹淡水的蘆葦及巴拉草草澤,而開闊的水域及泥灘面積更隨著季節消長而增減。東側因受灌溉渠道的淡水滋潤,逐漸轉變為淡水草澤及池沼,呈現出匍伏的低莖草毯及香蒲水燭等高莖草澤交錯的景緻。
戶外觀察區
靠近關渡堤防的兩個賞鳥廣場,提供遊客不同的角度觀察關渡的生態。
永續經營區
包括園區東側的稻田區及水磨坑溪、部分貴子坑溪水域及溪岸。為人們活動時的干擾與濕地間提供了一處緩衝地帶。可參加園區規劃的相關課程,深入踏查與體驗。親身體驗一趟關渡自然公園之旅後,我們發現臺灣雖然只是一座不甚起眼的小小島嶼,然而臺灣卻擁有許多豐富、多變的地質景觀、自然環境與生物相。近年來由於人口增加,開發腳步加速使得自然環境遭受很大的壓力,珍貴的景觀遭受破壞,許多動、植物則面臨了滅絕或瀕臨絕種的命運。關渡公園(關渡自然保留區)是典型的河口沼澤濕地生態系,其生態體系是具代表性的。其特殊的環境,每年候鳥遷移季節,常會吸引大批的候鳥於此停棲或渡冬,是可以永久觀察和教育研究價值高的地區。在此,我們除了可以觀察、體驗自然的生態景致外,我們也可以加入義工行列,貢獻出我們的時間、心力與熱情為關渡自然公園這塊土地打拼,身體力行的去親近大自然,在這其中能獲得的收穫一定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