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河截彎取直

 | 第一次截彎取直

第二次截彎取直

 

 

 

  基隆河下游進入平坦的臺北盆地,曲流發達,因此在內湖大直地區還出現許多河套。由於河道曲折阻滯水流,過去經常發生水災,造成臺北市居民莫大的痛苦,於是政府實施了兩次截彎取直工程,解決水患困擾。

  第一次截彎取直工程在民國50年代,針對士林地區的基隆河道進行整治;第二次截彎取直是在80年至83年進行的「基隆河截彎取直整治計畫工程」,對南港到大直地區的河道截彎取直。

 

截彎取直後的美麗河岸

 

 

第一次的截彎取直∼士林段

  民國54年,政府對基隆河進行了第一次的截彎取直工程動工,將環繞劍潭、士林的舊河道填平,另外在社子島上開鑿一條新河道,將這段河道拉直。現在的基河路,就是當年截彎取直之前的基隆河舊河道的舊址。

  民國52年葛樂禮颱風狂掃北臺灣,讓士林地區造成重大的水災,社子地區也淹水了三天。許多專家認為,基隆河在士林地區的彎曲河道不利於洩洪,是淹水的原因之一。政府於是展開整治工作,將現在士林區公所現址的基隆河舊河道填平,另外開闢較直的新河道。兩地之間則新建了百齡橋;而位於士林夜市旁的基河路和士商路,原來是基隆河舊河道,截彎取直改道工程後原本計劃開闢成人工湖,後來因為缺乏經費而於68年填平。

 

 

 

 

基隆河士林段截彎取直圖,資料來源:「臺北市河川橋樑之旅」

 


 

 

 

 

士林基河路是基隆河舊河道

 

 番仔溝舊址

 


 

第二次截彎取直∼內湖大直段

  第二次截彎取直工程,是在民國79年9月14日由行政院核定實施的「基隆河截彎取直整治計畫工程」,80年11月動工興建,而在83年完工。

  這項整治計畫工程的內容,主要就是將大幅彎曲的河套拉直,同時興建與加高兩岸堤防、新河槽開挖、整理河川地及綠化、低水護岸、興建抽水站等。此外,中山橋改建、麥帥橋延長與橋樑橋基加固等工程也在工程範圍之內。截彎取直的主要目標,是使基隆河兩岸達到200年洪水重現期保護標準。

  其中,基隆河河道截彎取直的範圍,是從南港的南湖大橋,到圓山中山橋,全長17.4公里。其中,的上游南湖大橋至成美橋段,稱為「小彎段」,長度4 .1公里;成美橋至中山橋段,稱為「大彎段」,長度13 .3公里。民國83年5月,完成了大直橋到成美橋之間的三個大彎,以及將金泰段和舊宗段的三個曲流拉直。

 

 

 

 

基隆河內湖大直段截彎取直圖,資料來源:「臺北市河川橋樑之旅」

 

 

  截彎取直工程完成後,產生了數百公頃河川地,造就大直、內湖的新興工、商業用地和河濱綠帶景觀遊憩區,大佳河濱公園就是基隆河截彎取直後,所產生的一段長約12 公里的河濱綠地。

 

 

 

◎成果效益

具體來說,這次工程的主要項目有:

1. 中山橋到成美橋段全長13.3公里,將其中大彎段金泰及舊宗二段新河槽截直為8.8公里。

2. 小彎段成美橋到南湖大橋段全長4.1公里,截直為3.3公里

3.闢築新河槽共四處

4.整治河道十二.一公里長、新建或加高兩岸堤防

5.新建抽水站十處。

6.興建環東快速道路

7.改建麥帥橋,並拓寬橋孔;先於下游施築新橋乙座,再行改建原有 橋樑。

8.兩岸二二四公頃之河川地以平面利用之方式,辦理綠化及佈設相關 之設施以提供市民休憩活動。

  第二次截彎取直工程完工後,有哪些效益呢?根據台北市政府80年6月15日提出的「台北市基隆河整治工程」案,整治工程的之效益有:

1. 東區水患威脅的解決:由於河道不再曲折蜿蜓,地上物亦完成拆遷,當 有助於洪鋒的宣洩,而依據二百年洪水重現期標準修築的堤防,更將大 幅降低北市東區水患的威脅。

2. 東區、北區間聯絡道路交通網的形成,有助交通的改善:麥帥一橋的改 建,麥帥二橋的新建、環東快速道路本計劃範圍內路段的施築,將使基 隆河兩岸地區交通更加順暢。

3. 台北新遊憩區的形成:堤外廣達二二四公頃的河川地綠化,配合堤內新 生地及公園綠地之開發,為台北市民提供一新的休閒遊憩場所。

4.  新闢都市中心的誕生:二七七公頃堤內新生地開發完成後,除可提供二萬餘人之居住環境外,大直、內湖、松山、南港得以連成一體,配合南港地區第二世貿中心的開發,將加速本市東區的發展,形成一新興的台 北副都市中心

 

 

 參考資料:

1.內湖區公所網頁

2.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5062807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