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河的橋樑

 |舊橋遺址

麥帥橋

其他橋樑

 

 

 

  橫跨基隆河的橋樑眾多,共有將近50座;其中,在臺北市區有:

民權大橋、麥帥二橋、麥帥一橋、彩虹橋、洲美快速道路橋、百齡橋、承德橋、高速公路橋18標橋、中山橋、中山新橋、新生北路高架橋、大直橋、成美橋、成功橋、環東大道高架橋、南湖大橋。

在台北縣、基隆市有:

 北山大橋、南陽大橋、社後橋、樟江大橋、街後橋、長安大橋、千祥橋、百福橋、實踐橋、五堵橋、六堵橋、五福橋、六合橋、七賢橋、崇志橋、大華橋、八德橋、鐵路橋、八堵橋、、暖江橋、瑞慶橋、慶安橋、國芳橋、介壽一號橋、瑞芳橋、瑞峰橋、員山橋、介壽二號橋、十分大橋、平陽橋、平溪橋、石底橋、汐平橋。

這些橋樑的最大功用,當然是讓人車能夠通行兩岸。其中,也有一些具有歷史意義、或造型特殊有觀光價值的,例如大直橋、彩虹橋、中山橋。

 


汐止崇智橋
七堵大華二橋

汐止江北大橋
 

南港環東大橋

  

 ◎舊橋遺址

(一)五分吊橋

  五分吊橋遺址位於內湖安康路414巷,也就是基隆河、內溝溪交會口附近。這座橋興建於民國七年,已經有90年的歷史,是內湖區跨越基隆河最早的一座煤炭運輸專用吊橋。

  吊橋橋面在六、七十年間拆除了,只剩下北岸的橋柱。這座吊橋曾經架設輕便鐵路,運輸內溝地區、大湖地區的煤炭。送往南港儲煤場,再利用火車轉運外地,對地方經濟產業有很大的貢獻。在基隆河北岸的橋柱遺址,構造是鋼筋水泥,大體尚完整,以2柱及2樑組成,其中有半圓拱樑,柱之下端有扶壁,結構及造型很有特色。

  五分吊橋目前雖只剩下北岸橋柱,但是因為它曾經見證內湖產業發展歷程,是北市罕見的吊橋遺跡,值得保存,市政府已經在93年7月將它登錄為歷史建築。

 

 

五分吊橋遺址
橋柱已標示為歷史建築

 

(二)內湖橋

        內湖橋又名港墘吊橋,位在內湖港墘路底,是日據時代內湖地區唯一跨越基隆河的連絡橋樑,也是內湖第一座跨河人行吊橋。我們隊員丁于芳的爸爸和媽媽剛結婚時,就常來內湖橋散步。

目前內湖橋已經拆除,只剩紀念碑。而內湖橋的紀念碑位於港墘路與堤頂大道路口,是民國88年重新立碑。

在還沒有建橋之前,是利用渡船方式連絡港墘、上塔悠兩岸的交通。昭和十年(1935年)年八月十九日上午,舉行內湖橋通車典禮,盛況空前。根據紀念碑的記載,這座橋總工程費計2萬5360圓,由臺北州政府負責1萬7360圓,另外由內湖庄役場和地方熱心人士負擔,捐款人都雕刻於紀念碑上。

 

 

 

 

 

港墘路底的內湖橋紀念碑

 

紀念碑文

 


 

(三)中山橋:

中山橋位於圓山,溝通劍潭和圓山兩岸。這座橋建於日據時代明治34年(1901年),已經將近一百年了,是台北最古老的橋樑之一。

當初這裡並沒有橋樑,日本人在圓山飯店前興建了「臺灣神社」之後,為了方便日本人前往參拜,才蓋了這座橋,並且還以他們的天皇命名為「明治橋」,可見對這座橋的重視。

    起初,這座橋是一座鐵橋,在1923年拓寬時,改成鋼筋混凝土拱橋,兩側還有花崗岩砌成的欄杆,很好看。

 

 
1940年的中山橋(資料來源:台北河川橋樑之旅)

 

 

 

 

 

 

臺灣光復以後,政府將明治橋座橋改名為「中山橋」。隨著都市的發展,橋樑逐漸不勝負荷,於是展開擴建,並且將橋面的花崗岩欄杆拆除。

民國65年完工的高速公路跨越中山橋;民國72年又興建新生高架橋;80年代配合基隆河整治,興建了「中山新橋」;於是,這座古老的中山橋失去了他的功能。舊橋到底該不該拆除,引起許多爭議,市政府最後決定先將它分割成許多小塊,再存放起來,準備另找地方重建。

    中山橋是一座很美麗的橋樑,我們幾位隊員的父母都曾經走過這座橋,希望市政府盡快找到地方,讓它重見天日。

  

 


 

麥帥橋 

(一)麥帥一橋

    麥帥公路興建於民國53年,是臺灣第一條高速公路;而麥帥橋則是麥帥公路的橋樑。

後來,麥帥公路改建為環東快速道路,麥帥橋也於民國90年改建成現在的麥帥一橋。

    麥帥一橋長度340公尺、寬度41公尺。值得一提的是:它是雙層車道,採用「單弦拱肋雙層鋼拱橋」,不止在國內是第一座,在世界各國也是極少見。

    因為當初設計時,考慮到防洪、河水沖刷等問題,因此橋樑沒有放在河道中。又因為它位在松山機場航道下,高度受限制,經過專家設計後,才採用這種跨徑170公尺、拱高30公尺的特殊造型。除此以外,它還有電腦變色的景觀燈,色彩多變化,夜間觀看時非常漂亮。

(二)麥帥二橋

    麥帥二橋和一橋相鄰,連接健康路和堤頂大道之間,也是一座造型特殊的橋樑。

這座橋在民國84年興建,全長1190公尺,寬18.7公尺。它是國內首次採用「尼爾遜提藍式鋼拱橋」,具有力學和經濟的優點。夜間在景觀燈的照耀下,好看極了。

 

 

麥帥一橋

 

麥帥二橋

 


 

其他橋樑

(一)民權大橋

    民權大橋位於民權東路五段、六段之間;這座橋樑在民國71年完成,長度1165公尺、寬度24公尺,是內湖、南港地區進入臺北市區的重要橋樑。

    在民權大橋興建之前,民生社區還有很多空地、農田,而橋下原址則有一些磚窯。隨著台北市區向東發展,內湖南港人口不斷增加,市政府於是在民國68年開始興建,並於71年完工。民權東路也因此由原來的四段延伸為七段,一直連接到內湖的康寧路。直到今天,這座橋都是帶動內湖、南港發展的重要橋樑。

 (二)彩虹橋

    彩虹橋是連接松山饒河街和內湖新明路的行人步橋,2007年11月10日完工啟用。它採用S型的曲橋橋體,是全臺第一座S型跨河人行橋樑,鮮紅色的拱型梁搭上粉紅色及淡藍色的地磚,再搭配兩旁的電腦景觀燈,非常美麗。

彩虹橋是基隆河的新景點,我們將在「沿岸風光」中做進一步的介紹。

 

彩虹橋

 

 

大直橋

 

(三)大直橋

    大直橋是大直的地標,具有觀光價值,我們將在「沿岸風光」中做進一步的介紹。

 

參考資料:

1.內湖區公所網站。

2.「臺北河川橋樑之旅」,臺北市政府新聞處編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