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河的地理特徵

 |瀑布

壺穴

曲流

濕地

 

 

  基隆河是地理學者很感興趣的一條河流,從網路上得知,它有多曲流、多瀑布、多壺穴三大特色,在台灣很少見。

  回顧它的歷史,也發現有關於這條河流已經歷盡滄桑,它的故事非常豐富;它曾經向北在瑞芳附近入海,後來因為「河川襲奪」,改為流向臺北盆地注入淡水河。又因為它取折多彎,常在下游造成水患,從五十年代起,臺北市對基隆河進行兩次大規模的「截彎取直」整治工程,才變成今天的河道。

  12月6日,我們乘車前往基隆河的上游,實際觀察這些地理特徵。

 

 

 

 

基隆河的暖暖的壺穴,聞名國內外

 


 

瀑布

      瀑布的形成,是因為河床高低落差大,河水垂直落下,於是形成像布幕一樣的景觀,稱為「瀑布」。

  在基隆河的上游有很多瀑布,光是平溪鄉就有二十多個大小瀑布;例如十分寮瀑 布、眼鏡洞瀑布、嶺腳瀑布,因而有「瀑布之鄉」的稱呼。其中最有名的「十份瀑布」,寬度高達三十公尺,高度十五公尺,水量之大,看成全臺灣最大的瀑布。

  12月6日,我們首先到了「四廣潭」。走過吊橋之後,發現眼鏡洞瀑布就在鐵路橋下方,兩個併排的橢圓形石洞約有四五公尺,就像是眼鏡一樣。而瀑布就在鼻樑的部位流下。在瀑布的下方,我們看到一些大型壺穴。

  接著我們走過另一座吊橋,探訪台灣最大的「十分瀑布」。很遺憾的是,十分瀑布旅遊區因為使用執照的問題,被縣政府停止營業無法進去參觀,我們只能從圍牆的縫隙隱約看到它巨大的身影。

 

 

 

 

 

眼鏡洞瀑布

 

我們在眼鏡洞瀑布前合影

 

 

 

 

 

十份瀑布

 

十份瀑布風景區停止營業中

 


 

壺穴

  在河道的岩石上,有許多圓形的坑洞,這種現象地理學上稱為「壺穴」。而這些坑坑凹凹的石洞,又被一般民眾用台語稱為「石面桶」。

  地理學者認為,壺穴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河水夾帶的砂石,陷入河床的凹部之後,不停的旋轉,經過長期的鑽蝕,就形成了壺穴。可見壺穴的形成,是河水經過幾千、幾萬年的蝕刻而成的,水的力量真大啊!

  壺穴是基隆河中上游非常重要的地形景觀。跟據蔡主恩老師的研究報告:整條基隆河壺穴總數有3571個,數目居世界之冠。其中,位於暖暖的暖江壺穴更是精華地區,在暖江橋附近短短400公尺就有2074個,分布非常密集。暖江壺穴數量、密度、種類、型態,不僅是整個基隆河流域最多的,更是全國僅有,被喻為世界級天然景觀,難怪師大地理系的石再添博士稱暖江壺穴為國寶。

 

 

 

 

 

四廣潭的各種壺穴

 

我們在十份壺穴前合影

 

 

 

 

 

很像恐龍腳印的壺穴

 

四廣潭的初生壺穴

 

 

  12月初,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到基隆河上游探訪,在平溪、暖暖觀察了河床中的壺穴。

  我們發現,在十分瀑布附近的四廣潭下有很多壺穴;其中,有初期的小壺穴,也有又深又大的老壺穴,我們還看到一個很像恐龍腳印的壺穴呢!

  接著,我們來到暖暖的暖江橋下,這裡的壺穴更壯觀,短短三四百公尺的範圍內竟然有兩千多個壺穴。除了壺穴以外,還看到有許多石頭被河水長期,行程各種奇怪的形狀。

 

 

 

 

 

從暖江橋上可看到大批壺穴 

 

十份四廣潭的特殊階梯河床

 

 

 

 

 

暖暖的大型壺穴

 

暖暖深凹的古老壺穴

 

 

 

 

 

暖江橋下的壺穴

 

暖暖的「猴臉壺穴」

 


 

曲流

  河流的前進方向如果成蜿蜒曲折狀,就稱為「曲流」(Meander)。

  曲流的形成,可能因為河谷本身地形影響,或者受到河水流量和搬運力、河床坡度與阻力、以及沉積物質等因素所造成的。例如當河水衝向河岸時,會在受流水而衝擊的兩岸形成凹岸及凸岸,兩岸合成的河灣就形成了曲流。

 

 

 

 

從衛星看到的七堵曲流  (資料來源:http://maps.google.com.tw

 

 

  基隆河的整個流域蜿蜒曲折,在台灣河流中很少見。上游平溪段向東北方前進西,到了三貂腳轉了大彎改為向西行。中下游的河道開始蛇行,八堵到南港之間多丘陵,基隆河受到河谷限制,沒辦法自由的流動,稱為「谷曲流」;尤其在七堵一帶,在短短兩三公里內連續轉了許多次灣。

     到了下游的南港,進入了平坦的台北盆地,河道彎曲不受限制,形成「自由曲流」。內湖段更是曲流多形成河套。

 

 

 

 

 

基隆河在圓山呈270度急轉彎

 

南湖大橋附近的S型河道

 


 

濕地

      基隆河在關渡注入淡水河,這最後一段河道的兩岸,是一大片濕地。

  在基隆河北岸的河岸沼澤區,是臺北市最有名的自然生態保護區。這裡的主要植物就是紅樹林,還有蘆葦。在保護區內的泥灘上,到處都是彈塗魚和橫行的招潮蟹,還有各種的魚類與泥地裡的底棲無脊椎動物,提供水鳥的重要食物來源。

  由於關渡濕地的獨特生態環境,食物豐富,每年都有許多水鳥到這裡來棲息。根據統計,這裡的鳥類超過兩百種,是台灣非常重要的賞鳥區。為了維護關渡濕地豐富的水鳥資源。農委會已經在民國七十五年將這個區域闢建為「關渡自然保留區」,是臺北市民休閒、生態教學的最佳場所。

  至於位在社子島的基隆河南岸濕地,受到交通的限制,遊客較少。但濕地內的植物、水鳥、魚類豐富,市政府已經將它闢建為「生態棲地復育教育園區」。

 

 

 

 

 

關渡自然保護區的紅樹林

 

社子島基隆河南岸的濕地

 

 

 

 

 

招潮蟹是濕地最常的生物

 

水筆仔

 

參考資料:

台師大地理系林美雪教授網站:http://www.geo.ntnu.edu.tw/faculty/lin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