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河航運概況:
根據「基隆河河道及河運變遷」一文的分析,基隆河的航運興衰大概可以歸納成下列幾點:
1.明朝清初的時候,基隆河水運可以從淡水河通到暖暖,再換陸路到基隆。
2.清朝末年,基隆河仍然是基隆到錫口、基隆到至大稻埕之間貨物及人員運輸的主要航線。
3日據時代初期,在1910年台灣北部因為颱風的關係,淡水、基隆等河溪因豪雨不斷,上游沖刷帶下大量泥砂,使淡水河淤塞過半,造成機動帆船、小火輪無法通行。此後,基隆河還可以航行20石的木船、帆船及竹筏等,航運之盛況仍然不衰。
4.日據時代末期,基隆河因上游瑞芳礦區金礦、煤礦之挖掘,林地面積日減,水土保持不佳,造成經常山洪爆發,砂石順流而下,河床因而淤淺。不過當時仍然可以通航木船及竹筏,汐止到南港沿河的茶葉、農產山產,以及內湖的磚瓦都還依基隆河轉運到台北各地。汐止、內湖、南港、松山等地的也經常依靠小船往返。台北與基隆間鐵路開通後,河運才日衰。
5.台灣光復至民國81年,鐵路及公路開通後,河運已經被取代。但是下塔悠與北勢湖之間,仍然有基隆河渡船來往,是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古渡頭,直到81年底仍有引擎推動的木船接渡,一次15元,是往來內湖方便交通工具。河道填平後,已不見蹤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