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在河南岸的港口

 

 「南港」是指臺北市東邊的南港區。在基隆河淤淺以前,南港路一段的基隆河畔有個天然的「港仔口」;因為它的港口在基隆河之南,又相對於被稱為「北港」的汐止,所以稱這裡為南港。

  南港最早開發的地區,是在基隆河岸的南湖大橋附近。大約清朝乾隆二年(西元1736年)的時候,漢人就來這裡開墾。當時,漢人從福建搭船到淡水,再沿著基隆河到達這裡開墾。因為只看得到三個草埔,所以稱為三重埔,也就是現在的三重街到火車站一帶。清朝同治年間,這裡已經發展為街市。到了光緒13年(1887年)劉銘傳巡撫舖設台北到基隆之間的鐵路,在南港也設有火車站,交通的重心逐漸移向鐵路。

  日據時代以前,最熱鬧的地方就是三重街一帶,附近地區出產的茶葉、磚瓦、菸葉、稻米,大都經由這裡運送到大稻埕,或者淡水。日據時代,南港和內湖合稱「內湖庄」,光復以後才分為兩個行政區。

  大約在1936年左右,南港的河道淤淺、船運開始沒落,碼頭逐漸移到社後渡船頭,而在社後大橋完工以後,渡船碼頭也失去了功能,被人們遺忘了。民國20年(西元1931年),台北到基隆間的公路完工了,可是當時的車輛很少,一般民眾大多只騎腳踏車或步行。

 

南港碼頭的舊址

 

 

 

 

 

 

 

基隆河畔的垃圾山

 

 

 

 

 

 

  光復初期,南港的煤礦和磚窯開始興起。南港地區曾經有許多座煤礦,不過南港的土質不適合燒磚瓦,原料大部分都是從內湖經過跨越基隆河的吊橋運送過來的,「五分吊橋」就是其中的一座。

  在民國四十年代,南港被政府規劃為工業區,開始有許多大型工廠進駐,例如台肥南港廠、聯華麵粉廠、輪胎廠、汽車廠等等,讓南港成為台北市的「黑鄉」。「南港輪胎」是早期非常有名的國產輪胎,他的前身「台灣護膜株式會社」於民國29年就在南港設廠。

  南港成為工業區以後,雖然造成地方的繁榮,但是伴隨而來的卻是污染。高高豎立的煙囪,排放的濃煙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加上肥料廠的液氨的臭味、輪胎廠的橡膠燒焦味,讓人難以忍受。南港的天空總比其他台北市區更多污濁。因此也有人戲稱南港為「黑鄉」。

  加上民國70年間,在南港設立了垃圾山,嚴重的污染了當地環境。除此之外,啟業化工廠造成污染而遷廠的事件。根據解說員李錦琨先生的說法,台化工廠和垃圾山,造成兩次基隆河的生態浩劫。

 

 

 

 

 

見證南港繁華的磚廠遺址

 

參觀南港舊磚廠

 

 

  近十年來,南港逐漸轉型,那些具有污染的重工業,已經搬離;現在的南港已經脫胎換骨,逐漸轉型為軟體科技、商業繁榮的地區了。

           12月下旬,爸爸陪我探訪南港。我們事先收集了許多資料,再根據資料記載,在南港路一段10巷、30巷的「港仔口」附近找到南港舊碼頭的位址,以及最早開發的三重街,可是那裡已經找不到任何古厝、古蹟了。南港路上的「南港輪胎」圍牆上,還殘留著「反抗共匪破壞歷史文化,反對共匪搜刮人民財產」的標語,字跡已經斑駁。

 

 

 

 

 

南港輪胎廠的高大煙囪

 

南港輪胎圍牆的反共標語

 

 

  過去南港生產磚瓦,在基隆河沿岸的南湖大橋一帶,曾經有許多磚窯。在成美橋附近的南港路三段上,公車站牌還有一站是「松山磚廠」,可以見證當年的磚窯盛況。

  我們循著資料,在環東大道旁找到了磚窯舊址。只可惜書上特別介紹的「八卦窯」已經找不到了,我們向當地居民打聽,原來在7年前拆除了,原址變成一座停車場。

 

 

 

 

 

 

 松山磚廠的站牌

 

在捷運站旁的「港仔口」老街

 

 參考資料:

1.「臺北市河川橋樑之旅」,臺北市政府新聞處編印。

2.「臺灣的老港口與老碼頭」,民93,遠足文化公司出版。

3.http://www.geo.ntnu.edu.tw/research_publish/magazine/vol33/vol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