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頁面:京劇介紹>>>京劇音樂>>>音樂 3

三、曲牌
指曲調的名稱,俗稱「牌子」(ex:<山坡羊>、<將軍令>、<點絳唇>、<風入松>等)每個曲牌都有固定的名稱、旋律、句數、格式等,規定相當嚴謹。 多數的曲牌有唱詞可演唱,但也有部分曲牌沒有唱詞或不用原本的唱詞,只用旋律來演奏(ex: <水龍吟>、<柳搖金>等)。演奏用的曲牌以配合劇情需要為主,可一直重複,也可中途停止。 也有曲牌原本可唱,後來改唱為念,去除旋律曲調,只保留鑼鼓伴奏的部分,單純以鑼鼓的聲音節奏來襯托乾念台詞的節奏,稱「乾牌子」或「乾念牌子」。這種牌子有時也會去掉念白,僅用鑼鼓節奏來配合舞台上的身段動作。(ex:<撲燈蛾>、<四邊靜>、<金錢花>、<水底魚>等)


四、發音方法
即「大小嗓」,指演員的發音方法。
1. 大嗓
指發音時,氣息通過聲帶直接發出聲音,又名「真嗓」、「本嗓」。
與一般人的聲音較接近,老生、武生、淨行、丑行、老旦等行當都採用大嗓。
2. 小嗓
指當氣息通過喉部時,故意將聲帶縮緊,使聲音變得比正常的音調高很多,又名「假嗓」。
通常是旦行(除老旦以外的年輕女子)所使用。小生演唱也用小嗓,但念白須大小嗓結合,以示年輕男子變聲期的特殊嗓音。


五、尖團字
鑼鼓經:指京劇打擊樂各種不同型式打法的通稱,也稱「鑼經」。主要是用鼓、板、大鑼、小鑼、鐃鈸、堂鼓等打擊樂的聲音組合成各種不同的節奏,以烘托舞台上肅穆、悠閒、抒情、緊張、激烈、驚惶的不同的情緒及氣氛。每一種鑼鼓經都有特定的唸法及記譜法,例如「台」表小鑼、「匡」表大鑼、「七」代表鐃鈸等。(ex:四擊頭、慢長錘(匡七台七匡七台七…)、急急風)

鼓師:又稱「司鼓」。演奏檀板和單皮鼓,是掌握音樂節奏的人,相當於樂隊的指揮。

上ㄧ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