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哲博士專訪
1月21日,我們很榮幸的邀請到李遠哲博士
|
接受我們的專訪,短短的30分鐘,李博士講了很多年輕時,他對北投石的研究以及一些他的生活經驗。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很偉大的人,這是李博士不斷強調的一句話。
李博士在清華大學當研究生的時候,有位來自日本的濱口教授對放射性同位術很感興趣,當李博士要寫畢業論文的時候,濱口教授推薦他對北投石裡的放射性同位術加以研究,當時是他第一次聽到北投石這個名詞。北投石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用台灣地名作為命名的礦石,而且北投石是稀有礦物,只有台灣和日本找的到北投石的蹤跡。李博士說:「我們生活在這個地球,和這個環境會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我們生活在如此現代化的環境,常常不注重我們的文化,我們必須要了解我們的生態,而北投石是地方上值得大家保存以及研究的文化。」
放射性對腫瘤或是癌症有相當的療效,它能夠分解掉體內的有害物質。但是對於健康的人體,如果經常照射到,那麼放射性會破壞掉體內原有的健康細胞,造成細胞病變,反而對身體有害。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有時經過十幾年,有時經過上千年時間,不一樣的放射性元素,它的穩定性就會不一樣。如果從地底下挖出幾千年以前的物質,發現他還是具有放射性,那就表示它含有很高能量,穩定性較高,但是放射性元素會慢慢遞減。放射性並沒有特別的療效,但是放射性能量高的時候滲透力很好。它能夠破壞掉壞的細胞,也能夠破壞掉好的細胞。
李博士也分享一些他在年輕時的小故事。他說:「以前我在當家教的時候,一星期有兩次會經過龍山寺前的夜市,當時的我為了將錢省下來買書,所以從來沒有停下腳踏車去吃那裡的任何東西,當我有了一點成就,想回到那令人懷念的龍山寺,那裡卻也改變了,所以有些事情、有些東西應該要將它們保留下來。我小時候在新竹的家裡,旁邊就是學校,我常常在那裡打球。現在當我回到新竹老家,我卻沒有回到家鄉的喜悅,感覺不像回到自己成長的地方,這是很遺憾的地方。人本來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如果有些東西非常珍貴,別的地方沒有的,我們就應該將它保存下來。北投石是值得大家保留、觀賞的,所以應該要讓大家更瞭解自然界的景觀。當我們在開發的同時,不只是滿足物資的需求,別忘了也要將這些珍貴的東西保存下來。」
新世代的學生更應該要認識我們週遭的生活環境,我們可以在大自然學到很多東西。我一輩子接受教育,有兩年覺得最珍貴的是二次大戰快結束的時候,美軍開始轟炸台灣。我們學校解散,為了生活,我們到山上去跟農夫學種東西、到河裡去捕魚,這兩年我學會什麼叫做生活,戰爭結束後,回到學校,我發現老師所教的我全都會了,在大自然學到很多東西。我們的生活應該是陽光給的,學會刻苦、耐勞、節儉。最近60年,用礦物染料作成很多東西,變成富裕的社會,慢慢的,我們脫離大自然,搬到城市裡面,這種生活是很不自然的。所以說現在學生不只是要多認識北投石,而是要對整個環境有更深層的了解。
採訪李遠哲博士心得:
蘇一豪:
知道能夠來採訪李遠哲博士讓我很興奮,每次跟李博士的秘書聯繫的時候,都讓我好緊張,怕博士不能接受我們的專訪,慶幸博士在上飛機的前幾的小時有空,所以我們很順利的見到了李遠哲博士。我今天的工作是負責拍照,我覺得博士是一位很和藹可親的學者,而且他總是面帶微笑,對每個問題都會鉅細靡遺的回答,讓我們能夠很清楚的了解北投石,謝謝李博士今天讓我們學到很多,也分享很多博士自己的小故事和他的人生經驗談。
謝宛庭:
1月21日我們到中央研究院採訪李遠哲博士,因為李博士在幾個小時過後將要出國,所以我們僅擁有大概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可以採訪,時間雖然緊迫,但還是要感謝李博士在這麼忙的情況下答應我們的採訪,在開始採訪之前,李博士說了一些他對教育界的想法,而後開始採訪時,邊回答我們的採訪問題時,也同時告訴我們一些他以前唸書時期的事、當家教的事,也特別強調的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偉大的人」。感謝李遠哲博士抽空讓我們採訪,就像是上了一堂課一樣,了解了許多的事情。
蔡梓熏:
今天我們很榮幸的能夠邀請到李遠哲博士接受訪問,大家都帶著既期待又害怕的心情到達指定地點「中央研究院」。在訪問的過程中,我覺得李博士是一個很nice的人,有問必答。我跟謝宛庭負責記錄,雖然只有短短的30分鐘,但是李博士不斷的鼓勵我們,博士一直強調每個人都能夠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每個人都能夠幫助別人,很謝謝李博士在百忙之中接見我們,讓我們學到了很多,不論是對北投石還是對人生的觀點。
張皓均:
這次的採訪讓我很興奮和害怕,因為是我第一次採訪像李遠哲這種大人物,所以會感到興奮,但我會害怕在這次採訪中會突槌來丟臉,但我見到李遠哲博士,我就覺得李遠哲博士是個和藹可親的博士,這次的採訪跟上次專訪一樣負責的事就是攝影拍照,但這次幾乎是我在攝影的,所以我再這次在採訪中一直拿著錄影機拍攝我們這一組的組員和組長跟李遠哲博士訪問,這次的採訪大概花了半小時,所以我也拿攝影機快半個小時的時間,讓我的手好酸喔,讓我知道當攝影師也是需要有力氣的。
陳明賢:
今天是個重要的日子,因為要去專訪一位大人物,就是李遠哲博士。
早上我先問我一位在中研院工作的朋友基因體中心在哪?於是相約早上8點15分先去看看,知道怎麼走後就回家準備等11點30分的專訪,10點45分是我們組員的集合時間,約在南港捷運站。
大家都到了,但是阿毛同學在計程車上,而且司機還把他載到其他地方,害得大家好緊張,和他大概說怎麼走後,我們先到中研院,他自己想辦法去,11點20分與游老師在基因體中心門口會合,就剩史老師和阿毛,眼看時間就快到了,我們決定先上去,還好後來他們有及時趕到。身為組長,我應該更清楚的掌握組員的動態,才不會發生突發狀況時手忙腳亂。
專訪開始前,大家各就各位,阿虫、浣熊做筆記,阿毛拍照,皓鈞錄影而我負責發問。
專訪的過程中,李博士說明了許多有關放北投石射性元素的事情,他對於環境保護也非常重視,大家忙著拼經濟、建設國家,但往往忘了大自然的重要環境而破壞掉自然生態,這些常是無法挽回的錯誤,發展及環境保護常常是衝突的,但人們應該要在發展及保育中取得平衡,才不會讓大自然給我們的珍貴資產給消耗殆盡,北投石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專訪的過程中,我感覺到李遠哲博士讓人感覺非常輕切,看見他我原本忐忑不安的情緒豁然平靜,他有諾貝爾獎的氣質,卻沒有傲氣,回答問題講解的很專業,沒有賣弄學問的話語,平易近人,是位令人欽佩的諾貝爾獎得主。
也非常謝謝李遠哲博士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們的專訪。在此在次謝謝李博士。
結語:
自從2008年十一月接受老師專題製作的任務即成立了製作團隊,經數度研商,加之老師的意見,
決定以「驚石傳奇-北投石」為專題主軸。歷程三個多月,全體組組員,不斷開會、討論、修正、定稿。
莫不埋首苦幹、全力以赴,才有這小小成果。
回首來時路,特別要感謝老師們的全程陪伴與辛勤指導,使我們因參與,見識了很多新奇的知識;
因參與,豐富了我們多彩的人生,為保存台灣國寶石的文化,盡一份心力,為維護台灣的自然資源,
全心奉獻。此時,又迴盪著李博士的一句話「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偉大的人。」的確,
我們正走在這條偉大的路上,不是嗎?為此感謝協助本專題製作的所有善心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