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第一頁前往第二頁前往第四頁前往第五頁前往第六頁

將軍鄉鄉名朔源

訪問創辦人林金悔
林金悔
(作者林金悔,臺南縣將軍鄉漚汪庄人,財團法人漚汪人薪傳文化基金會創辦人)

壹 、前言

今年二月,將軍鄉鄉親吳再欽、康日昇以本鄉鄉名由來眾說紛歧,且如與施琅將軍有關,則爭議頗大,建議舉辦「將軍鄉鄉名溯源暨施琅功過學術研討會」,俾能重建歷史圖像。適逢將軍鄉文史廳即將竣工啟用,經徵得鄉公所及基金會相關人員同意,遂積極籌備並做為開幕式。務期正本清源,以勵來茲。惟鄉名溯源專家,苦尋無著。忝為家鄉一份子,乃不揣淺陋,姑就蒐集所及之證物,試為釐清長久以來的傳說,敬祈方家暨鄉親不吝教正為盼。

  就成為聚落或行政區域名稱而言,先有歐王社、歐汪社(註一)、漚汪庄(圖一)(註二)、漚汪堡、漚汪區(註三),次有將軍庄(圖二)(註四)、將庄(鄉親習慣性之簡稱)、將軍鄉。荷據時期已有歐王社;明鄭暨清代大量漢人入墾後,則逐漸稱為漚汪庄、漚汪堡。清代另出現將軍庄,和漚汪庄同屬安定里西保(堡)(註五),後改屬蕭壠堡(圖三),以後獨立設置漚汪堡(圖四)(註六)。日治以後,大致維持漚汪堡(圖五)行政區域名稱(註七);大正九年廢區堡設街庄, 十月一日 開設將軍庄役場,將軍庄(圖六)延續漚汪堡轄區(註 A )包括「漚汪、將軍、角帶圍、苓子寮、巷口、口寮、山子腳」等聚落(註九)。光復後(民國三十五年)稱將軍鄉迄今(圖七)。簡言之,鄉名一直在「漚汪」與「將軍」之間打轉。漚汪是古老的聚落和行政區域名稱,將軍庄(鄉)則為後起者。

貳 、漚汪緣起

  安倍明義《臺灣地名研究》說 : 「漚汪原本寫成『歐王』,乃是佔居此地之平埔蕃希萊耶 ( 按即西拉雅別譯 ) 族『蕭壠社』另外一名 Auong 社的諧音字」(註十)。陳正祥《台灣地名辭典》說 : 「漚汪….為一古老聚落,在鄭氏台灣地圖上記為歐王社,亦作歐汪社。」(註十一)專家學者認為「歐王」或「歐汪」是西拉雅( Siraya )族語音譯(註十二),一般鄉民卻從未如此想。代代相傳、充滿榮譽感的口吻為:「漚汪」是紀念鄭成功的部將「漚」將軍、「汪」將軍而得名。周憲文《清代台灣經濟史入》述及漚汪堡的開拓係在清代以前(註十三)。 蔡相煇教授分別察勘漚汪、高、李、戴宗祠神主牌位,發現這四姓的祖先都是明鄭時代的遺民(註十四)。認同祖先和英雄崇拜係人之常情,漚汪人對地名之溯源,似乎言之有理。

  追溯地名「漚汪」何時出現在典籍、地圖、石碑或古文書,或者可以釐清父老傳統的說法,為下一代提供正確的鄉土資訊。先尋找古地圖。《新舊東印度誌》有荷據時期的臺灣全島地圖(註十五),其中有 RiverSoulang ( WilliamCampbell 英譯,中譯蕭壠溪。)但康熙年間郁永河《裨海紀遊》稱毆王音蕭郎(註十六),雍正二年《臺海使搓錄》載歐王即蕭?(註十七)。明鄭輿圖有歐王社。清朝各時期輿圖有歐王溪(圖八)(註十八)、歐汪溪(圖九)(註十九)、(圖十)(註二十)、漚汪溪,未見蕭壠溪;當然有歐王社、歐汪社、漚汪庄、漚汪堡。

  再從古籍尋找漚汪地名。《熱蘭遮城日誌》記載 : 「 1640 年 8 月 1 日 …. 戎克船在位於大員與尷港之間的 Hayoncan (歐汪港)擱淺」(註二十一)。《新舊東印度誌》又記載一六五二年華人首領郭懷一與荷蘭人大戰於漚汪,有考證認為此「歐汪即是北門郡漚汪」(註二十二)。《清初海疆圖說》歐王、肖?社並列圖上(如圖八)(註二十三),杜臻《粵閩巡海紀略》(註二十四)、周鍾暄《諸羅縣志》都以為漚汪、蕭壠是兩社(註二十五)。劉斌雄教授認為「蕭壠社人口在一六五0年至一六五四年內曾激減至六0三名,據當時的記錄,無病疫流行或該社被討伐之證據,其他諸社的人口增減亦無變化,故或可解釋為有一批社眾遷出而建立小社,而歐汪、史椰甲可能相當於這時新建的小社」(註二十六)。漚汪庄現仍然存在著兩個平埔色彩濃厚的聚落古地名:「中社」和「番仔厝」。 石萬壽 教授認為漚汪社於一六五四年由蕭壠社分出(註二十七)。鄭成功係一六六一年才登陸臺灣。

參 、將軍庄由來

  至於地名「將軍」由來,庄人有不同的說法。某年輕人說:「為紀念鄭成功部將漚將軍、汪將軍而命名將軍庄」。已過世的耆老「鐵齒盛」則認為將軍庄因施琅將軍而得名。這兩種說法都有石刻圖文形諸庄內重要建築。另一位資深文化人對兩種說法都持保留態度。

  《台灣地名辭典》說:「將軍鄉…‥因將軍施琅而得名」(註二十八)。安倍明義說:「清政府賜予他(施琅)一塊埔地給他為世襲的業地。後來把它開放給漳、泉兩州(按當作府)的移民開墾,『將軍庄』的地名係由此而來」(註二十九)。在地的文獻專家吳新榮在其遺著 < 靖海侯施琅與將軍庄 > (註三十)一文中,稱「施琅到現在的將軍庄,馬腳就打斷,不得已就卜居此地,建立將軍府做開墾的中心,他的遺跡就是現在的吳萱草家。」「又一方面在山子腳之南建一公館,而置督墾於此。現在公館村落之名,也因此而來的。」「施琅得將軍庄勳業後,就叫他的族親施士聰和吳英(註三十一)的族親吳廷谷兩人同來拓荒,這兩人就是將軍庄吳、施兩姓(註三十二)的開基祖。」該文以施琅勳業、將軍府、公館及施吳開基祖敘述,似乎說明將軍庄係因施琅將軍而得名。歷史教師蕭壟則在…<臺南縣濱海的磽薄之地一將軍鄉>一文中論述將軍府遺跡及建公館之說不足採信(註三十三)。前省文獻會主委 林衡道 教授在其遺著《臺灣史蹟源流》提到「臺南縣將軍鄉‥‥相傳就是施琅將軍之田莊在此,故名」(註三十四)。鍾孝上編著《臺灣先民奮鬥史》則肯定地說:「現在臺南縣的將軍鄉就是紀念他(施琅)而定名的」(註三十五)。惟未見交代其根據為何。日治時代北門郡役所編《北門郡概況》則以施琅將軍平臺後領有此等封地,且招移民入墾,遂有將軍庄之名(註三十六)。

  是否讓證據說話呢?關於「將軍庄」之起源,筆者親自查閱數百年來臺灣地圖,暨請教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吳信政教授、古地圖收藏家魏德文先生,印證一九0四年明治三十七年日本人繪製的臺灣堡圖首度出現「將軍」地名(如圖五)(註三十七)。惟吳教授提醒筆者:出現該事實係由於地圖繪製技術進步細緻,並不表示之前一定無「將軍」地名。其次查閱古籍,清同治初年所編《臺灣府輿圖纂要》述安定里西保包括「將軍莊、歐汪莊、角帶圍莊、北埔莊、番仔厝莊、口寮莊、嵌頭寮莊、中寮莊、后港仔莊、馬沙溝莊、鯤身莊、頂山腳莊、苓仔寮莊」等二十二個聚落。(註三十八)吳新榮先生在其之漚汪地誌考二(註三十九)又說 : 「清廷‥封施琅將軍為靖海侯,並賜將軍庄等地為他的勳業。‥據同治十年八月的園契,施將軍府派李某為督墾而與庄佃契約。…現在的將軍庄即是當時已稱的將軍庄」。將軍庄耆老吳陳金內女史曾提供筆者不少祖傳清朝地契、執照等,含靖海侯府督墾文獻數十張。仔細檢視所有古文書,發現同治十年之前,包括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及隨後之光緒,不同年代的文件都出現「將軍庄」,最早的是乾隆五十八年將軍庄人吳覽生地契(圖十一)。另筆者在佳里鎮(古稱蕭?堡)看到古蹟金唐殿內有乾隆五十四年旌義碑載及「將軍庄義首吳光猛、吳光典、吳光丕、吳益郎、吳遜仁、吳圭侯、吳光颱」(如圖二),出現將軍庄地名又比上述古文書早了四年。如果地名「將軍庄」出現在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平臺之前,那鐵定不是因施琅將軍而命名。吳新榮認為施琅平臺後即招渠與吳英族親入墾,如前所述。盧嘉興則認為「將軍鄉四埔吳‥‥於乾隆年間由開基祖吳挺谷遷徙來臺」(註四十)。筆者於兩三年前曾檢視當地吳姓墓碑、族譜及吳信用家神主,發現大引廈開基租吳挺谷生於康熙二十九年,卒於乾隆四十年;小引廈遷臺第一代租吳繆則生於乾隆十五年,卒於道光六年。另當地「二房吳」父老稱渠臺灣祖比大小引廈早至本庄開墾。經筆者查看神主,年代寫清楚,最早為生於乾隆二十八年,卒於嘉慶十六年。另有大祖神位,僅記載臺灣祖四位忌辰。如以兩代、每代三十年計算,「二房吳」移本庄第一代約生於康熙四十二年。再查《吳氏宗族寶鑑》,宗親提供的資料大都稱稱先祖於乾隆初年渡臺,也有說於康熙末年渡臺(註四十一)。

  至於將軍庄施姓族譜據稱於十數年前遺失。筆者為查證施姓源流,於今年母親節前夕親往將軍庄進行田野調查。施姓已無古墳,再度檢視大小引廈古墓碑,卻發現嘉慶二十年和道光七年分別有施孺人與吳府夫君合瑩之墓碑。將軍庄施姓人口外移甚多(註四十二),目前僅有四戶。筆者曾電詢其中兩戶,均告以家中神主只能上溯至日治時代。經親自細加查核,險些被遺漏的一戶神主則可上溯至嘉慶元年出生的施至及五年出生的施傳。如以康熙皇帝御賜「潯海衍派昭穆」對照,施至、施傳可能上承施琅「侯」字輩,同為臨濮潯江(又稱潯海)始祖施炳一脈相傳(註四十三)。如以施至出生於西元一七九六年上溯六代,每代以三十年計,亦與施琅出生於一六二一年若合符節。進施至家門,原以為該戶無人在家,查核過程中卻聽到一老婦人三次嘆息聲。不知為何長嘆?同行的前監察委員施鐘晌令弟永龍先生告知,父老相傳彼等為施琅兒子施不全(傳說施世綸因破腳而留此綽號)的子孫(註四十四)。惟前述在地的文獻專家吳新榮早年著述提及施琅族親施士聰為將軍庄施姓的開基祖(註四十五),應有所本。筆者仔細翻閱《臨濮施氏族譜》,得知施士聰並非施琅兒孫。倒是潯海始祖施炳系下第十八世名字多「士」,有「士聰」其名(註四十六)。如以前述施至出生年上溯四代,則施士聰約生於一六七六年,為康熙十五年。

  綜上所述,將軍庄施姓暨大小引廈及二房吳開基租均非明鄭遺民。將軍庄不可能因「招討大將軍鄭成功」或鄭氏部將漚「將軍」、汪「將軍」而得名。今年三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研究員陳秋坤博士曾蒞臨寒舍,檢視所有靖海侯府督墾文獻,指著同治十年佃契一式四張(如圖三)說:「這四張記載:『界內將軍庄有勳業』,以此說明將軍庄因施琅將軍而得名,頗具說服力」。渠之推論和伊能嘉矩、吳新榮之論述(註四十七)不謀而合。筆者查閱《清代大租調查報告》,中有記錄同治十年施侯租約內容一份,亦有「界內將軍莊有勛業一所」(註四十八)。另外,清末將軍庄庄東的塚裡原立有一面「將軍石」。最上橫刻「將軍」兩大字,下直刻「追懷豪傑人三姓 憑弔英雄酒一杯 吳施王三姓同立」三行字。其中王姓應為居住附近,接受有清賜姓王化之西拉雅族(註四十九)或與施、吳同時入墾之王姓戚親(註五十)。「英雄」「豪傑」指的是和施吳兩姓密切相關的歷史人物:施琅和吳英。至於「將軍」兩字,不知是庄名或者官銜或一語雙關?如指涉官銜,到底專稱靖海將軍施琅,或兼及威略將軍吳英壠均有待研究推敲。

肆 、鄉名溯源

  綜上所述,漚汪(註五十一)為音譯,不論譯為毆王、歐王、毆汪、歐汪(註五十二)或後汪(註五十三)、後紅(註五十四)、後旺(註五十五)、漚洪(註五十六);也不論漚汪是否即蕭壠;反正在明鄭之前,此地名即已存在,不可能因紀念鄭成功的部將「漚」將軍、「汪」將軍而得名。歷史學者 蔡 相煇、顏尚文都提醒筆者:「鄭成功被封為招討大將軍,除了鄭氏父子,其他人都不可僭用將軍榮銜」。

  由以上舉證論述,歐王社在荷據時代即已存在,縱然各時期地名音同字異,但不可能因鄭成功部將漚將軍、汪將軍而得名;將軍庄庄名出現在乾隆五十四年之後的石碑或古地契,且其先祖為清廷平臺以後入墾,則庄名應和明鄭部將無關。簡言之,歐王社在明鄭之前為西拉雅族聚落。文獻專家以名稱為該族語音譯,長久研究平埔族語的楊森富先生認為「漚汪」( Agouang ,或 aguang 、 agowang )其字義為溪(註五十七)。筆者認為也有可能為閩南語音譯(註五十八);將軍庄極可能因施琅將軍或兼及威略將軍吳英而得名。

伍 、結語

  人皆認同祖先且有英雄崇拜情結。漢人推崇鄭成功,難免將地名牽扯其中(註五十九)。施琅勳業分佈甚廣(註六十),獨將軍庄人以渠官銜「將軍」為庄名,亦為族親崇拜情結。惟時代進步、種族平等,宜客觀求證溯源,不亢不卑接受事實。漚汪為平埔族聚落名稱,早期為西拉雅族居住;明鄭入墾漢人「無家眷者十有五六,豈甘作一世鰥獨」(註六十一),其後代子孫很可能具西拉雅族血統。施琅雖然為報私仇投降滿清滅明鄭,惟渠力爭保留臺灣,不論動機為何,亦有助於日後漢人大量入墾,是非功過都可檢驗深論,無傷鄉名因他而起之事實。

 篇論文著重在蒐集父老傳說、官方看法,乃至專家學者讜論,再從老地圖、古字據、府縣志,乃至墓碑、神主牌等尋找證物,俾有助於釐清史實。為使鄉親及社會各界有其象化的瞭解,乃將蒐集到之證物,規劃為「將軍鄉鄉名溯源文件輿圖展」、「靖海侯施琅督墾文獻展」,做為將軍鄉文史廳開幕特展。謹請賜教。

回上方
緣起 學術研討會 研習會 出版品 活動花絮 產業文化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文化館 關懷低收入 典藏品 願景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