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物館展示區
巴洛克式造型唧筒室(自來水博物館)、公館淨水場、輸配水器材展示區、觀音山登山步道及蓄水池、親子戲水區等五大部份,總面積約7800坪,除了提供自來水知性之旅之外,亦提供台北市民一大片綠地,可從事半日知性之旅及休閒、踏青活動。
民國前十六年日本統治的台灣總督府聘請英國人威廉巴爾頓(WilliamK.Burton)來台,從事全台衛生工程及台北自來水建設之調查研究工作。民國前四年,依巴爾頓先生建議,在公館觀音山腳下新店溪畔設取水口引取原水,經處理後之清水再以抽水機抽送至山上的蓄水池,藉由重力流供應住戶日常用水。民國前二年,相關設施完成即開始供水,並命名為台北水源地慢濾場,其設計之日出水量為20,000噸,用水人口為十二萬人,最遠輸水可達大稻埕一帶,從此台北市自來水建設開始邁入現代化。
台北水源地慢濾場唧筒室(自來水博物館)是一棟仿文藝復興時期西式建築物,平面呈弧形狀,外觀設有柱廊,建築物兩翼設有圓頂,圓頂上全部以銅片貼覆。慢濾場唧筒室(自來水博物館)建於民國前三年,迄今已有100年歷史,民國六十六年,新店溪畔原水因污染日益嚴重,唧筒室在完成使命而功成身退。民國八十二年六月經內政部列為三級古績,北水處為了保存此一具有歷史價值的古蹟,經編列預算進行修復,恢復其原貌,並蒐集有關的歷史照片及器材,規劃完成全國首座自來水博物館。
二、自來水博物館成立初次開放
自來水博物館建築物建造於民國前三年,其前身即台北水源地抽水機房,歷經100年寒暑,留下許多歲月洗禮的痕跡,由於其具有特殊功能之建築,仿希臘典雅的造型,宏偉又華麗,氣派非凡。李前總統登輝曾於八十一年到公館淨水場巡視時,對於閒置多時這座老抽水機房,當場指示前台北市長黃大洲應予維修,保留並規劃為博物館,八十三年內政部終於核定將其列為第三級古蹟。在外觀上,向兩端連接弧面的愛歐尼克柱式機房,華麗的巴洛克風牆飾泥塑花草,希臘神殿式華麗柱頭和井然有序的列柱,到數目高達五十四面之矩形窗,及褐色洗石子的牆敷等手法應用,除典型顯現日本時期風行的建築意象趣味,其外型近似文藝復興時期的劇院型建築風格,則令觀賞者徹底忘卻工廠建築慣有的方正生硬感。
三、古蹟維修後再開放參觀
陳總統水扁擔任台北市長任內,曾於84年11月6日巡視自來水博物館聽取簡報,指出:「水是生命的起源,從一個社會用水的情形可以了解其進步的軌跡」。自來水博物館的成立,有著 「飲水思源」的美意,但對於這處風格獨特難得一見的古蹟建築,因缺乏維護而傾圯,深表憂心與遺憾,未來的自來博物館除了要考慮其自來水發展過程的歷史意義,也應配合建築美感適當規劃為藝術品展示中心,提供市民一處美的饗宴及知性之旅的場地。於是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在86年編列預算200萬元,供自來水博物館古蹟之調查研究報告經費,並委託閻亞寧教授完成「台北市三級古蹟水源地唧筒室之調查研究」報告,台北自來水處仍依據該項報告於87年斥資8000萬元進行修護。歷時一年全面整修,以「水資源博物館」嶄新的風貌再現,並配合台北市長選舉,於87年11月22日,重新開館,除展示紀念性建築主體、傳統機房設備之外,並蒐集早期自來水有關文獻、照片、管材等作有系統陳列,還設置簡報室,以新穎的視聽設備,搭配現代化多媒體影片,介紹自來水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四、自來水博物館周圍各項配合
民國88年1月起至89年4月,台北自來水處為使自來水博物館各項設施更完善、更具可看性,增設親子戲水區、戶外輸配水管管材展示區,以及開闢直達觀音山蓄水池之登山步道,開放面積超過7800坪,館區設有寬大的停車場,提供參觀者遊覽車、小客車停車,又設置有系統之參觀指標、解說牌等,以及販賣部提供飲料及紀念品零售以服務遊客。台北市長馬英九於89年4月30日親自主持全國第一座自來水博物館揭幕致詞時說,提供乾淨水質是現代化國家指標,市府大力推廣生飲自來水。目的在表明台北市已是世界級都市,希望市民也能習慣生飲自來水。台北自來水處成立一座自來水博物館,顯示階段性任務已完成,能將自來水處源起及發展的重要階段展示,頗具歷史意義,即見證大台北地區自來水邁向現代化供水系統的演進過程,也為台灣自來水歷史傳承現身說法。自來水博物館從此長期開放,且規定門票標準全票80元,優待票60元,團體30人以上八折優待,如事先預約,還可安排專人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