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陶

1.名稱由來

    交趾陶有很多名字,最初叫做「交趾燒」,是由日本人取的,「交趾」是古代的地名,在現今中南半島的位置,當時日本人以為它是產自中國的嶺南地區,於是就用「交趾燒」來稱呼,不過到了後來,「交趾陶」已成為台灣對這作品的稱呼了!另外也有人稱它為「嘉義燒」,因為嘉義是台灣交趾陶的主要發源地,享有「交趾陶的故鄉」的美稱,因此便有學者將它稱為「嘉義燒」。除了這兩個名字以外,還有「尪仔」、「細仙尪仔」、「廟尪仔」、「淋溏仔」、「淋溏花仔」、「淋溏尪仔」、「交趾仔」、「交趾尪仔」等名字(這些名字都以台語發音)。

2.交趾陶特色

    交趾陶屬於低溫多彩陶,源於漢綠釉,至清代受外銷貿易陶的影響,低溫釉盛行,配釉方式受江西景德鎮上彩的影響,山西的琉璃與法花彩,以及西洋傳入的琺瑯彩影響更具深遠,從早期的單彩、三彩、五彩發展至今日的多彩交趾陶。

    交趾陶基本釉色有:白色、古黃、淺黃、濃綠、海碧、寶藍、紅豆紫、胭脂紅、黑色、透明釉為基本釉色,另可調配至上百種釉色。中國從古至今,對陶瓷釉色的追求,無不想達到如玉一般的寶石光澤與質感,交趾陶也不例外。以黃色為例,黃色要求能達到像【琥珀】一樣的質感,綠色如【碧玉】、【翡翠】,藍色如【藍寶石】,紫色如【紫水晶】,紅色如【胭脂】,顏色亮麗卻有脫俗之感,因此交趾陶釉有【寶石釉】之稱。

    陶土色澤白皙細緻,造型手法以雕塑為主,使用小型雕塑工具輔助,使作品更為細緻。交趾陶特色【獅捲毛】,在匠師的巧手與陶土特質,巧妙結合之下,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塑形特色。

3.製作程序

        清初來台的墾民,把開墾的物資鹿皮、樟腦、米、鹽、蔗糖等運回台灣,夏往冬返,為使舟船航程能順利橫渡台灣海峽黑水溝的風浪,必須選擇石磚、瓦、泥土等移墾社會所需的建材重物來壓艙底。所以早期應聘來台的唐山作廟師父,使用廣東東莞白土、廈門土為材料,後來改用香港黑土與金門白土及少量的苗栗紅土作為調配膚色化妝土與釉藥用。

      由於一座寺廟所需的作品相當多,完成全廟的裝飾往往需要一兩年的時間,加上作品火度低,搬運不易,故陶師都在現場捏塑,並直接在廟埕堆造簡單的土窯,用匣缽裝坯體,以樹枝、粗糠覆蓋,露天燒製。作品尺寸通常在七寸以下,大件作品必須先分割、分開燒製,待燒成以後再以糯米、石灰組合。

       近期,由於燒窯設備精進,且拜交通便利之賜,交趾陶製作已有固定的窯址,窯燒燒製溫度由過去一次燒八百多度,提升到目前二次的方武。釉料方面,以傳統配方為基礎,發展出一套由先人智慧與現代科技處理的原料,使釉彩更穩定,呈現出晶瑩剔透的質感。

4.交趾陶的應用

   交趾陶常常用在傳統建築裡,最常見的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可看見的廟宇,製造交趾陶的人,會將廟宇裝飾的美輪美奐,真是令人十分佩服啊!

    交趾陶不只是在建築上看的到而已喔!有時候在繪畫或是燒陶......等,都看的到,由此可知,交趾陶的應用非常的廣泛,另外,當我們仔細一看的話,會發現這些作品都栩栩如生,因此,一定是作者花許多心思做的。但是,交趾陶的作品常常受到人為的破壞 、整修時破壞,或是遭人竊取,因此現存的數量可是少之又少,所以我們要好好的珍惜這些交趾陶,不再讓他們被破壞。

5.交趾陶的應用

pic

祥瑞象徵

圖片 圖片 圖片
 麒麟送子  得意(牛)  如意

 

                     圖片來源: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嘉義市文化局交趾陶

                      資料來源:嘉義市文化局交趾陶

參考資料(一)http://www.cabcy.gov.tw/Koji/special.asp

參考資料(二)http://www.cabcy.gov.tw/Koji/fallow.asp

參考資料(三)http://www.cabcy.gov.tw/Koji/build.asp

參考資料(四)http://www.cabcy.gov.tw/Koji/special-2.asp

參考資料(四)http://cyberfair.taiwanschoolnet.org/Workroom/ProgressList.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