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濟堂另有一項特殊活動「青草祭」,是從勸濟堂建廟開始即流傳下來,已有百年傳統,這項活動主要是帶領附近居民去採集草藥,在經過一定的程序與儀式後,做成青草藥丸供民眾求取服用。在以往醫藥不發達,加上金瓜石交通不方便,民眾就醫困難的情況下,青草藥丸成為民眾的良藥,現在因為醫藥比較發達,青草丹發揮醫療的功效已經減弱,所以現今已沒有每年舉辦。向來寧靜的金瓜石,在端午早上會響起陣陣響亮的敲鑼鼙,通知大家採草藥的活動即將開始,正午時當地住戶使會請出神轎,神轎隨著敲鑼打鼓聲左右搖晃,請恩主指引採集該年適用的藥草。
指藥主要是「王天君」透過抬轎者的抬轎長木棍,指出神明想要的藥,跟在神轎後方的民眾,負責將神明指定的青草採下,地方耆老表示,民眾若沒有將指定的藥草拔乾淨,神轎在回程時,會以更加激烈的方式用力指點地面青草,讓大家嘖嘖稱奇。神轎的路線並無事先規定,主要是依照神明旨意決定,採集草藥包含山區的和海邊,因為兩邊的草藥不同,山區的草藥並非在勸濟堂附近,因為金瓜名以礦業為主,土壤不利植物生長,加上多次火燒山,植物現「芒草」居多,故大都需要跑到較遠的山區。
端午採集的青草,主要包括艾草、山葡萄、豬母奶、魚腥草、月桃、絲瓜、雷公根和午時草,採回的草藥由婦女負責清洗、陰乾,第二天由男士開始用石臼舂草藥,搗草藥的大石臼和青草祭的歷史一樣悠久。打臼需要很大的力氣,根據經驗傳承,地方耆老說舂藥需要配合氣息調整,才不會得內傷。當一人舂打時,另一人則幫忙在太乾的藥草上加入午時水,午時水是端午十二點五分至十五分時所取的水,地方耆老說午時水不會壞,製作青草藥加入午時水最好。第三天舂藥,村民會到山上挖黃土,要挖深層一點的土比較乾淨,用以混合青草藥揉成藥丸,黃土與草藥置於掌心揉成像乒乓球一樣的大小,揉好的藥丸放在木製的門板上晾乾,整個過程約費時一週,新年度的青草丹即揉製成功。
青草丹藥的取得並不容易,必須向恩主請賜,乞求到的草藥為六顆,用三碗水熬成一碗的份量,據廟方總幹事鄭金木先生說,其為治百病的良藥。雖然金瓜石在日據時代已有金礦醫院,但過去醫療費用昂貴,不見得每個人都能去醫院看病,遇到疾病尋求宗教信仰是很自然的事。在一百五十年前,西方醫學還未普及台灣以前,我們的先人都是用漢方青草藥治病,尤其在鸞堂對濟世活動的注重下,往往吸引了許多民眾到堂求診,民間俗信草藥、偏方,旨星常藉由乩童向神明詢問病情並尋求藥方,一旦靈驗,祭拜人潮從此絡繹不絕。俗話說:「草仔枝會梗倒人」一詞的確不可忽視,雖然這些藥方沒有所謂的科學成份分析和臨床實驗報告,可是卻擁有上百年的醫療成效,到今天,仍有許多人相信青草藥的醫療保健效果。一顆深褐色、散發淡淡清香的青草藥,凝聚了金瓜石地方居民的集體意識,金瓜石本地的土、採集海邊與山上的青草、端午節的午時水、一週的搗藥與居民的揉青草丹,整個過程中凝聚了居民的共同意識與力量。現在的青草祭已不再著重過去的醫療功能,但地方耆老依舊遵照傳統堅持這項特殊儀式,金瓜石的地方居民仍舊靜靜的過著不一樣的端午節。
|